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還是向西?為何烏克蘭在東西方的夾縫中顯得如此尷尬不已?

靜夜史


向東還是向西?這個問題,烏克蘭已經糾結好幾百年了。決定要投靠哪個方向的分歧,甚至引發過烏克蘭內戰,讓波蘭、俄羅斯都有機會進來搞事情。最終,在17世紀後半期,烏克蘭被併入沙俄帝國,民族獨立事業徹底流產。

之後,無論是沙俄帝國還是蘇聯政府,都在致力在烏克蘭推行俄羅斯化,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比如,沙俄時期的烏克蘭,俄語和法語是通用語(上流社會都說法語),烏克蘭城市人口幾乎完全被俄羅斯化,只有哥薩克人會時不時的搞事情。果戈裡,就是個徹底俄羅斯化的烏克蘭人,而且,果戈裡作為世界公認的“偉大的俄國作家”,搞得現在的烏克蘭人很是尷尬。

甚至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之初的烏克蘭,位於西部的基輔當地人也多是說俄語的。後來,為了跟俄羅斯劃清界限,開始逐漸限制俄語使用,搞得一時間非常不方便,強制使用烏克蘭語後,各行各業還亂了一陣子。

跟烏克蘭談民族淵源,似乎也難以說明問題。歷史上看,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袓先都是東斯拉夫羅斯人,基輔羅斯曾是他們共同的家園,分享著共同的語言、文化和習俗,還都信仰東正教。所以,追根溯源,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都源於同一民族,應該最和俄羅斯“同心同德”才對。

然而,發展到現在,白俄羅斯的“老爹”盧卡申科時不時的傳出要跟俄羅斯以“俄白聯盟”的形式合併;而烏克蘭這邊呢,跟俄完全“感情破裂”,每天跳著腳的唱反調,去年年底,還放出狠話,要搞核武器對付俄羅斯。

俄羅斯的版圖左邊有三個國家,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其中,芬蘭夾在瑞典與俄羅斯之間,因為瑞典是永久中立國家,芬蘭構不成對俄羅斯的威脅。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相當於俄羅斯的門戶,是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緩衝區。因此,俄羅斯是非常有誠意的想爭取他們的。

客觀看,從蘇聯解體後烏俄關係初期的狀態,以及兩國在黑海艦隊財產劃分、塞瓦斯托波爾海軍基地歸屬及租借關係的確認來看,俄羅斯最初並沒有特別著急要重新取得克里米亞,初衷還是希望與烏克蘭建立起良好合作關係的。

到了本世紀,俄烏關係開始屢次出現危機,直至感情徹底“破裂”。其中,最大的一個轉折點是,2013年11月,尤先科通過街頭顏色革命上臺後,他領導的反對派橫下一條心,一屁股坐到西方大腿上,尋死覓活的非要加入北約,主動向西方表示,要把自己定位成為反俄的前沿陣地,俄烏之間頓時劍拔弩張。這就是所謂的烏克蘭危機。

當然,軍工業發達,俄羅斯族人口多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坐不住了,紛紛表示,你要抱西方大腿,我就不跟你過了,於是有了下圖。

烏克蘭有東歐洲最肥沃的土地,有前蘇聯最密集的工業基地,擁有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然而現在的烏克蘭卻成了歐洲經濟最差國家之一,人均GDP只有中國的一半。一邊高調反俄,一邊用著人家的油氣,還大大方方的跟毛熊要過路費。結果,惹毛了俄羅斯,在天寒地凍的時節被斷過兩次油氣。

實際來看,烏克蘭頭如此決絕,頭也不回的一屁股坐到西方大腿上,對於經濟、能源上嚴重依賴俄羅斯,並被俄羅斯視為傳統勢力範圍的烏克蘭來說,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而且毛熊也想通了,愈發不指望烏克蘭回心轉意,著手準備把輸油管道拐個彎,繞道羅馬尼亞再去西歐,不過境你烏克蘭了。

烏克蘭寄予厚望的西方爸爸這邊,對烏克蘭的支持,更多是磨嘴皮子,乾打雷不下雨。畢竟,能源方面,歐洲各國都被俄掐著脖子過日子,生怕招惹了毛熊給斷了油氣。所以,歐洲各國也是一副讓烏克蘭破罐子破摔,自生自滅的態度,偶爾禮節上說點鼓勵的話,打打氣,沒怎麼真正實打實的幫襯過。

此情此景,也讓烏克蘭老百姓心灰意冷。烏克蘭人對政治普遍缺乏興趣,三位候選人的支持率百分比都低的很,典型的瘸子裡面拔將軍,勝出的那位喜劇演員,支持率也就百分之二十多。

