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遊戲不讀書,又不吃飯脾氣還大該怎麼辦?

用戶129145837


小孩玩遊戲不讀書,又不吃飯脾氣還大,這簡直就是我對象他侄子的原型呀,好在他才四歲多上幼兒園,倒沒什麼具體的學習,但是玩手機遊戲的癮是越來越大了,著實讓人頭疼,過年一起吃飯的時候,從來不知道主動吃飯,喊他一下吃一口,半天不動,等著大人喂,四歲多的孩子連筷子都不會用。。。。無論什麼時候都見他不是拿爺爺手機玩遊戲就是在纏著爺爺要手機玩遊戲,不給就撕心裂肺的叫喊,我時刻都在控制自己不要動手,那是別人家的孩子,父母都不管,我更沒辦法管,要是我的孩子,先打一頓再說,打到讓他真實的感覺到痛,然後讓他反思,最後給他講道理,想玩也要有個獎懲制度,和他達成協議,一步步引導就好了。其實我覺得我也不會讓我的孩子發展到這一步,在他還沒有特別成癮的時候就得治了,但是打一頓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家長也得發洩一下不是😂


小妮子加油哦


孩子玩遊戲不好好讀書,不好好吃飯,脾氣又大,做家長的都很頭疼。要想辦法引導他,讓他著迷玩遊戲的興趣用到學習中去。

首先用講道理的方法告訴孩子:(1)玩遊戲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上癮了,著迷了無心學習,成績下降,視力減退,頸椎疼痛。(2)耐心的告訴孩子:玩遊戲導致懶惰成性,不講衛生,食慾下降,脾氣急躁,性格孤僻,不合群。遊戲的隊友們,無話不說,罵語髒話,亂說一通,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發展。(3)舉例告訴孩子:玩遊戲上癮忽略了親情友情,對人對事冷情冷血,不與人溝通聊天,在自己的天地裡自取自樂,人的性格扭曲變形。(4)很專業的告訴孩子:遊戲開發商靠用戶充值養活,你發神經瘋狂的花錢購買武器,錢花光了,父母作難怎麼辦?遊戲公司收買女性投入玩遊戲,為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遊戲是虛擬的,一旦上癮,就控制了人的精神和身心,使人的精氣神消耗殆盡,與毒品一樣害人害己,每天在遊戲中爭鬥,時間長了,就會漠視生命,對一切事物都漠不關心。過度的精神緊張和情緒不斷的變化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

如果給孩子講了道理,他還是我行我素。不理不問,依然貪玩遊戲,不顧的學習、吃飯和睡覺,那就文的不行,來武的,武的再分兩級,到最最後再用一點武的,用棍棒打屁股,或交給老師、遊戲管教所管制。其實大部分孩子用不了最後的方法就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講道理不行,就強行關掉遊戲,帶他出去玩玩,親子活動,互動互動,多多關心他,瞭解他的感受。帶他去廣闊的田野裡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看看農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陽下怎麼樣勞作,讓他感受掙錢的不易,而他卻在空調房裡著魔般的玩遊戲,荒廢學業,大逆不道啊!再帶他到刻苦學習的小夥伴那裡,親眼看一看不玩遊戲勤奮學習的場景。

願每個孩子都能明白:玩遊戲就是一味地追求虛無縹緲的快樂,玩遊戲上癮,毀掉人生,摧殘下一代!最終陷入墜落的深淵。



李玉和李玉


這個問題好多家長也問過我。 我給他們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 北野武。一個問題少年。一個有爭議的作家,一個有個性的導演。就這樣,一個知名的導演,在家三個孩子當中也算是“沒有出息”的一個。北野武說:我的成長離不開家裡的“虎媽”。 媽媽堅信只有多讀書才能有出息。有一次補習回來, 媽媽問我:“How are you? 我竟然不知道怎麼回答。媽媽最嚴厲的批評我:你沒有去補習,應該回答:“I am fine”。 北野武當時不知道一個足不出戶的女人怎麼會懂得這些。難道和美國大兵交往了? 最後我知道媽媽是在不斷的學習,給我樹立榜樣。然後造就今天的我。

現在孩子的狀態基本上都是家長的狀態。當家長給他樹立什麼形象,他就會表現出來什麼樣子。這種狀態據我瞭解多是隔輩家長照看孩子的結果。 要改變這種狀態。只有家長進行合理來制定規則。規則不僅僅是給孩子定的,家長也要按照規則遵守。而且不應該妥協。

