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羅大佑?

用戶93761656141


余光中曾說中國有樂壇上有兩位像列儂一樣的偉大詩人,一位是崔健,另一位就是羅大佑。

1975年,在臺中有一個正在就讀“中國醫藥學院”的學生,拿余光中的《鄉愁四韻》這首詩,去譜了曲,這個年輕的學生叫做羅大佑,那一年他21歲。當年他並沒有發表,直到七年後,才被大眾聽到。
羅大佑用一把來自西方的搖滾木吉他,彈出了地地道道的東方古琴的味道,訴說的是濃得化不開的中國式鄉愁。
後來有媒體問余光中: “羅大佑給《鄉愁四韻》譜了曲,經過你同意了嗎。‘’余光中極為爽快的答道:“沒有,但我覺得他譜得很好,我很贊同。”
小時候羅大佑在學校寫作文《我的志願》。
這個題目在學校裡反反覆覆大概也寫了有幾百次了。每次羅大佑都填:想玩音樂。
父親看出苗頭後,對他說: “如果你幹醫生,你還可以一方面搞音樂;但如果你幹音樂這一行,是不可能一邊做醫生的。” 羅大佑聽從的父親的忠告,開始了漫長的一邊學醫,一邊玩音樂的矛盾旅程。
高中畢業,羅大佑考上中國醫藥學院的醫學系。通知書下來,他卻對父親說,不去,打算休學一年考一所更好的學校。
誰知第二年,他又考上了同一所學校。因為羅大佑獨自在臺北補習這一年,他根本沒有讀書,而是和幾個音樂愛好者組建了一個”洛克斯”樂隊,天天玩音樂。為了買樂器、唱片,租訓練場地,羅大佑還向家人“騙補習班費”。
開學臨近,羅大佑只好去讀醫,這一讀就是7年。
(最右邊是鮮肉版的羅大佑,中間是王振華)
大五的時候,昔日“洛克斯”成員王振華在做副導演,寫信過來:“大佑,你不是一直對寫歌有興趣嗎?要不要幫我們的電影《閃亮的日子》主題曲做配樂?”
於是羅大佑試著寫了兩首歌。導演一看,點頭說“嗯,比想象中的好”。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羅大佑差點沒忍住笑出來,然後咬住嘴巴一角,才沒讓自己笑出來。第一次,他覺得有人賞識自己的音樂,蠻開心的。
就這樣,羅大佑寫出了自己的處女作《閃亮的日子》,後來由劉文正唱紅。也是在此時他結識了電影中的女主角——張艾嘉。後來兩人發展成戀人,一年後以分手告終。
網上流傳《童年》和《光陰的故事》是羅大佑送給張艾嘉的,這並不是事實,真相是這兩首歌都是羅大佑寫給自己的初戀的。
羅大佑並不是一個大手一揮,下筆千行的天才詞人。除了一些“命題作文”外,他的很多歌都是先有旋律,而歌詞寫了好久。如我們從小聽到大的《童年》,羅大佑花了將近5年時間完成。
早在1973年,羅大佑就開始寫童年了,那時候他的初戀女友——夏志仁,住在臺南。他從高雄坐慢車去看她。40公里,大概半個小時車程,在火車的咚哧聲音裡,想著這段感情,想起小時候在臺南外婆家的時光:夏天睡午覺時,陽光透過木窗灑在羅大佑睡的榻榻米上,外頭傳來蟬的叫聲,有時一隻,有時幾百上萬只合叫。
童年之所以寫那麼久,是卡在了最後一段。前面有了蜻蜓、蝴蝶、粉筆的細節外,羅大佑不知道作何總結。一直到畢業前夕,他才寫出“什麼時候才能像高年級的同學/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最後這幾句,如馬世芳所言整首歌境界全開,寫的是童年,也是一種人成長的歷程,有一種扎心的感悟,以致於長大了進入社會的我們還時不時哼唱《童年》這首歌。
好不容易寫出的童年,後來被張艾嘉拿去先唱了,因為當時羅大佑即是張艾嘉的戀人也是她的專輯製作人。
1981年,羅大佑把《童年》、《光陰的故事》、《是否》等收錄在張艾嘉的第二張個人專輯《童年》裡,從此張艾嘉在樂壇名聲大噪。
因為那首《鹿港小鎮》,很多人都以為羅大佑是鹿港人,實際上,羅大佑寫歌前從未去過鹿港。那麼,他為什麼寫了這首歌呢?
1979年,羅大佑還在臺北做見習醫生的時候,幫他修理摩托車的那個學徒一邊拿著工具,一手的機油在那修車,一邊嘴巴罵罵咧咧地在那不知道在唸叨著什麼。羅大佑覺得很奇怪就說:“你到底有什麼不高興的 ”?
這個學徒就跟他說:“哎呀!沒事啦!我當初就是從鹿港老家偷了家裡兩萬塊錢新臺幣到臺北來,想著有一天,我可以賺好幾倍的錢,再回家去光宗耀祖的。結果沒想到,到了臺北,這些錢吃喝玩樂,花得一乾二淨,根本沒有錢也沒有臉回老家,就只好窩在這個車行,每天修理摩托車。”
從臺北距離鹿港有多遠呢?不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吧。那麼近,可是那些離開家鄉的年輕人,因為在大都市混的不好,卻不敢回家。羅大佑由這個青年的遭遇,聯想到臺北迅速現代化的過程中,一座座小鎮在接受都市文明衝擊,也與以往的文化漸行漸遠,於是創作出來了《鹿港小鎮》這首歌。
如果說《鄉愁四韻》是一首古老的鄉愁,那麼《鹿港小鎮》則是一首現代鄉愁。近幾年,中國各地都在極速的都市化,大批年輕人潮水般湧入大都市,背後又有多少座身處進步與尷尬之間的“鹿港小鎮“。
聽說他們挖掉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多少田地上一座座高樓林立,多少河水裡飄著垃圾,多少孩子只有過節才能和父母團聚。我們得到了物質上的改善,精神上卻匱乏空虛。這或許就是我們要為現代化文明付出的代價。
羅大佑帶著巨蟹座特有的敏感細膩,以及醫生的敏銳觀察力,一手握著吉他,一首拿起手術刀,剖析他一路以來的所見所聞,現代詩一樣的語言,他在準確無誤地描述一個人面對時代鉅變,面對大環境時的心情後,發出“小我”與“大我”背後一聲聲的喟嘆。這是早期的羅大佑,也是我們著迷的羅大佑。