為了贏得競選,國內的民粹主義成了三位候選人的拉攏對象,尤其是波羅申科他老人家,把新納粹分子都當成了自己的巴結對象,宣稱要給所謂的“蘇奸”——二戰中烏克蘭籍的納粹老兵發養老金。這話一放出去,不但得罪了國內蠢蠢欲動的東烏克蘭親俄派,國際上招惹到俄羅斯,甚至在西方國家,也被詬病和鄙視,尤其是西歐國家,納粹那一套,可是猶如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的。

蘇聯解體後的烏克蘭,經濟越來越差,政治外交搞得也是一團糟,大家日子過得都不滿意。長期下去,人民的國家認同感越來越少,族群認同則越來越強。此種情形下,無論誰坐烏克蘭總統,自然都得不到廣泛支持。

近幾年來,烏克蘭政界總是一廂情願的覺得,只要保持向西方一邊倒,認了歐美當乾爹,就能實現西歐的發展水準,卻不肯檢討一下自身。目前來看,烏克蘭一路向西,貌似已經沒了退路。這種做法,說好聽點,叫“遠交近攻”;說難聽了,就是“缺心眼”。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俄羅斯在俄烏邊境部署重兵,美軍101空降師駐紮烏克蘭,現在的烏克蘭就像個火藥桶,隨時可能發生爆炸。但是烏克蘭只能“向西”,別無選擇。



從美國的角度來講,只是希望烏克蘭親美,方便美軍在烏克蘭駐軍,持續施壓俄羅斯,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



但是從俄羅斯的角度來講,普京是要找機會吞併烏克蘭,把復活蘇聯的夢想推向前進。



所以烏克蘭是大國博弈的犧牲品,相比較滅國之禍,烏克蘭只能選擇“向西”,別無他法。此次烏克蘭大選,無論選出親美領導人還是親俄領導人,都必然面對新一輪大國博弈,處境堪憂。


毒刺劍客


其實烏克蘭的未來很明確,他不可能加入北約,北約真的有能力去讓他加入嗎?把俄羅斯惹急了,這可不是一件什麼好事。

我認為西方拉扯烏克蘭是為了威脅俄羅斯,牽制俄羅斯的軍事部署。烏克蘭要麼中立要麼去俄羅斯那一邊,中立的可能性並不大。烏克蘭領導人一味地想加入北約,他以為北約能夠很好的保護他,北約在這個問題上也很猶豫啊。

普京不可能看到自己的家門口部署北約的軍事力量,來威脅俄羅斯,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縱深。其實普京之前警告過芬蘭,不讓他加入北約,如果俄羅斯家門口出現北約的軍隊,俄羅斯不會坐視不管,必將做出報復。 這也就能夠看出來普京維護俄羅斯安全的決心。

就現在來看,烏克蘭在想收回克里米亞已經不可能了,波羅申科說的大選獲勝就收回克里米亞,他在開玩笑嗎?現在的克里米亞都部署俄羅斯軍事裝備了,防空系統都已經部署在上面了。頓涅斯克問題,烏克蘭領導人他自己清楚,肯定有俄羅斯的支持,烏克蘭也不能怎麼樣,美國只會在背後支持烏克蘭,真正的讓美國出兵,這估計是一件難事。

所以說,烏克蘭應該老實的去俄羅斯那一邊,北約也不敢拿他怎麼樣。畢竟俄羅斯是一個軍事大國,至少擁有大量的核武器,不服來試試?歐洲那個國家敢呢?




微觀V視野


對烏克蘭來說根本不存在絕對的向東向西問題。完全倒向西方,烏克蘭必定要承受戰火之災,俄羅斯絕對不會讓北約的軍隊開到家門口。現在烏東就搞不定了,那時麻煩就更大了。鬧不好南部沿海都丟了就成了內陸國了。而且北約是絕對不會吸收烏克蘭進來的。一旦跟俄羅斯起了衝突,美國可不一定能幫多少忙。完全倒向東方?也不可能!一旦這樣做烏克蘭就會瞬間以第聶伯河為界分裂為東西兩部分。雖說都是斯拉夫民族,可西部主要為烏族,是其傳統居住地,人口占全國之大部。東部是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俄族比例比西烏大。東西烏在民族,宗教,經濟等方面的差異大家可以去看看烏克蘭歷史,我這裡不做贅述。作為人口占近70%的烏族已被所謂民族情緒綁架,絕不會讓親俄派上臺,就算已上臺的總統親俄,也必定立馬下臺。

