廣東省哪些方面發展得比較好?

採妮知性女裝


廣東省目前是我國經濟總量最高的省份,雖說省內有也發展不均衡的地方,但是相比於大多數省份,各方面發展還是很不錯的。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各項發展基本勝於我國其他經濟圈,說起廣東發展,基本上就是指珠三角。城市建設、產業模式、思想開放等都是可圈可點。

城市建設方面,廣東珠三角坐擁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中的兩座,廣州和深圳都已經發展為了國際化大都市,從惠民的地鐵建設,到城市的路網規劃都走在國內前列。並且因為廣東處在我國南方,植被茂盛,所以城市綠化方面也較北方地區有天然優勢,走在廣東城市的街頭,一年四季綠意盎然。
另外就是產業模式,當前我國最著名的經濟三角洲便是長三角和珠三角,但兩者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珠三角獨屬於廣東,而長三角包含三個省份,以直轄市上海為經濟引領,周邊城市共同發展,比如上海+蘇州的模式,一個總部,一個加工基地。這套模式目前在珠三角也適用,深圳總部,東莞、惠州等為加工基地。
最後思想開放程度,廣東之所以發展為當前如此經濟規模,最基礎的便是思想開放,這無關乎政策,無關乎當年南部畫的一個圈。從粵語在全球的分佈就可以看出,廣東人分佈在世界各地,當年因為廣州的開埠,隨著貿易往來,也為廣東打開了與時俱進的思想大門,發展到今天,鑄就了開放包容的廣東。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不吹不黑,事實說話。先說說廣東拿過的各種第一吧:

GDP全國第一,財政收入全國第一,地方預算全國第一,人口全國第一,一線城市數量全國第一,汽車保有量全國第一,海岸線長度全國第一,進出口總額全國第一,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全國第一,全運會金牌第一次數最多,2016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第一,有效發明專利全國第一,科研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全國第一,三甲醫院數量全國第一,千萬富豪人數排行第一等等,還有很多。

經濟第一強省(以GDP衡量),文化第一強省(以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衡量),體育第一強省(以全運會金牌第一次數衡量,或者中超冠軍、CBA冠軍數),科研第一強省(以有效發明專利衡量),教育稍微差點。

基本上,可以說,各項指標只要以總量衡量,廣東基本第一,至少前四。

政治方面,廣東省委書記是政治局委員,與四個直轄市平級,隱形比其它省級行政區高半級。

另外,廣東有自己的語言,菜系,戲劇和文化傳統,近代以來名人輩出。

當然,廣東有自己的不足之處,例如區域發展不平衡,粵東西北發展落後,鐵路和高鐵發展緩慢,由於人口眾多各項指標人均排名不高。


WeDream


經濟好,知名企業多

廣東省經濟常年位居全國第一,2017年GDP逼近9萬億,這背後是因為有一大批實力強大、知名度高的企業支撐。廣汽、格力、美的、招商、平安、華為、比亞迪、萬科、恆達等,是除北京以外中國企業500強最多的省份。

環境好

在全國空氣質量前十名中,廣東省的惠州、珠海和深圳榜上有名,這可以說是既有金山銀山,又有青山綠水。

廣東專利數量全國第一

據《2016年全國專利實力狀況報告》,2016年,全國專利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上海、湖南、重慶、安徽、四川在全國專利綜合實力排名中位列前十位。

出口總額常年位於第一

根據相關報道,2017年上半年廣東數據遠超江蘇,位於全國第一。


小羅說深圳




2016年,面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環境,廣東交出了一份較為靚麗的成績單。廣東省統計局1月22日發佈的2016廣東宏觀經濟年報顯示:

  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512.05億元,同比增長7.5%。

  多個重要指標實現新突破: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10.3%,連續19個月兩位數增長,總量連續26年居全國第一位,成為全國首個突破1萬億的省份;

  貸款邁上11萬億臺階,同比增長16.0%;

