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怎麼吃能防癌呢?

仇乾


生活中總有一些疾病讓人們“談之色變”,比如: 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癌症之所以“談之色變”是因為,它在無聲無息中奪走了很多人(年輕人)的生命。除此之外,讓家庭揹負了承重的經理代價。

癌症也屬於慢病,所以預防很重要,特別是生活習慣和飲食行為。有報告稱,戒菸和改善飲食習慣可減少三分之二的發病率。而且近年來,研究者也發現,35%的癌症死亡都歸因於飲食因素。活的健康,首先要吃得明白。



看看怎麼吃能預防癌症?

這是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組織,基於研究證據,提出明確有效的預防癌症的有效措施:(這一點很重要,也就是說有科學依據)

首先就是戒菸戒酒,這個流行病學已經證實,抽菸喝酒是引發癌症的病因。飲酒過度易導致肝癌。

其次、保持健康體重(不能過輕,也不能肥胖)

再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新鮮蔬菜和水果已被公認為最佳的防癌食物,而且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也有充分證據表明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口腔、食管、肺、胃、結腸等癌症的危險性。這主要與蔬果中所含的抗氧化劑以及類黃酮類化合物、異硫氰酸鹽有機化合物及礦物質、膳食纖維和其他活性物質有關。



第四、少吃紅肉及加工肉製品,(限制食用量)。長期大量攝入紅肉,直腸癌危險增加四成。美國癌症學會研究結果:長期、大量攝入紅肉和熟肉加工製品分別使遠端結腸癌危險增高29%和50%。但不影響近端結腸癌。大量攝入紅肉的直腸癌危險增加43%,長期攝入禽肉和魚肉則可降低近端和遠端結腸癌危險,但不影響直腸癌危險。

第五、少食用含糖量高、脂肪高,低膳食纖維的加工類食品。脂肪攝入過多易發生乳腺、大腸、胰腺、腎臟、膽囊及卵巢等部位的癌症。

第六、限制食鹽的攝入量。食鹽和刺激性食物攝取過量會誘發食管癌、胃癌。成人推薦攝入量不超過6g/d。減少隱性鹽的攝入,比如鹹菜、醃製品、快餐食品、方便食品等。



第七、不要亂吃一些不靠譜的補品來防癌

以上為如何從飲食方面來預防,當然了,日常生活習慣也是分不開的,比如: 規律飲食、起居,不熬夜,勞逸結合,心態平和,心情舒暢,減緩壓力等。

【營養師建議】

日常飲食,生活習慣很重要,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行為是預防癌症的重要措施。不要總是迷戀於一些不靠譜的保健品。


李愛琴營養師


在人類的癌症中,只有5-10%的癌症是因為家族遺傳導致的,90-95%的癌症是在出生後受外部因素(包括飲食等生活方式)影響而發生。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統計,約有20%的癌症與不良飲食及其相關因素有關。

國際上不同的研究小組對癌症風險、食物、營養和身體活動之間關係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跟蹤研究了不同人群的飲食模式與癌症發病率的相關性。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在此基礎之上,發佈了癌症預防的一些關鍵飲食建議。

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水果、蔬菜和全穀物(全麥麵食,糙米)

植物性食物含有豐富的微量營養素,如黃酮類和類胡蘿蔔素,研究表明它們是強抗氧化劑。它們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機體內的破壞性氧化反應。還可以減少炎症(與癌症的發展有關),有些可以抑制甚至殺死癌細胞。

推薦的果蔬除了大蒜、漿果、西紅柿、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和花椰菜)和綠葉蔬菜外,還有一些鮮為人知但同樣強大的癌症預防食品,比如:紅洋蔥、蘋果、木瓜、石榴、肉桂、南瓜和西蘭花芽(未成熟的西蘭花植物)。植物中的許多重要營養素都集中在水果或蔬菜表皮,所以儘可能吃整個水果或蔬菜。

