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費德勒傳》沉思錄(4)

一、瑞 士 繆 斯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當費德勒移動到網前式,無疑將自己徹底暴露在萬人矚目之下,他身上那種孤獨和威嚴總能令觀眾窒息與神往。當羅傑站在網前時,無論採取什麼技戰術,也不論是主被動,等待他的都可能是被對手搏殺出穿越球或高吊球。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有時也有可能用身體做擋箭牌(伊萬·魯德爾一樣那樣專門對準頭部的對手),這時截擊者的孤獨感會加劇,羅傑的孤獨感比其他選手更強,孤獨求敗到有時用頭球來完成一次截擊的宣洩。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桑普拉斯的憤怒:桑普拉斯將發球上網視為現代網球的 “ 傳真機 ”,自己也神往與踐行,在贊同新生代球員除了發球區以外的各項技術已經提升到了全新高度的同時,他鄙視那些只會在底線 “ 沒完沒了的大力擊球 ” 的球員。更有老一輩球員將這些球員譏諷為 “ 只有賽前擲硬幣和賽後握手致意時才會來到網前 ”,所以說 “ 只有在發球區,現代球員出現了退化 ”,但

瑞典繆斯費德勒傳記作者馬克·霍金斯這樣稱呼,費德勒是瑞士的,不知是譯者筆誤還是有文化的內涵,小編也是尊重譯文,沒有改寫標題;繆斯是希臘神話中主司藝術與科學的九位古老文藝女神的總稱)費德勒恰恰是將傳統繼承與發揚光大的一位偉大探索者。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費德勒的渴望:發球上網、回球上網或被動上網,網前截擊都可以說一件犀利的 “ 雙刃劍 ” 武器,羅傑對截擊的渴望幫助自己保持了高超的競技狀態,而且還在他這個年紀本不該嘗試的新鮮事物 “ S.A.B.R ”(費德勒的偷襲),這是很多新生代小鮮肉難以理解的。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羅傑的改變:當然我們的繆斯也並非生而知之的擁有良好的截擊技術,相反在年少時卻是 “非常痛恨網前截擊 ”,記者瑞內·施道弗將這一原因歸結為費德勒的偶像教練彼得·卡特。

倫德格林認為費德勒在網前截擊方面是 “ 鯊魚在發球區的球網邊遊動的感覺 ”。

“ 40比0更容易發球上網,但是15比40落後時,誰敢上網呢?” 正是這種看到全局、看到上網價值的網球理念令費德勒對網前截擊如痴如癲!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二、第 一 層 功 力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沒有真功夫就不要心存幻想與僥倖,否則在網前的長兵短刃PK中會苦不堪言。截擊時,很多網球愛好者為了增加擊球的威力而大力揮拍,但常常是機會球失誤頻頻,那麼作為截擊的第一層功夫是什麼呢?

(一) 入 位

擋 球

擋球,穩穩的控制住拍面 “ 接住 ” 球,利用來球的動量完成碰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 借力打力 ”,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個穩定的截擊碰撞結構。

要領與爭議:

1 . 將拍面(本文指手臂與球拍構成的碰撞結構)放在身體側前方。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2 . 拍面穩穩的放在來球的飛行軌跡上。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對於這一點可以通過棒球運動員的接球動作來感知。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而且要在各種條件下力爭跑動到位,看下橄欖球運動的攔截,孟菲爾斯就是這方面的專家。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3 . 握拍鬆緊的爭議

爭議:看下一個實驗,將網球拍柄底部立在地面上,用一個高速網球水平撞擊球拍,網球竟然會反彈回來,你怎麼看握拍的鬆緊呢?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4 . 拍面的開關

這一問題應該綜合擊球點的高度、網球的撞擊部位和回球目的等因素而定。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5.拍面與出球方向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二)心 理 博 弈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虛實:孤注一擲的上網顯然是愚蠢的,富有智慧、思維縝密的判斷與抉擇才是網前截擊的靈魂,讀懂對手的心理(回球線路的虛實),也就找到了截擊的鑰匙。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然後自信的把拍子放在對手回球的線路上,輕輕一推,勝過摧枯拉朽的重擊,更令對手膽寒。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其中洞察秋毫對手的重心移動方向是高質量回球可預見的不二法門。

技術│瑞典繆斯費德勒,一個孤獨的網前截擊者

反思:與其學習費德勒的截擊,不如先學習費德勒的野心,看看桑普拉斯的評價:“ 我從不懷疑羅傑的能力,不過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即便30歲過半,他還有那麼多動力參加比賽,還願意到處旅行,想贏下冠軍。他什麼都贏過了,但他還想贏的更多。”

(參看文獻《費德勒傳》,作者:馬克·霍金森)

圖片與GIF素材取自網絡僅用於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