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師真厲害,教會猴子去看病

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山稜子,途中催趕馬兜鈴。

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

這是一首唐三藏抒發情懷的詩,選用了中藥益智、王不留行、三稜子、馬兜鈴、荊芥、茯苓、防己、竹瀝、茴香等九味藥。一般人剛看(西遊記)看不懂這些藥和詩有什麼關係?,我也沒有看明白,作者吳承恩老先生這寫的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首詩與藥的功效沒有關係。但這些藥卻揭示了(西遊記)的情節,頗具玩味。“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駕親自為御弟三藏餞行,並與眾官送出長安關外;“三稜子”指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這三個徒弟;馬兜鈴正是唐三藏師徒與小白龍馬一起“乘危遠邁杖策孤征”,匆匆趕路的形象和聲音;“茯苓”是指西天如來佛祖;“防己”、“竹瀝”指唐僧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像新採的竹莖,經火炙後瀝出的澄清汁液;“茴香”諧音回鄉,指取經成功返回唐朝。吳承恩從大量中藥的藥名中,選擇了能表達小說內容的幾味,使中藥名稱和全詩渾然一體,巧妙地緊扣小說的主要情節,令人拍案叫絕。

吳承恩在小說(西遊記)很多地方都寫到了中藥,而且借沙和尚、豬八戒的嘴把大黃、巴豆的藥性和功能描述的一清二楚,我們不能不承認,吳承恩老先生不僅是一個優秀的作家,而且還是有著豐富中醫藥學者,他在小說中對中醫知識的運用也稱的是得心應手。

中醫中藥不僅能治病救人,而且在文學上也有不可低估的價值。

在(西遊記)裡寫得最好的中藥就是人參果,人參果又名“草還丹”,“這寶貝,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頭一萬,只結三十個。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孩子相似,四肢俱全,五官鹹備。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多歲;吃一個,就活三萬七千年”。但“人參果,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土而入。卻是隻與五行相畏”。在(西遊記)中,人參果如此的難得,延年益壽的功效也非同凡可。你看吳承恩老先生把這人參果寫得多活,不僅把人參果模樣寫的這麼好,而且還把它的屬性與中醫的五行結合在一起寫得這麼好。如果吳承恩不寫(西遊記),也會是一個好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