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大火,卡西莫多失去了他心爱的姑娘

今天早上看到群里巴黎圣母院被烧的视频,心里咯噔了一下,800年的建筑就这样失去了她的头颅,卡西莫多也在哭泣,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慨,深圳今天也下起了大雨。

巴黎圣母院大火,卡西莫多失去了他心爱的姑娘

巴黎圣母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0世纪,修了一百多年,换了几位建筑师,经历了各种战争,革命,收复,却在21世纪和平年代,一个逐渐转暖,风和日丽的春天失去了她, 实在可惜。

还记得《巴黎圣母院》的结局,最后也是一场大火,留下卡西莫多和吉普赛姑娘相拥的身体,卡西莫多失去了圣母院,而巴黎,也最终失去了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火,卡西莫多失去了他心爱的姑娘

好消息是圣母院的主体结构还完好,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发起国际募捐活动,重建巴黎圣母院,皮诺家族已经承诺将捐出1亿欧元用于重建。

建筑可以重建,但是多数人都不喜欢翻新,经典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经历过了时代的考验和打磨,在战争年代屹立不倒,是民众的精神图腾。

有了"老家伙"在身边,心理上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她像饱经风霜的老人,见证了几个世纪的风雨,无法被替代。

修复后的结果是,也许有一天你真的站在她面前,却遗憾再也看不到她曾经有多美丽。

我们像在见证着一场历史的发生,雨果让圣母院名誉世界,可是后人再也无法看到原筑。

巴黎圣母院大火,卡西莫多失去了他心爱的姑娘

现代文明对于古建筑应该如何保护?是天灾还是人祸?不论原因是什么,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寿命,没有永恒的不朽,只有无数片刻的绚烂。

许多民众为巴黎圣母院唱歌,许多人跪地祈祷,这不仅仅是世界文化瑰宝,更是人们寄托信仰的大教堂。

人生的"黑天鹅"是那些我们以为不存在,但却深深地隐藏在视野之外,我们以为不会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伤害的事件。

圣母院不是遭遇了她的滑铁卢,而是寿命将尽,不管这个寿命是人为加速还是自然老化,她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为世人留下了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模型,承载了无数人的信仰和祈祷。

雨果的书就像是一个预言,那些在历史中熠熠生辉的人物,建筑,事件最终会变成照片,文字,写在书本里,刻在石碑上,被人口口相传,世代传颂,永远的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可是,如果能够不朽,有谁不想呢?

但正是因为有了死亡这个终点,人们做的一切事情仿佛才有了意义,因为生命短暂,所以才拼尽全力的努力,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让自己的一生不留遗憾。

2018年,很多人都走了,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走了,金庸走了,李咏走了,褚时健走了,这些名人的离去,仿佛一个时代结束了。

我们寄托了情感在他们身上,他们把生活活成了一部史书,成为传奇,活成了我们想要的模样。

当人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就会把理想寄托在他人的身上,看着别人实现理想,就像自己也完成了使命一样,所以有人成为榜样,而有人会为自己的榜样买单,这个世界各有分工。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重要的不是从哪里开始,而是从哪里结束。既然一切都有终点,那为什么笑到终点的不能是你呢?我们拼命地奔跑向前奔跑又是为了什么呢?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对于"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回答是:你只有很努力的扑腾,飞到不同高度,才能看到不同风景。

你先看到草地,山丘,然后是山丘后面的河流和沙漠。再飞高时,你才能看到远方的高山,可能高山后面什么都没有。终于你知道了,高山后面原来什么都没有。

也许高山后面藏着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呢?谁知道呢?如果不走过就永远没有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圣母院不在了,但依然活在地球上的我们还能继续保持热忱,保持天真,在混杂着希望和绝望的文明里抗争相搏,在有限的生命里探索人类和宇宙的无限可能性,人类虽然渺小,但却伟大。

圣母院不在了,但人类的智慧,科技,文明一直都在日新月异,新的文明在不断地被创造,新的奇迹也在不断的诞生,人类还可以创造出更多不朽的经典,人类的智慧会在宇宙中树立起一个又一个丰碑,希望其中一个有自己的,也有你的。

圣母院不在了,但希望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