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物,可以提供纖維,有助於食物快速通過消化道,並有助於消除致癌物質和雌激素,高水平雌激素與乳腺癌和子宮癌發病風險增加有關。

多吃大豆產品

大豆攝入量與癌症風險呈負相關。未經過度加工的的大豆食品,如豆腐和毛豆,是較好的食物來源。過去有人懷疑大豆含有與雌激素相似的異黃酮,可能促進乳腺癌的發展,但在2017年3月的癌症雜誌上有 研究發現,在十年的隨訪期間,食用大豆最多的乳腺癌倖存者死亡風險較低。

限制肉類及其加工製品、酒精和乳製品消費

研究表明乳製品與前列腺癌風險之間存在聯繫,而酒精與肝癌,乳腺癌和消化道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富含飽和脂肪的紅肉和加工肉類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少吃油炸、燒烤和醃製食物,減少致癌物攝入。

限制高熱量食物,避免肥胖。

少吃動物來源的脂肪和精製糖,減少高熱量食物。肥胖是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子宮癌、食道癌和胰腺癌等幾種癌症的重要危險因素。

世界上沒有任何神奇的食物或飲食可以治癒或預防癌症,但適當的飲食可以降低患癌的風險。通過減少有患癌風險的食物和攝入更多支持免疫系統的食物,您可以更好地保護您的健康並提高抵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能力。


柳葉泉博士


大部分的癌症都是病從口入。不過可以控制住嘴巴,不吃不健康的食物,那麼可以預防非常多的癌症。

首先要打乙肝疫苗,不要在不衛生的場所吃飯。一旦得了乙肝病毒,那麼最終的結果不是肝硬化就是肝癌。所以防治住乙肝,就意味著預防了肝癌。

其次,如果是乙肝病毒的攜帶者,一定要注意不要飲酒。乙肝病毒攜帶者飲酒造成的肝損害,是沒有乙肝病毒攜帶者人的n倍。如果乙肝病毒攜帶者長期喝酒,50歲之前得肝癌的比例會比正常的乙肝攜帶者高非常多。

然後就是儘量不要吃熏製的或者是醃製的肉類,首先醃製品和熏製品中就含有比較多的致癌物,首當其衝的是亞硝酸鹽。其次這種不新鮮的肉類本身就含有非常多的致病因素,很容易引起腸癌。使用醃製熏製肉類的地區,腸癌患者的比例普遍比其他地區要高得多。所以如果要吃肉,建議一定要吃新鮮的肉類。

做菜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排煙措施,最強大的PM2.5不是男人呼出的二手菸。而是從菜裡面蒸發出來的油煙。廚師一直是肺癌的高發人群,原因就是因為長期暴露在油煙中。

一定不要吃過燙或者是過辣的食物,過燙過辣的食物容易引起食道癌。中國食道癌高發地區,主要在四川和重慶一帶。和當地的高熱高辣的火鍋有一定的關係。

檳榔也是高致癌的食物,嚼檳榔容易引發喉癌,以及食道癌。現在檳榔的包裝上面已經被要求要標註,檳榔是一級致癌物。檳榔的致癌效果甚至是超過香菸。

不要食用蕨菜,春季夏季都是蕨菜生長最好的季節,蕨菜都已經上市了,蕨菜中的蕨苷也是屬於二級致癌物,在日本是屬於禁售的產品。吃蕨菜會容易造成胃癌,食道癌以及腸癌。蕨菜好吃,但是一定要儘量少吃,最好不吃。

油炸食物以及烤制的食物中含有較多的二惡因,容易引發胃癌。有人說,外國人也天天吃烤的和炸的食物,為什麼他們沒事我們就有事?那是因為白人的抗癌基因以及身體內的長壽因子比黃種人要多,並且,白人的體檢工作做得比較細緻,很多癌症能夠在中期以及早期就發現。所以帶癌生存率比中國人要來得好。中國人做體檢,很多人即使是每年都做,體檢的時候通常來說也是敷衍了事,所以癌症發現以後,就已經來不及了。因此對於中國人來說,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另外不要吃被甲醛汙染的食物,以及不要在甲醛汙染的環境中生活。否則容易得血癌。家庭裝修的時候要儘量用環保材料,不要用便宜劣質的,有異味的材料。否則會增加家庭成員的血癌的風險。

