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你認為呢?

鍾勇180607335


在一次家庭教育論壇上覆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曾說道: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說實話,這樣具有兼具現實與理想的大實話出自這樣身份教育家的口中,筆者還是比較吃驚地,這樣的言論在家庭教育中還是比較普遍的,也是比較有效與實際的。

說到錢文忠可能瞭解的人不是特別多,但是他的老師卻是我們都很熟知的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曾經留學與德國漢堡大學,參加過《百家講堂》、《中華百家姓》等節目的錄製,在梵文、巴利文研究領域成就在國內可以說是一流的,學術素養還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錢文忠教授講到在家庭教育中,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這樣的話聽起來可能很刺耳,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社會生活中卻又如此貼近實際。在當前國內的家庭教育中,對孩子不打不罵的家長應該屬於”大熊貓“似的,不能說沒有家長未使用過打罵教育,至少這類家長在整個家長群體中所佔的比例微乎其微。

家庭中的打罵教育並不是說對孩子進行沒有要領的打罵,而是講求一定要領的,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打罵,而且這種打罵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懲戒教育,並非屬於單純地打罵,以家長的強勢來逼迫孩子遵從自己的意志。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打罵、懲戒教育,應該是家庭教育中必須的,他與愛的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相互補充,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可能錢教授的教育言論,在部分家長及教育學者的觀念中就是錯的,其實我們無需過分追究這樣的言論對錯與否,你同意這種言論就可以使用這種家庭式的懲戒教育,不同意就可以在家庭教育中避免這種方式。其實家庭教育的方式對錯與否,關鍵要看你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質量,畢竟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我們在對其實行教育時所採取的手段也是不同的,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因材施教。

不過,近來部分家長或者教育專家在宣言所謂的”快樂教育“、”放飛天性“等教育方式,筆者實在不敢苟同。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但是任由其發展的教育方式似乎略有不妥,畢竟孩子仍然屬於未成年人,他們的自我控制力等都還不完善,無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就無法保證所謂”快樂教育“、”放飛天性“等教育方式的教育質量。

對於”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教育言論,你如何看待?

東愛雨小公


這個教授腦子有病。

不打不罵,教不出好孩子嗎?那麼你連打帶罵就一定能教得出好孩子嗎?這是什麼狗屁邏輯。

我是一名私立學校的老師。下面我結合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我的教學經歷,來談談我的感受。

小時候我是一個非常頑皮不懂事的孩子,心裡面沒有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學習。上學對我來說就意味著去一個大院子裡面,找許多小夥伴一起玩兒,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上學。

這個基調決定了,我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從來沒寫過作業,每次回到家媽媽問我作業寫完了嗎?我說寫完了,我要去玩兒了,然後就開開心心的去找小夥伴玩兒去了,第二天老師檢查作業,發現我沒寫,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打,上課的時候我也不會認真聽講因為沒有心思學習,總是尋找任何可以跟小夥伴玩耍的機會,這樣我就成了班主任眼裡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每天至少打我兩遍,早起一遍,下午一遍,如果幸運的話中途開小差,被老師抓到還會再加個餐-再打一頓。

就是這樣,我們老師打了我三點多,將近四年,直到我上四年級的時候她路過我家門口,順便走了進來找到我爸媽說“看看你們家孩子,你說你們倆也都是老師,咋就管不好你們的孩子呢?他天天的也不好好寫作業,上課根本就不聽講,她跟班上另外兩個同學輪流考,全班倒數第一,這考了快三年了”

各位你們想一想,如果體罰有用的話,這個老師打了我和我們班的同學三年多的時間,怎麼就沒把我們打成好學生呢?你可能會說,可能他打的方式或者打的部位不對吧,那我也沒辦法。

下面我再談談我的工作經歷。

剛剛入職當老師的時候,我對學生的管教也喜歡用暴力的方式溝通,他們不聽話我就大聲呵斥他們,如果還不聽話的個別學生可能會拳腳相加,可是我發現這樣只能起到一分鐘的作用,老師一轉身他們馬上就要各幹各的,該不聽的還是不聽,該調皮的還是調皮,我就會非常痛苦。

後來我發現我們單位有一些特別有經驗的老師,他們班級管理做的非常好,於是我就嘗試著觀察他們的做法,我發現她們很少大聲呵斥孩子,也從來沒出現過體罰孩子的情況,那麼他們怎麼把班級管理做得這麼好呢?