所以對於烏克蘭來說只有一條路可走,保持中立,適時偏俄。不過這需要絕對的國內政治團結和經濟穩定以及極高的政治領導力。呵呵似乎烏克蘭也不具備,唉,烏克蘭算是徹底完蛋了


逝者如斯夫9283


首先烏克蘭自己內部矛盾就非常嚴重,由於多年與俄羅斯同屬一個國家蘇聯,許多烏克蘭人即使對俄羅斯心中不滿,但對強大的蘇聯卻充滿了依依不捨的感情。這一部分人對西方並沒有好感,無論親西政府怎麼鼓動,也無法讓反對轉向西方的烏克蘭人放下執著,與親西方烏克蘭人同心同德。麻煩還不止如此,東烏克蘭人中絕大多數講俄語,與俄羅斯有剪不斷理還亂的親緣關糸。
而狂熱的親西派居然一相情願,在廣場革命後上臺的烏克蘭政客不但開始排擠打壓親俄人士,甚至頒佈了禁止使用俄文的法令,這不但激化了民族矛盾,也給了忍而不發俄羅斯出手的機會。烏克蘭廣場革命前和革命後,都沒有選邊站隊的環境,平衡外交才是烏克蘭最好的選擇。盲目樂觀就會誤判形勢,無論是選東站隊還是選西站隊都會引起渲然大波,因為親東派和親西派勢均力敵,背後又有強勁的大國支持,烏克蘭不亂才是怪事一樁,烏克蘭等於是自己選擇了五馬分屍,當各方開始發力時,痛苦的只是烏克蘭人。


一邊是畫餅充飢騙得烏克蘭入局的北約,一邊是難纏敢打的俄羅斯,烏克蘭只是遊戲中的棋子。生死已落入別人掌握之中,半點也由不得自己。烏克蘭的和平走進了夢裡,戰爭威脅卻時刻存在。政客們還忙著爭名奪利,而普通人卻在為一日三餐發愁。失業率居高不下,物價飛漲都讓烏克蘭人痛苦難奈,無論是夢遊西方盛世的,還是懷舊的人都很迷茫,誰也看不到希望的曙光。
波羅申科鼓動起一波又一波的攻擊,誰都看的出不是一個擋次的對手,有些自不量力。但巧克力大王又別無良策,偏偏又捨不得放下好玩的權術,再爭下屆總統大位靠治國已是沒戲。因為波羅申科自己也會明白,一個任期下來,烏克蘭不但沒有恢復全境秩序,烏東部戰事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為了轉移視線掩飾無能,波羅申科只有去撥動烏克蘭民粹這根隨時會崩斷的琴絃。

西方的幫助都停留在紙上,很少有行動的支持,烏克蘭雖然已是強弩之末的國情,強勢卻不得不時時做個姿態。皇帝不差餓兵,烏克蘭今天的形勢已保證不了軍費的足額開支,卻又要不時發動員令讓物資補給困難的士兵出發去熱場,這其實是在玩火,,,,


亓官仁


烏克蘭政府現在與俄羅斯和北約的事態,就像擺在東歐的一塊三明治,烏克蘭就是一塊流著湯汁兒的肉餅,被俄羅斯和北約這兩塊麵餅給夾在中間。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肉餅的波羅申科政府想擺脫這一窘境,讓烏克蘭能徹底從這塊三明治中解放出來,由此就有了現在烏克蘭棄東投西,即脫俄投美,的故事了。當然了,從烏克蘭國家利益考慮,也不能說波羅申科政府這一決策不好,但問題是,在實施這一決策前,波羅申科政府沒有客觀地審時度勢,結合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特殊關係和地理位置,預料與俄羅斯鬧翻後可能出現的危機。實際上,在烏克蘭要脫離俄羅斯加入北約的問題上,波羅申科錯誤地估計了俄羅斯和北約的態度。他沒有想到,普京在這個問題上的反對態度是如此的強烈堅決。他也沒有想到,北約會在這個問題上觀望猶豫,除了經濟制裁俄羅斯外,在軍事上沒有啥作為。烏克蘭想離開俄羅斯而加入北約組織,關鍵不在北約,而在俄羅斯。只要俄羅斯用武力阻擋,北約組織不會為了烏克蘭的利益而與俄羅斯兵戎相見的,不會拿歐盟國家士兵的鮮血去換取烏克蘭的入會。這樣說來,烏克蘭想實現加入北約組織的預定目標,只有等待時機成熟,水到渠成,也就是說普京離任若干年後的俄羅斯政府的政策變化了,或許就不在乎烏克蘭加入北約了。而現在烏克蘭政府不識時務,硬要對抗俄羅斯來加入北約組織,那真的就是條塗炭生靈的死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