另外不要使用有胃病的人群的餐具,也不要和有胃病的人接吻。胃病通常來說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在90年代之前,胃病被認為是不可治癒的,但是現在已經找到了治癒的方法。因此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人得胃病,應當儘快的到醫院去治療,現在的西醫都有比較好的抗生素三聯療法。只要堅持吃藥就能夠治好。這種療法一般來說短則一兩個星期,長則一兩年。這種治療方法發明者和他的助手,分別吞食了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了胃病以後,在用自己的療法去治療。發明者用了一個月時間把自己治好和他的助手,則用了6個月。所以有胃病的一定要遵醫囑堅持服用抗生素。放任胃病不去治,最終的結果不是胃穿孔大出血,就是胃癌。

不要攝入過多的糖分,要防止得糖尿病,一旦得了糖尿病,一定要積極治療。否則糖尿病可能會誘發胰腺癌,胰腺癌是癌中之王,死亡率非常高。

不要常年服用中藥,也不要常年服用損傷肝和腎的藥物。常年服用中藥,雖然說不會導致癌症,但是可能會導致腎功能異常。是藥三分毒,中藥的主要成分是複雜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本身對身體有毒性,需要腎來解毒。解讀的過程中,一旦超過了腎單元的負荷量,就有可能損害腎單元。腎功能損傷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尿毒症。很多早期癌症病人在用西醫手段和手術手段,治療好自己的癌症以後,開始長期服用中藥。但是由於過量的使用中藥,最終導致,死亡的不是癌症本身,而是因為尿毒症。所以一定要按照醫生開的方子和藥量來服用。

多吃水果有益健康,但是,水果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要噴農藥的,建議多吃皮厚的水果,少吃皮薄的水果。一部分致癌性比較強的農藥是有滲透性的,皮薄的水果,在削皮後仍然會有農藥的殘餘。攝入過多殘餘的農藥容易致癌。

以上說的這些是可以通過生活方式的改善來防止癌症的發生,或者是防止癌症過早的發生。產生癌症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基因的因素。如果是基因的原因,那是天命沒法改變,但是,生活方式的問題是事在人為,用一句老外很流行的話講: 你是你吃出來的結果。


外語那點事



第一個,保持良好的心態,心情是最重要的。


第二個,保持良好的睡眠,早睡早起。


第三個,少吃醃製的食品,油炸的食品,燒烤食品,零食等。


第四個,適當鍛鍊身體


第五個,飲食清淡為主


第六個,多吃蔬菜水果,肉類最好以雞肉或牛肉為主但最好佔一天食物總量的百分之三十,肉不可多吃。


第七個,儘量遠離觸汙染和輻射的地方。

第八個,定期的體檢


Mrzhang張


人們反反覆覆地在【談癌色變】, 可是他們卻不知道【癌症】到底是什麼⊙∀⊙?你都不知道癌症是什麼⊙∀⊙?那你到底在談什麼呢?有的時候他們認為癌症就是腫瘤,可是,有的時候他們說的癌症又是絕症,那麼到底你說的癌症是什麼呢?他們就回答不出來了。其實,不同的醫生眼裡的【癌症】是不一樣的。中醫的癌症只是病人得了腫瘤之後出現的症狀。而西醫的癌症是cancer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西醫治不好的疾病】,因為腫瘤也是西醫治不好的疾病,所以,腫瘤也是cancer。而西醫治不好的疾病多了去了,但凡西醫內科慢性病幾乎所有都是西醫治不好的疾病,都是cancer。比如三高白血病痔瘡便秘,青春痘都是西醫治不好的疾病也是cancer。只是,cancer中分成良性cancer與惡性cancer而已。良性cancer只是西醫可以控制住的暫時沒有急劇惡化暫時不會危及生命安全的疾病而已。而惡性cancer則是西醫控制不住的急劇惡化的危及生命安全的疾病。比如李詠的喉嚨痛並非腫瘤,本來就是屬於良性cancer的,可是後來梅奧診所接手治療之後,反而把李詠的喉嚨痛治得急劇惡化最後變成了惡性cancer而讓李詠短時間內就被梅奧診所給治死了