對於亂髮脾氣,其實是孩子的一種求關注的表現。當家長們注意到孩子這種表現時。就應該多關注孩子,然後瞭解孩子的內心,具體的需要。要讓孩子的需要都是在合情合理的範圍內。

對於吃飯。首先規則就是應該讓孩子瞭解,如果不按時吃飯,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然後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如孩子依然不吃飯,也不會有一些水果啊,零食之類的。結果告知他們,他們還是堅持不吃那就餓一頓,讓他們瞭解結果是什麼樣?沒有餓一頓解決不了孩子的吃飯問題,如果有,那就是兩頓。家長同樣不能妥協。

對於玩兒遊戲。也是一樣,先告知他們玩遊戲,他們將錯過什麼?然後制定一個規則。也可以玩規定好時間,每天玩多長時間? 不介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遊戲,因為這樣對眼睛十分的不好。如果孩子稍大一些,家長也可以參與到遊戲當中。甚至比孩子玩的還要好。這樣還可以建立好的親子關係。當孩子處於叛逆期時,你越不讓他做的事,他就會越做。

對於不愛看書, 就是父母的引導了。如果父母低頭玩手機,孩子也同樣喜歡關注電子產品。如果這個時間父母也在看書,孩子也會學著父母一樣專注於看書。就是這就是我上面所說的榜樣。

對於孩子出現任何問題時候我們不應該只關注孩子本身。是不是我們家長。也沒有做到一個很好的榜樣。


小馬哥Kevin


建議採用這幾種方法:

1,不給孩子零用錢,並且通知身邊的人都不可以給。(當孩子問原因的時候,就說自己最近要存錢,所以不方便給零用錢,過段時間再說)

2,平時在家裡面,父母可以玩玩飛行棋這一類簡單的遊戲,不用叫孩子玩,就自己玩。如果孩子主動說一起玩,再接納他進來一起玩。

3,家裡面的零食暫時不買了,按時做飯,孩子不願意吃也不說他,他喜歡餓肚子就讓他餓一下,晚上也不煮夜宵。

4,家長要進來恩愛,不要吵架,過上之前的二人世界,不要圍著孩子轉。

做好上面的4點,慢慢地孩子會察覺到不一樣的地方,甚至會發脾氣,但是不要管他的脾氣,只要不出事就沒有問題的。然後他會問,或者會反省自己,慢慢地發生改變。


吃瓜群眾愛娛樂


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了,無論大人和孩子都會對手機上癮,其實手機一直覺得挺冤枉,我就是一個為大家服務的硬件,這招誰惹誰了,都恨我.....

說真的,這事還真不怪手機,大家打開手機,看見上面一個個彩色的小方塊,知道後面是什麼嗎?小則一家小公司,大則是一家上市的集團公司,他們投入千百萬到上億的資金組件團隊,來開發這個程序,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重點,就是讓人如何在打開後,一步步的上癮......尤其是關於遊戲的軟件更是不惜重金!

曾經王者榮耀的領導就說過,他們研究的是如何讓人在五分鐘之內上癮,比毒品上癮的時間還要快!

和大家聊這個,就是希望大家真的發自內心的重視起來,儘量不要用打罵的方式去對孩子,我可以肯定的說沒用,不信你試一次,多試一次也行,但我希望你不要事與願違,直到孩子不在和你說心裡話,你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

不發生正面衝突是第一步,首先自己不要當著孩子面玩手機,開始可以演一場戲,手機找不到了,讓孩子幫忙一起找....找不到玩不了,孩子心裡就不會太焦慮,反過來還會為你著急。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找點有趣的事情做,手工、讀書、電視....一定是有趣,目的轉移孩子注意力。

第三步和孩子談心,分析為什麼會對手機上癮?讓孩子幫助自己想辦法如何戒除手機癮。

這三步你可以理解成三張牌,根據孩子的反應和表現來決定每次出牌的順序。

相信你為了孩子不受遊戲所害,會讓自己變得有耐心,有方法,能靜下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這也是最關鍵的第四步,他決定著成敗。