  預計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4萬億元,同比增長7.5%……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表示,2016年,廣東經濟在總體平穩運行的同時,出現很多積極的變化,經濟結構深度優化調整,創新支撐作用和消費的拉動作用都在增強,就業崗位持續大幅增加,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在新常態下,廣東經濟結構的轉型和新動能的轉換正在加快。

  粵GDP總量連續28年居全國首位

  從經濟總量來看,2016年,廣東GDP實現平穩增長,總量接近8萬億元,連續28年穩居全國第一位,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如果把廣東當作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在世界排位約居第16位。

  幸曉維分析稱,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表現在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全年運行波動幅度較小,物價、就業、財政增長平穩。2016年廣東各季GDP累計增速運行在合理區間,上下波動幅度只有0.2個百分點,全年走出上揚的微笑曲線;規模以上工業4月份以來月度累計增幅波動只有0.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月份以來月度累計增幅波動只有0.2個百分點。CPI上漲2.3%,增幅連續5個月持平。在穩增長政策拉動下,廣東宏觀經濟企穩築底,需求增加逐漸傳導至工業品價格領域,工業品價格降幅持續收窄,2016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降幅同比收窄2.6個百分點,顯示市場需求趨於活躍。就業總體穩定,2016年城鎮登記失業率2.47%,控制在3.5%年度目標以內,全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47.1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7萬人,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133.7%和170%。

  “2016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堅持在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上發力,堅持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相結合,優配新結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幸曉維表示。

  首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萬億省份

  在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之際,廣東經濟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2016年,來源於廣東的財政總收入突破2萬億元,達22830.37億元,同比增長9.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萬億元,達10390.33億元,同比增長10.3%,連續19個月兩位數增長,總量連續26年居全國第一位,成為全國首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萬億的省份。其中,稅收收入8098.62億元,增長11.1%。GDP的“含金量”進一步提高,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為13.1%,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447.42億元,增長5.0%。

  微觀市場主體經濟效益有所改善,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較快,企業虧損面持續收窄。2016年1月—11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6979.99億元,增長14.4%,比全國高4個百分點;2016年以來虧損企業虧損面持續收窄,虧損面為16.1%,是2016年以來的新低。

  人民群眾分享更多的改革“紅利”,居民收入持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16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達30295.8元,較上年增加2436.9元,同比名義增長8.7%。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84.3元,增長8.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2.2元,增長8.6%。

  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提速,能耗水平下降。2016年,預計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3.6%。

  去產能任務全面完成

  幸曉維表示,廣東率先出臺對號實施改革總體方案及五年行動計劃,推動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增強持續增長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去產能任務全面完成。壓減鋼鐵落後和過剩產能307萬噸,超額完成2016年壓減任務;完成9.658萬噸淘汰落後造紙產能任務,廣東紙漿產量下降11.0%。國有關停類“殭屍企業”實現市場出清2394戶,國有特困企業實現脫困427戶。認真落實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商品房庫存水平持續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比上年末減少135.48萬平方米;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僅增長1.5%。

  2016年,廣東降低企業成本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進一步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每年為企業減負131億元;降低工商業用電價格,落實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等措施,共減輕企業負擔94億元。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25%,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1月—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69元,同比減少0.35元。

  2016年,廣東啟動補短板重大工程,短板領域投資加快,將18項、總投資2.25萬億元的補短板重大工程納入省重點項目調度。2016年廣東城市建設投資、水利管理業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15.9%、18.4%。

  “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成效明顯,促使廣東經濟增長新舊動力的轉換加快。”幸曉維稱。

  有效發明專利量

  連續7年保持全國第一

  幸曉維表示,近年來,廣東全面推進創新發展戰略,將創新驅動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勢頭加快,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創新轉型成果明顯,新動能加快孕育,新興產業表現活躍,新產品新業態拉動力增強,經濟增長新動力持續增加。以新經濟為代表的營利性服務業發展不斷加快。2016年,營利性服務業在互聯網經濟、新商業模式的拉動下較快發展,增長16.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9.4%,拉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

  2016年,廣東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2.58%,有效發明專利量連續7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5年保持全國第一,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12%。技術含量更高、創新更為活躍的新產品產量增長加快。2016年,廣東新能源汽車產量70839輛,同比增長76.3%,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45.2%,光纖產量增長34.3%,智能電視產量增長16.3%。