太素老道


提起癌症,常令人們“談癌色變”。

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癌症作為一種慢性病,其中1/3是可以預防的;1/3可以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達到治癒;1/3不可治癒,但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怎麼吃能防癌呢?

根據2015年一項報道,在癌症成因中,後天因素佔90%~95%,也就是說遺傳因素只佔5%~10%,只是很小的因素。

而在後天因素中,飲食和肥胖加在一起就佔了50%左右,而肥胖本身就是飲食所導致的。

因此,飲食大約佔一半的因素,還有25%到30%是菸草。

所以,絕大多數癌症的成因是我們可以控制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結論,因為在癌症面前,我們每個人是有主動權的。

2016年法國科學家發表了一項特大規模研究成果,2013年到2015年組織了所有的專家團隊癌症研究所、找了133篇的薈萃分析、研究了10個左右的營養因素。

結果發現:高癌症風險的因素包括酒、超重肥胖、紅肉、加工肉、鹽和β-胡蘿蔔素的補給不當;減少癌症風險的因素包括運動、蔬菜、水果、膳食纖維和母乳餵養。

一般來說,對於食物的抗癌效用,在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專家組看來,不是簡單的能或不能,而是要按照食物與癌症之間的聯繫強度區分的。

1、非澱粉蔬菜(如多葉綠色蔬菜、胡蘿蔔、花椰菜、蘆筍等)有降低口腔、咽、喉癌、食管癌、胃癌的危險性,蔥屬蔬菜(如洋蔥、青蔥、大蒜、韭菜等)有降低胃癌的危險性;大蒜有降低結腸直腸癌的危險性。

2、水果:有降低口腔、咽、喉癌、食管癌、肺癌和胃癌的危險性。

3、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糙米、芹菜、柑橘等):很可能降低結腸直腸癌的危險性。

4、含葉酸的食物(如菠菜、動物肝臟、水果等):很可能降低胰腺癌的危險性。

5、含類胡蘿蔔素的食物:很可能降低口腔、咽、喉癌、肺癌的危險性。

6、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如南瓜、胡蘿蔔、菠菜等):很可能降低食管癌的危險性。

7、含番茄紅素的食物(如西紅柿、南瓜、柿子等):很可能降低前列腺癌的危險性。

8、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獼猴桃、鮮棗、草莓、枇杷、橙、橘等):很可能降低食管癌的危險性。

9、含硒的食物(如蘆筍等):很可能降低前列腺癌的危險性。

當然,除了植物類食物,一些魚類、奶類、堅果類也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專家表示,平衡膳食是防癌飲食的基礎。

當前提倡的合理飲食結構是 “兩高一低”: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脂肪。維生素主要來自新鮮的果蔬,纖維素存在於果蔬和粗糧中,控制脂肪需少吃豬、牛、羊等紅肉,用雞、魚等白肉替代。

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儘量保證飲食多樣化,最簡單的方法是數顏色,一天吃夠5種至7種顏色的食物最好。

以洋蔥、大蒜、白菜、菜花為代表的白色食物有很好的抗癌功效;注意粗細搭配,小米、玉米、燕麥等換著吃,每天100克為宜。

現代人類生活充斥了大量不合時宜的飲食模式,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我們必須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通過改變飲食習慣來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


湖南醫聊特約問答作者:湖南省人民醫院 乳甲外科 張超傑主任醫師 戴旭主治醫師,消化營養科 副主任護師 蔡華 護師 陳如群


湖南醫聊


飲食有度,進出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