此後,《鄉愁》、《童年》、《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等10首歌收錄在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中。不過這張專輯的發行可謂充滿曲折,如羅大佑日後所言:這一趟音樂的路,走得好辛苦。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嚴肅與通俗間,我幾乎是一路跌跌撞撞摸索過來的……至少這裡沒有不痛不癢的歌。
當時臺灣音樂上的技術還比較落後,他便把這些歌交給大學室友阪部一夫帶到日本編曲製作,然後在寄回來配唱。隨後,羅大佑四處找唱片公司,對方紛紛拒絕:戴個墨鏡,一身黑衣服,這寫的什麼玩意,《之乎者也》、《戀曲1980》,怎麼會有那麼奇怪的歌名。
就這麼,專輯擱置了好久。那時碰巧滾石剛成立不久,正想做點不一樣的音樂,大家一拍即合,於是在1982年推出這張《之乎者也》。但是滾石也不能保證銷量,羅大佑心想,不管了,如果專輯不成功,就乖乖回去做醫生。
沒想到《之乎者也》一出來,像個炸彈瞬間在臺灣樂壇炸開了花。一夜之間,這個穿黑衣帶墨鏡名叫羅大佑的青年成為年輕一代的叛逆偶像。
專輯成功後,羅大佑在出租車上,一聽是這首歌是自己的,然後聽下首,還是自己的,很開心。但這種喜悅並沒有維持多久,很快他感受到名利帶來的困擾,比如去餐廳吃飯,別人看到他,就開始放《鹿港小鎮》,他想這樣子還怎麼吃飯,於是扭頭就走。
音樂上的成功,也帶來很大的煩惱。此時的羅大佑也已經畢業了,在姐夫的醫院做放射科醫生,此時他感覺自己來了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選憂愁參半的音樂之路,還是一眼望到頭的醫生之路,一時,他難以抉擇。這是“小”我的彷徨。放眼臺灣所處的個大環境,美麗島事件之後,美國和臺灣斷交,好像整個臺灣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是“大我“的無措。《未開的主人翁》由此誕生。這首歌結尾一直重複的那句“飄來飄去“,深夜聽來,依舊後背發涼。
198O年2 月28日,羅大佑在仁愛醫院小兒科實習,當班於急診室內,正替一位受傷
的小孩縫頭皮時,急診診療室的門突然“砰”的一下打開,進來了自院長以下的大
大小小好多醫生,以及好多便衣刑警。躺在救傷床上的是一個小女孩。整個氣氛在
內內外外的奔騰下,生平僅見。 吃緊的手術後留下了一枝胸腔穿刺針,長尺許。當所有人都離開後,當班的他將它拾起,保存了起來。
這枚刺針刺痛了羅大佑的心。他在醫院的深夜裡,寫下《亞細亞的孤兒》,本來這首歌的名字叫做《親愛的小麗,她熬不過今晚》。後來想到當時時局問題,他覺得議題可以在放大一些。有天在父親的書架上,他看了一本《亞細亞的孤兒》的書,一下子被書名擊中,心想拿來做歌名真是在貼切不過。
頂著壓力和焦慮,羅大佑在1983年,完成了第二張專輯《未來的主人翁》。專輯發行後,帶來了巨大的成功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爭議。兩張專輯之後,他已經被聽眾戴上為‘’抗議歌手‘’的帽子,甚至因為敏感的題材,已經引起了當局的注意。偶像的包袱壓的他透不過氣來,他原本只是想通過音樂——表達自我,養活自己,沒想到事情搞成這個樣子。
1985年,他感覺已經無法和周圍的世界溝通,也沒有了創作音樂的動力。羅大佑覺得不行了,必須逃離這一切。什麼名利、機會,他統統放下。於是1985年3月9號這天,在父親的陪同下,他前往紐約。
沒想到這次美國之行非但沒有熄滅他做音樂的信心,反倒是幫他重新釐清了職業道路。
1987年,他給父母寫了一封長達11頁的信“感謝你們對我作為一個醫生的栽培。心裡拔河拉扯14年,音樂終於贏了,我已經決定好這輩子不做醫生,一輩子都做音樂,一輩子的主業都只有音樂。”
同年,他移居香港,成立“音樂工廠”, 對林夕說“以你的才華,別教書了,跟我出來做事吧!”拉著林夕一起創業。
香港的快節奏和輕鬆氛圍,讓羅大佑很放鬆,如魚得水,在這期間,羅大佑和林夕一起創作了很多經典的電影配樂以及流行歌曲。如《似是故人來》、《你的樣子》、《追夢人》、《滾滾紅塵》、《皇后大道東》、《東方之珠》等。
轉眼1998年,一天他聽到姐姐的電話:父親過世了。當時羅大佑感覺“崩”了一下,心裡的某一塊地方塌陷了。父親的離世對羅大佑的打擊很大,渴望家庭溫暖的他,2000年,匆忙走入一段婚姻,兩年,以失敗告終。於是他發誓這輩子再也不結婚。
人算不如天算,八年後,羅大佑不僅再次步入婚姻的殿堂,還在58歲的高齡迎來一個女兒。後來羅大佑自嘲道:男人說的話都是不可信的。
退出大屏幕多年,再次歸來的羅大佑以慈祥的父親出現大家面前,很多人一時接受不了。別說香港、臺灣、大陸的歌迷,就連羅大佑的好朋友都難以適應他身份的轉變。
直到看著目前屏幕上羅大佑本人,溫和、淡定、從容,你才確認這是他一生中最好的狀態。他坦言女兒的降生,對他的改變很大:有種雙腳著地的感覺,心終於定下來了。
此時,他不再害怕自己變得平凡,欣然接受這個階段的自己
前幾年,他帶著妻女重新回到闊別多年的臺北。他說要讓女兒呼吸宜蘭新鮮的空氣,享受美好的田園風光,像父母對待小時候的他那樣愛女兒。
這樣的羅大佑對我們來說有點陌生,卻依然感動,如同2017年他發佈的新專輯《家III》一樣。

