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巴黎圣母院被烧了。

一觉醒来,朋友圈、微博头条,全是有关它的消息。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2019年4月15日,这一天对于法兰西人民来说,注定会是一个悲伤的不眠夜。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01

巴黎圣母院意外失火

当地下午18点30分左右,当东半球的我们还在酣睡之时,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巴黎圣母院,正在熊熊燃烧。

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岸的天空,也笼罩了整个巴黎。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事故原因被初步判定为意外,与最近正在实施的翻修工程有关。

当时还在现场的游客和居民被紧急疏散到了附近的广场上,有游客记录下了塔尖轰然倒塌的那一瞬。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仅仅几个小时,这座历史悠久、无数人向往的巴黎圣母院,就在大火中全然变了模样。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02

盲目爱国,与暴徒无异

这座巴黎人民心中的圣地到底有多古老?

可能单纯的数字大家不是很有概念,知乎答主@张佳玮给大家做了一个时空对比:

1163年开工时,那年辛弃疾刚开始为南宋做官;

1345年竣工,那年朱元璋刚开始做和尚。

而这一次不是巴黎圣母院第一次被破坏,早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圣母院就曾遭受过摧残。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提到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人物: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

1831年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出版后,引起很大的回响,许多人都希望修建当时残旧不堪的圣母院,并且发起募捐计划。

1844年修复计划开始实施,终于重现了圣母院久违的光彩。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璀璨的玫瑰花窗,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而这个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人类文明艺术瑰宝,却在一场意外中付之一炬。

火烧、艺术瑰宝,这两个关键词不免让人想起圆明园。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于是,评论里出现了这样的言论:

“活该!烧得好!”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看到这些拍手称快的言论不免让人感到有些无语。

火烧圆明园是蓄意侵害,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则是意外事件。

分不清侵略和意外的人,就假借爱国的名义信口雌黄,与暴徒无异!

当初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后,雨果曾痛惜并发长文予以斥责当时主导了这场战争的上尉巴特勒:

(向下滑动查看)

雨果致巴特勒: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那些拿着圆明园做依据,认为法国巴黎圣母院大火活该,所以幸灾乐祸的人,与暴徒何异?

任何一处文物的倒塌都是世界的惋惜,会为巴黎圣母院惋惜的人,当然会为圆明园惋惜。

但对巴黎圣母院失火冷嘲热讽的人,在当年恰恰就是对圆明园的消失视而不见的人。

03

刚刚,圆明园就巴黎圣母院大火发声!

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文明 不能承受之殇》一文,称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全文如下: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图片来自@圆明园遗址公园

2019年4月16日,北京时间0点,法国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火势熊熊。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周武发老师作品 图片来自@圆明园遗址公园

159年前,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后,谴责最深的是个法国人,而这个人就是《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

雨果说: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打劫,一个放火……他们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而现在,因雨果名著而闻名天下的巴黎圣母院也遭受了烈焰之苦。

这场大火让人不自觉想到中国文化曾经历的磨难,曾经那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万园之园留下的灰烬,是中国历史耻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钉子。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圆明园遗址 东方IC 资料图

这一刻的中国人,怎能不想起,背负了一百多年圆明园烧毁的心灵创伤,何其艰难、何其罔然,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

文物的损毁、消失不仅带走了文物本身,更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

一场文化之殇,带来世人对于文物保护的警醒与重视,文明是脆弱又坚韧的。

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力的守护它,尽量延缓它的消逝,传承它的精神。

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04

国耻不能忘却,但不应该落井下石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巴黎圣母院被烧了。标志性的塔尖烧塌……

作为超过800年历史的古建筑,在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哥特式尖顶坍塌的那一刻,全球都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坏而感到痛惜。法国总统马克龙现场坐镇指挥,并在推特上感叹,“眼睁睁看着我们的一部分在燃烧”。法国《费加罗报》说,这场大火“烧在整个法国的心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叹息,巴黎圣母院起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国和欧洲文化的象征。中国网友也有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巴黎圣母院的花窗图片,怀念这一消逝的伟大奇迹。

就在社交媒体一连串“心碎”的表达声中,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却多了起来。有网友表示,法国巴黎圣母院火灾让他们联想到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还有人对巴黎圣母院的焚毁幸灾乐祸。

事实上这两件事真的有什么可比性吗?圆明园毁于战乱和野蛮,是历史的伤痕;而巴黎圣母院此次火灾事故是和平时期由消防安全造成的遗憾。两者的相同之处恐怕只因为它们都是世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它们的消失同样是全人类的损失。

那些拿因果报应来说事的人,其实不过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作怪。文明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管是圆明园还是巴黎圣母院,它们都凝聚着艺术工匠们的智慧结晶。如今巴黎圣母院被焚毁,不仅仅是巴黎人民、法国人民的损失,更是全世界人类的损失。从今往后,巴黎圣母院的倩影将只能永远留在到过此处人们的脑海与相片中。

文明需要人们铭记,历史也需要人们铭记,不能用某些幌子来遮盖历史,但也不应该打着历史的名义发泄自己的情绪。牢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爱国没有错,但请保持理智。(央视网评论员 李雪菲)

来源:福建共青团(ID:fj-gqt),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创意社(ID:ichuangyi99)”“中国网”“央视网”,微博@圆明园遗址公园、网友留言等

他们还在阅读

30年了,这个动作未曾改变

2019-2021年,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这样做!

福建这些地区考生高考有望降分录取!

大学生一个月有多少生活费?

没考驾照的恭喜了,6月1日全面推行!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巴黎圣母院失火真活该?你幸灾乐祸的样子,丑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