我發現他們每次遇到問題,總是和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平等的對待這孩子,如果孩子對老師的管教有不服氣,提出原因了,他們也會認真的聽,然後給孩子解釋,就這樣一個平等的姿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這讓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再加上這些老師學識都很高,孩子們自然而然就會特別佩服欽佩這些老師,這些老師說話就會特別好使,所以他們在做班級管理的時候會特別省心省力。

於是我開始嘗試的避免跟孩子的暴力溝通,嘗試著與他們平等的接觸。當我以一個平等的姿態來跟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問題都可以心平氣和的解決。班級上的一些老大難同學也並不是不通人情,他們也是很好講道理的,只要老師說的有道理,願意平等的對待他們,如果說暴力溝通起到的作用是一分鐘的話,那麼講道理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十分鐘。

我相信作為一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如果肯持之以恆的平等對待孩子,對孩子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的聆聽孩子的心聲,耐心的給孩子們解釋,我想班級工作是完全可以避免暴力溝通的。

不打不罵,教不出好孩子?算了吧,都什麼時代了。

以上是我作為一名教師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B哥聊社會


我是一個孩子的家長,我從我自己的事例來說一下教育孩子的心得。我是師範畢業,教了兩年書,後轉型到其它單位工作。所以兼顧了教師和家長兩個職能。

我以前教的學校是一個比較差的學校,學生都是其它初中選剩的學生。不說成績,就是紀律和品性都有很大問題,老教師都頭痛。我才畢業,還有抱負,想教好他們。嚴格要求,對他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每天放學後,主動家訪問題學生的家庭。但收效甚微,一是家長不配合,二是孩子習慣積踵難返。說服教育對他們真沒用。

後來開始懲戒教育(感謝那時家長理解),給每個孩子設立一個小目標,達到了獎勵,達不到懲罰。手段根據違紀程度,罰跑操場或者跑樓層。更嚴重就打手板。實施一段時間後,效果開始顯現,平均成績從年級倒數第一變成了第二名。紀律也有了明顯改善。

後來有一次,一個女學生談戀愛(還不是隻談了一個),教育多次不改,於是用教鞭打了五個手板,由於用力較大,把手打紅了。學生回家告訴了家長,家長跑到學校大鬧,後面我受到了處分。心灰意冷,離開了學校。(這女孩結果也很不好,吸毒後販毒,被抓)。

我離開後一直反思我的做法到底對不對?到現在沒有結果。我自己的孩子(男孩)我沒那麼多顧慮,一直對他比較嚴格,說服教育不行就體罰。孩子由於有畏懼感,所以基本不會犯重複性錯誤,學習和紀律性很好。在我嚴格要求下,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是班上前三名,後考入一家所謂金牌初中實驗班,並且在班上成績處於前段。

我認為,教育孩子,一是要從善意出發,二是要讓孩子明白犯錯就要付出代價,三是懲前避後,不再犯類似錯誤,達到目的。

所以,我認為,適當的懲戒,是必須的。當今社會,須要的是有合作精神,共同擔當的人才,而不是個性突出,一碰炸毛的精英。天性不是遮蓋教育缺失的遮羞布,更不是讓你無法無天的藉口,家長們還是需要理性思考。


渝導菩提


我贊同!拿我兒子說!昨天玩一個變型金剛,弄的時候他爸爸就說你不要硬到去扳要弄壞的,等會電充好了再玩,兒子說不得弄壞本來就是變型的!一會就弄壞了,也不給我們說,悄悄咪咪的扔垃圾桶裡了!一會把所有的玩具全都倒出來,喊了好幾道撿起來,就不撿,就用腳在哪裡踩踩踩!後來我忍不住了脫了褲子就是幾巴掌,打了喊撿馬上就行動了!撿完了就去發站!有時候打他不是不愛他,是告訴他你做錯了就是有代價的!


風吹雲遊


個人經歷,本人初中時極度厭惡上學,天天打遊戲跟街頭混混混在一起,父母和老師的好言好語只當耳邊風,於是,在部隊服役的父親急了,幾次在街上抓到我當場一頓暴打,並聲稱不改過打死也在所不惜,於是,我在對父親的仇恨中屈服了,重新迴歸學校後來完成學業,去了廣州工作。我想,如果沒有嚴厲的體罰管教,我很可能進監獄,成為讓人厭惡的混混。現在,我看到一些小孩不好好學習,而且很頑劣,老師和家長竟然對他們表示:其實你很聰明,你很用功,相信自已,你是最棒的……


