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復甦跡象“稍縱即逝”?

煒言大義本報記者 張煒

今年以來的強勢行情以改革為主要動因,市場復甦跡象“稍縱即逝”的可能性不大。但投資者不可盲目奢求“瘋牛”行情,一是不會連續快速上漲,二是過度的概念炒作難以持續。

4月15日,A股高開低走,市場未能出現預期中的上漲,上證指數與創業板指分別下跌0.34%、1.70%。16日,A股先抑後揚,上證指數收復3200點,收盤3253.60點,上漲2.39%;創業板指則上漲1.84%。

A股15日表現不盡如人意,發生在金融與出口數據向好的背景下。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88.94萬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個和0.4個百分點。3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8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28萬億元。3月,我國外貿進出口2.46萬億元,增長9.6%,拉動一季度外貿整體增速的回升。其中,出口1.34萬億元,大幅增長21.3%。這些超預期的數據,引來一片對股市唱多之聲。另外,上週五美股大漲,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漲幅超過1%。央行副行長陳雨露4月13日表示,中國股市正顯示出觸底和復甦跡象。

這些利好帶來A股4月15日大幅高開,但盤中持續回落,尤其是創業板回調動能較大。投資者注意到,今年以來的強勢行情是創業板一馬當先,2月與3月分別上漲25.06%、10.28%,而上證指數分別上漲13.79%、5.09%。然而,當上證指數本月初突破3月的高點時,創業板卻“拖後腿”,在其3月高點附近躊躇不前。截至4月16日,上證指數、創業板指本月以來累計漲幅分別為5.27%、0.24%,創業板跑輸滬市主板。

除了創業板強勢減弱之外,熱門題材的炒作也有所降溫。多個前期活躍的概念股明顯回落,例如,與5G無關卻被硬捧為5G“領頭羊”的東方通信,4月15日較3月高點累計回落33.33%;因創投概念被熱炒的市北高新,4月15日較3月高點回落29.95%;“邊緣計算”龍頭股網宿科技,4月15日較3月高點回落26.01%;電力物聯網概念股岷江水電,4月15日較3月高點回落26.25%。

北向資金4月4日至15日連續7個交易日淨賣出,創下2017年1月9日之後最長連續淨賣出紀錄。其中,北向資金4月8日和11日均淨賣出超過40億元。3月19日至4月15日的19個交易日中,北向資金只有4個交易日為淨買入。另有統計顯示,3月6日至4月15日,北向資金累計淨賣出逾170億元。上述變化表明,隨著上證指數從年初的2500點下方反彈至3200點上方,遊資與外資做多意願有所下降。

其實,大漲後震盪是正常現象,何況A股只是小幅回調,沒有出現非理性暴跌。市場短線分歧增加,與獲利回吐有很大關係。部分遊資隨著概念股快速飆漲早已賺得盆滿缽滿,逢高選擇落袋為安。與此同時,大股東減持公告明顯增多也是獲利回吐的一種表現,“小漲小減、大漲大減”的特點較為明顯。例如,股價大漲的東方通信、中興通訊、立訊精密、益生股份等出現大股東大幅減持。

有市場分析認為,今年以來的強勢行情以改革為主要動因,市場復甦跡象“稍縱即逝”的可能性不大。但投資者不可盲目奢求“瘋牛”行情,一是不會連續快速上漲,二是過度的概念炒作難以持續。隨著業績證偽,A股行情可能出現分化,缺乏基本面支持的概念股與妖股估值泡沫突出,而估值與業績匹配度良好的績優股有望受到資金關注。

至於北向資金流向波動,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當前市場對北向資金中是否存在一些“假外資”存在懷疑,其今年以來短線操作行為增多。從中長期趨勢來看,外資流入A股的空間仍較大。正如陳雨露指出,“鑑於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越來越多地被納入國際指數,外國證券投資流入的潛力正在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