回頭看看,羅大佑留給我們的東西已經足夠多了。我們又何必苦苦執著於羅大佑‘’批判‘’的歌手形象?難道為了突出英雄的悲壯,註定只能犧牲個人的幸福,孤獨的老去,那樣也太自私了。別忘了,羅大佑是一個偉大的歌手,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如你我一樣。作為一個音樂人,他已經清楚的表達了自我,圓滿完成了時代賦予他的使命。至於接下來的路,則需要年輕的一代來接力。


關注頭條號“音外之音”,喜歡音樂的人都在這裡!


音外之音


早期詞作表現出超強的創作能力,反映了他對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諸多思考,大量歌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值得回味。作曲方面他也是一個上游的作者,明天會更好,戀曲1990等等。但必須承認,後期直到目前,羅大佑在吃老本了,尤其是轉向唱的方面,讓我有些措手不及,呵呵


感覺真的不錯


有些人說羅大佑唱歌不好聽,我真想罵他們,你指望貝多芬唱歌好聽嗎?


半島浮雲


羅大佑所作的歌詞內涵深厚,有哲理,很有教育意義!他的唱功很有特色,別人是學不來的!比如鹿港小鎮,詞,曲,唱,到現在沒發現有超越者。


泥中龍


詞寫的好的人不少,比如黃霑,林夕;曲作的好的也不不少,比如李泰祥,顧嘉輝,雷頌德,陳志遠。詞曲皆好,還能有宏大的格局和歷史的思考,只有羅大佑。


地球人愛音樂


他不登臺唱歌的話,也算完美了,可惜了,音樂大師,帶著哭喪的嗓音登臺演唱,年輕人一聽,還以為走後門登臺的呢,大煞風景啊!羅大師,難道您真的就這樣沒有自知之明呢?


阿甘甘合朝


在華語樂壇,論詞曲創作,如果把羅大佑排在第二位,我想不出誰是第一人,羅大佑下了華語樂壇最大的一盤棋。當然每個人都有他的第一人選,你選誰都不會改變我的第一人選就是羅大佑。


MYMY3339309888


一般人最好不要評價他。他的藝術水平極高,不是所有人都能聽懂的。


北方的鷹33


最愛那首《戀曲199o》


雲裡霧裡83859526


有點常識都知道羅大佑,童安格。怎麼看,你一個哆啦夢都不懂的確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