紅塵有你2626


我支持這種觀點,我女兒從出生到現在高一都是我自己帶著,孩子小的時候,跟她講道理,孩子是不會明白的,鬧的時候在警告勸說不聽的時候,打一頓,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我女兒還算乖不是很鬧騰,從上幼兒園到小學四年級沒有任何一個任課老師找過我,一直到四年級下半年,一天放學到時候老師打電話讓我去一趟學校,跟我說孩子把同學的胳膊撓出血了,讓我給孩子剪一下指甲,老師一再強調,不是我孩子的錯,是後面的同學不停的揪我女兒的頭髮,我女兒才撓了他的胳膊,因為我去的時候男孩子的家長已經帶著孩子離開了,沒有見到,我打了電話跟對方道歉,如果有必要去醫院看一下,對方也跟我道歉說了男孩子不對,都是小事,沒有必要去醫院,孩子們之間的小問題,很正常。回家之後,我讓女兒拉起褲子,用蒼蠅拍打她的小腿,警告她以後不可以再動手傷人,孩子哭,不理解我為什麼打她,老師都說了不是她的錯,我告訴她,這一次只是撓到胳膊,如果我不打她,以後撓到人家臉怎麼辦?如果失手撓到眼睛,對方有殘疾怎麼辦?賠錢,哪怕是賣房子,我們賠人家,人家孩子要一輩子帶著殘疾生活,而自己也要一輩子活在愧疚裡。當時她不明白,對我打她耿耿於懷。直到孩子初一時,班上一個女孩子把一個男孩子的胳膊用凳子打斷了,她回家跟我說,媽媽,你是對的。那個女生都嚇壞了,家長也被叫到學校。其實兩個孩子之間沒有多大點事,就是因為桌子靠的太近,女孩子不舒服了,就用凳子打斷了後面孩子的胳膊,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這件事情,至少,我不會讓我的孩子這樣放縱。


sunflowerSS


我孩子,第一次偷姑姑的錢,沒打只教育。第二次偷媽媽的錢。第三次是從超市裡偷糖,她媽媽跟他講道理,講了一大堆,講完問他,以後再偷怎麼辦?他說他不知道!我聽了強忍心中怒火!對他說,給我站好,沒有我同意不準動,沒站兩分鐘,就動了,我操起一根有稜角的木棍狂抽他屁股。他下壞了,大哭,一邊哭一邊喊,我再也不偷了!由於他穿厚的褲子,抽完他一點事都沒有,我卻被木棍的稜角割傷了手。目前半年過去了,沒發現他偷。


順其自然


我認為此話說的有道理!試看世間樹從小到大不用修剪長的筆直的有多少.就明白了.孩子從小不要過度溺愛,儘可能自己事自己做,萬事不要全滿足,稍有幹活能儘量讓他做務,.讓他養成勤勞的習憒,也讓他知道父母的不易,從小要讓孩子養成敬畏父母,在適當吋間打幾下讓他知道萬事不能任性,等懂事了就以情,禮動之。我們村裡有一個孩孑和我兒子同歲,家庭中幾代人當寶貝家中什麼活也不讓幹:,.我孩子由於家中忙八九歲就趕著七八頭牛放牧,漸漸的家中什麼活都幫著幹,這個孩子在上高中放罯假時,因他母親身患重病田裡的麥子沒人割,又沒人放牛(山區以放牧為主)而這個孩子在家還閒坐著,到地裡嫌熱還不會割,放牛又不會放,十七八的小夥簡直一廢人,而我的孩子拿著鐮跟我們在田中割麥速度與我不分上下。這個孩子特別任性,家中幾代單傳在畢業分配工作後,沒和家人商量談了個對象倒插門,就通知家中拿錢,把對象領到老家嫌家窮,不回家在同村他姑家十天半月住……

:


小草100399261


我也是一名教師,不過我是一名體育老師。就教育中的打罵學生問題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首先就中國傳統教育而言,戒尺是有很久的歷史根源,傳統的家庭教育中也常見家法。也就是說在中國的教育中懲戒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是隨著西方教育思想的進入,體罰被中國的法律明令禁止,這種以家法和戒尺的懲戒在中國也就不能存在了。

那麼我接觸過的幾個事例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件事是在我就職的第一個私立學校裡,返聘了很多退休優秀教師,那時候我教小學,那些老教師教會了我很多教育方面的方法,其中有一個語文老師的事情我要著重提一下。那個語文老師教出的學生十分有教養,而且成績極好,有一次我在她們辦公室和另一個班的班主任談事情,那位語文老師辦公桌旁邊站著五六個學生拿著作業站成一隊,語文老師說話很和藹,認真講解學生作業的問題,當學生學懂了以後,然後問學生:“這個題因為什麼錯了呢?是不會還是粗心?”學生回答:“太粗心了。”“這不是第一次錯了,上次也是這樣的問題吧?該怎麼辦呢?”那個學生主動伸出左手掌,語文老師拿出一把直尺,在學生手上打了兩下。聽聲音能感覺出有些疼,但是不會傷人的那種。

