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業愛生,應該是每位老師的座右銘!

訪談/勤業愛生,應該是每位老師的座右銘!

這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教師寫的師德反思,和他交流起來,感佩之情油然而生。

顧明遠在他的《教師的光榮與責任》一文中指出:“教師的職業道德集中在‘勤業愛生’四個字上。”在師德學習的熱潮中,圍繞著“勤業愛生”這四個字對照檢查,所覺得“勤”與“愛”之上下功夫遠遠不夠。

何謂“勤業”?顧明遠在他的《教師的光榮與責任》一文中進一步的指出:“勤業,就是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嚴謹治學,勤奮工作,不斷鑽研業務,提高教學水平。”

本人從教二十多年,近似一日執教於教學崗位,可算是熱心於教學工作,但“嚴謹治學、勤奮工作,不斷鑽研業務”卻差也。具體說來體現在下:

1、篤學方面不夠嚴謹。我們正處在知識創新的時代,終身學習的時代,不懂得和不熟悉的東西很多。即使是過去懂得和熟悉的知識也有一個不斷更新的問題。面對著這種新形勢,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的人民教師,就要專心好學。不斷用先進的思想、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

2、工作方面可出現“勤奮”不足。之所以出現“勤奮”不足,全在於前些時期思想上出現的“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總認為:論黨齡,自己已有三十三年的黨齡;論工齡,自己也有了三十七年的工齡;論年紀,自己也是一位五十多歲的人了;覺得路走到此也該歇一歇了。由於有了這一思想,上進心減退了,勤奮工作的勁頭不足了,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也就不夠了。現在學習有關師德的文章,才覺得這一思想的出現,是全沒有認識到教師責任的重大,全沒有認識到育人的長期性和艱鉅性。我們是在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人才的成長關係到國家的興旺,民族的未來。就此,豈能有半點“歇一歇”的思想?它需要的是勤奮,它需要的是兢兢業業地工作。由而以後我要端正育人的態度,兢兢業業、勤勤奮奮地為黨的教育事業而工作,永不停步。

3、鑽研業務方面,可謂斷斷續續。應該這樣說,我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是具體的、歷史的,因此所面對的教材、學生也是具體的、歷史的。這樣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結合社會,根據不同的學生,按照教材的具體要求,而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育。由而要把此育人的工作搞好,就要經常鑽研教學業務。首先要研究教材,熟悉教材,靈活地運用教材;其次要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興趣和愛好給以教學;再次,要研究教學方法,多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對於這些,本人做得還不夠,體現在對業務的鑽研上,不是表現在“不斷”經常,而是變現時而鑽研,時而不鑽研。不鑽研時,課堂教學常常出現單一的傳授方法:知識注重知識傳授的量,忽視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感受,由而也就不善於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體現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現在學習了師德文章,覺得這種的教學行為,是與當今的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有學習感情和願望,堅韌而自立的學習者,就要不斷地鑽研社會,鑽研教材,鑽研學生。一句話,就要不斷的鑽研自己的教學行為。

訪談/勤業愛生,應該是每位老師的座右銘!

以上作談的是“勤業”的不足之處。現在再來看,在執教過程我所出現的“愛生”之不足。

何謂“愛生”:顧明遠在《教師的光榮與責任》一文中這樣指出:“愛生,就是愛護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才”。這裡關鍵是“愛護”和“相信”。

要愛護學生,就要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能打、罵學生,更不能處罰學生,要用平等相待的熱情態度對待每位學生。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特別是那種“獨出心裁”、“別是一格”、“與眾不同”的思維,要給以扶持和鼓勵。據此,在課堂上就要做到:允許學生提出與教師和教材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觀點。對於這一點,我做得極不夠,特別是對“後進生”的愛護。對他們要另眼相待。課堂上提問少提問他們,他們之中的一些人所提出來的“鑽牛角尖”問題更是討厭。現在想起來,這是一種缺乏“愛”的教育。而缺乏“愛”的教師,就不是人民所喜愛的教師。

要相信學生,就要相信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各種知識,就要相信學生有能力調整自身的行為和進行自我批評。一句話,就是要對學生最終掌握知識的能力和行為的充分相信。只有這樣,才能擺脫教師中心論的陰影,樹立起學生是課堂主人的觀念,重新確立起自己在課堂中的地位和工作角度。在過去的教學的日子裡,也正是自己對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和自身調整的行為不夠相信,故而課堂上,放不開,常是照本宣科。這樣,就把所教的知識作為思維活動的結果教給學生,而不是讓學生作為思維活動的過程去學,更不是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他們調動各種感官而參與地學習。這樣,在課堂上也就沒有出現學生自己探索,熱烈討論,各抒己見的情境。現在回想起來,這種的教學又怎能培養出適應知識經濟社會所需要的有用之人才呢?

總之,“勤業愛生”應成為我從教的座右銘。以“勤業”而論,我應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且堅決做到“嚴謹篤學,勤奮工作,不斷鑽研業務”。以“愛生”而論,我應做到“愛護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用於挑起時代給予的責任,不斷學習,嚴於律己,使自己不僅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教育資源的利用和創造者;使自己不僅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更是學生精神成長的守護者。在“勤業愛生”的教學道路上我要不斷邁進!

訪談/勤業愛生,應該是每位老師的座右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