  2016年,廣東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商務服務業,以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55.3%、18.3%、19.9%。新興產業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融合產生了巨大的市場價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新型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應用場景的豐富,刺激用戶購買需求。2016年,智能電視、智能手機產量分別增長16.3%和11.3%。

  高鐵發展加快。2016年,全省高速鐵路共完成客運量14691萬人,同比增長19.4%,高鐵客運量佔全部鐵路客運量的比重超過一半,達50.8%,同比提高5.4個百分點。

  外貿新業態增勢迅猛,“走出去”步伐加快。2016年,廣東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增長34.1%。以旅遊購物方式出口增長87.5%;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增長53.8%。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6.5%。合同利用外資866.75億美元,增長54.5%。

  數說

  財政收入

  2016年,來源於廣東的財政總收入突破2萬億元,達22830.37億元,同比增長9.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萬億元,達10390.33億元,同比增長10.3%,連續19個月兩位數增長,總量連續26年居全國第一位,成為全國首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萬億的省份。

  工業企業利潤

  廣東工業企業利潤增長較快,企業虧損面持續收窄。2016年1月—11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6979.99億元,增長14.4%,比全國高4個百分點;2016年以來虧損企業虧損面持續收窄,虧損面為16.1%,是2016年以來的新低。

  居民收入

  2016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達30295.8元,較上年增加2436.9元,同比名義增長8.7%。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84.3元,增長8.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12.2元,增長8.6%。

  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提速,能耗水平下降。2016年,預計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3.6%。

  ■走勢研判

  預計2017年粵經濟增速為7%—7.5%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表示,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確保2018年廣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年,做好各項經濟工作至關重要。

  從經濟發展的環境看,2017年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依然複雜。國際經濟不穩定的因素增多,外部經濟的不確定性是2017年廣東經濟穩中求進的一大挑戰,國內和廣東的經濟環境不會出現大的變動。廣東經濟目前處於短週期平臺上的築底企穩階段。新動能培育發展加快,質量效益不斷提升,部分支撐指標和先行指標表現穩定,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和動力都比較堅實。2017年,廣東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平穩,預計經濟增速運行的區間在7%—7.5%。


音樂放送室


廣東人低調,不懂什麼是“牛逼”、不懂什麼是“炫耀”。廣東人就是識飲識食方面比較“高調”小小而已!也因此,拿到了“世界美食之都”的美譽…實至名歸!



順天明德順德公


早在1998年,廣東省經濟總量就已經超越新加坡、2003年超越香港、2007年超越臺灣,廣東即將趕上亞洲四小龍中僅存的韓國,期待2016年經濟數據的統計結果!自1989年起,廣東國內生產總值在中國30個省市中,連續佔居第一位,廣東省已連續27年經濟總量全國第一!廣東省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8,已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 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粵GDP總量連續28年居全國首位

  從經濟總量來看,2016年,廣東GDP實現平穩增長,總量接近8萬億元,連續28年穩居全國第一位,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如果把廣東當作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在世界排位約居第16位。 粵GDP總量連續28年居全國首位

  從經濟總量來看,2016年,廣東GDP實現平穩增長,總量接近8萬億元,連續28年穩居全國第一位,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如果把廣東當作一個獨立的經濟體,在世界排位約居第16位。


大懶蛋


廣東,田肥,山高,地貴,旅行者天堂。社會的各種風氣,商業的輪理反轉一一體顯,佛有道,人兩心,才顯真理,牛4畫代表4!不努力,死路一條,不講套路,才是富豪,不追加2步,默默無聞,不是牛就是死!你說呢。牌主!不代表版主!


沉思憶靜止


廣東省的基礎設施發展得比較好,如地鐵,高鐵,高速公絡,還有橋樑。高樓大廈,企業也多,服務業也大有發展!現在高樓大廈辦公樓到處都是,經濟穩步發展。公共設施也不錯,公交車到處都是!出行方便,住行也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