關於這個老師的故事,還有一個是聽別人說的,這個老師是傳統的書香門第家庭,有很多家長想把孩子送到她那裡補習語文,但是她只收和家長熟識的,哪怕學習成績很差,因為必須認可她的戒尺,送過去的學生成績上升都很快。

第二件事情也發生在那個私立學校,是初中生的事,有個學生學習很差,父母溺愛,長輩寵愛,在學校上課就是睡覺,在初三的時候成績還是年級倒數,家長著急了,來學校跑了很多次,最後班主任告訴家長:“以現在你孩子的狀況,說句難聽的,他過得太幸福了,如果想改變他,只能是兩種事情發生,要麼你們父母死一個,要麼送他去部隊。”初三畢業後,他們家人還真把他送到了部隊,兩年後回來看我們的時候,那個學生像變了一個人,家長特意感謝了那位班主任。

就這十幾年教育中出現的事情,我雖然希望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事實上人之初性本惡論更符合大多數,因為人之初性本惡,所以才要建立各種制度規範人的行為,違規的行為必然要受到懲罰。在體育運動中尤其明顯,足球籃球的犯規會被裁判出示警告,罰令出場等,有時候也會出現球員用故意犯規來阻止對方進攻,但也會心甘情願接受裁判的判罰。當然這是為了體育競技的勝負,和學生的學習還是有差別的。不過我經常教育學生,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如果你把時間用在睡覺,那就睡過去了,如果用在娛樂,那就娛樂過去了;如果用在查漏補缺的學習,那就會迎來成績的提高,如果用在體育鍛煉,那就會迎來身體的健康。你選擇了什麼,決定你得到什麼,而最後的結果理應自己承受,碩果也好,懲罰也好,和你做的選擇有關。

那麼,學生要不要有懲戒呢?答案是肯定的,當然要懲戒,我們現在的教育在進行欺騙教育。評定成績上,我們以前叫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現在叫合格和需努力,學生平時成績不能排名,那為什麼要在中考高考中排名來決定考什麼學校?學生犯了錯只能告訴他,不能打不能罵,更不能用羞辱性的語言或者冷暴力,學生們越來越自我感覺良好,數學考了十幾分也不會有任何羞恥心,更談不上心裡難過。

教育中的打罵被禁止,教師能做的只有教,但是學生聽不聽就不能是老師作用的,成績上不去只能說老師教得不好,和學生無關。但是現實社會是什麼樣的呢?為什麼在上海的四大名校裡的學生成績那麼好呢?因為那裡匯聚了全市最優秀的學生,他們是各種原因在全市脫穎而出的孩子,有些是聰慧的,有些是自覺努力的,有些是家教甚嚴的(少不了懲戒)。而這些學校在競爭中校規更嚴,要求更多,甚至作業更多,一旦進入了,家長無比珍惜,學生也很珍惜,對於校規也會敬畏。但是如果沒有後顧之憂的學生,在普通的高中讀書的孩子呢?沒有好的學習習慣,貪玩兒不說,還喜歡搞事情,打架吸菸喝酒,在違反校規中尋找刺激,在和教師作對中找存在感,如何教育?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該不該允許打罵學生呢?

有自覺性的孩子不需要打罵,有家教的孩子不需要打罵,有羞恥心的孩子不需要打罵,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做什麼。在中國傳統教育裡有一個家庭教育觀———嚴父慈母,子女的教育需要有嚴格的一方,有鬆弛的一方,嚴格得以規矩,鬆弛得以引導,如果都嚴會逆反,都松會溺愛。當缺失合理家教,沒有好習慣的形成,打罵是不得已的手段,當打罵也無濟於事,基本就是廢人了,進入大熔爐吧,交由部隊管教,那裡不是打罵,而是錘鍊。

最後,再舉一個電視劇的例子,電視劇《大宅門》裡白景琦小時候沒少被恩施戒尺教訓。


貓王7077974


不同意復旦教授的胡言。我始終認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我家從來不打罵孩子,兩個孫子,一個獲保送清華大學,在清華就讀十年獲博士學位,現已為某高校博士生導師,一個孫某軍事院校碩士畢業留校工作,年前榮立三等功。重孫們在幼兒園,小學表現也較突出。不斷獲好寶寶榮譽獎狀和三好並不是學生獎狀。他們每一點進步,我們長輩從精神到物質上都給予鼓勵。我們一直堅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的教育理念。所以我家三代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