我就是用這個方法,讓遊戲成為孩子學習之餘,娛樂的方式之一,可以玩也可以不玩,發自內心的不迷戀,歡迎大家留言一起多交流,希望這個方法對你的孩子也有用。


萬能的艾灸


孩子脾氣大,不愛學習,迷戀遊戲典型的貪玩,可能是由於父母疏於管教,忽視到了孩子,小孩子很多事情沒有經歷過,不知道社會的現實,不知道讀書的作用,所以這時候需要作為家長的你們來給他們指引,幫他們掌舵。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建議家長不跟孩子硬碰硬,一定要走耐心,因為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孩子的情況更加嚴重,其實,小孩子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特別容易煩躁,容易產生消極情緒,會有點叛逆,很正常。只要有耐心,平時多關心關心孩子,多陪陪他,表現好了就買點東西作為獎勵,表現不好就批評幾句,讓孩子明確正常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愛牙娛樂


孩子沉迷遊戲不讀書脾氣大,不吃飯,這些毛病都是家長慣的!試想,一個疏於管理的孩子會有一個懶散的家長。首先,家長要幫助孩子戒掉遊戲,首先耐心講解遊戲帶來的危害:傷害眼睛,耽誤學習,對身心健康影響。家長也要做好榜樣,自己要不玩手機,最起碼在孩子面前。孩子玩遊戲沉迷了才會不吃飯,如果從遊戲中走出來,就不會不吃飯了。如果沒有遊戲也鬧情緒不吃飯,好!就把所有的零食藏起來,不給零錢,讓他自己餓吧,惡得很了就吃了。平常不要給孩子買太多零食,對胃和健康不好。不吃太多零食他自然就吃飯了。至於脾氣,他鬧的時候別理他,提任何要求都不要答應,一般孩子在鬧的時候愛看大人的臉色,你屈從了他就達到目的了。所以,他鬧情緒的時候不答應他任何事,讓他自己隨便鬧吧,只要沒有危險。沒有人關注他了自然以後就不會很鬧情緒了,然後再給他講道理。


劉趁娜


很多時候和孩子溝通,他要麼裝聽不見要麼屢教不改。好像故意跟你對著來。所以很多家長都會面對孩子怎麼教都不聽話到底怎麼辦這個問題。

其實孩子也知道跟家長對著幹是沒有好果子吃的,你和孩子產生“衝突”都是以為溝通出現了問題。

其實只要學會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你就會發現一直和你對著來的孩子竟然可以這麼乖巧


<strong>

如果我們用下面這五種溝通技巧來溝通就會好很多

1、對事不對人

一般孩子如果做錯了事,家長都會說∶你看你這點事都做不好教了你多少遍了?這種一上來就責備孩子,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而爆發脾氣跟你對著來。所以遇事先別忙著指責。

我們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來告訴孩子把錯誤都放在事情上。比如我看到地板髒,我看到燈沒關,玩具沒收拾等等。

2、提醒孩子,不親自幫他

孩子在玩耍時候難免會亂丟亂放,如果你看到孩子亂丟,我們別說你看你亂丟你以為我們家是垃圾場嗎?然後還幫他在後面收拾。

教育的根本是引導孩子獨立學習成長。而不是你抱怨完了幫他收拾,這樣他不僅不會認識錯誤還會有依賴性

3、不長篇大論 簡單明瞭

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了事,作為家長的我們總喜歡對孩子進行長時間的思想教育。其實孩子都討厭長篇大論,就像我們在交際過程中也不喜歡人家一直說是一樣的道理。他們根本不會記住你說的這些話而敷衍你。

對他們來說長篇大論不如簡單直擊來的直接!

4、說出你的感受 不要抱怨

比如孩子碰壞了你的東西時,第一反應先別去責罵孩子,可以這樣對孩子說∶這是我最喜歡的被你弄壞了,你說怎麼辦?

這時孩子就會覺得自己錯了,因為你第一反應沒有去責罵他而是表達出你的感受,孩子看見你這樣他心裡就會認識到是不是我真的錯了呢?而去自我反思。

好的教育,離不開父母親的參與。孩子有問題首先要在自身找原因。只有良好的教育及說話方式才能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點點寶的孃親


要讓他明白什麼是現實,人生不是遊戲,或者你一個人就能搞定的,要嘛多讓他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受苦體驗,愛心活動,帶他去最窮苦山區生活幾天,明白人和人是不能比沒有錯,但是你現在條件已經是很好的了,學會感恩,明白自己的責任,或者自己的追求,最好和最壞,他會選擇哪一個,自然會有感悟.大人關鍵是要有耐心,開導他,男孩子有的8歲開始判逆,一直到20歲左右吧.我孩子現在比較聽話啦,好很多啦😊😊😊




天美167583567


第一,孩子起初是因為沉迷遊戲,故而不想讀書,是因為父母沒有嚴加看管,現在淪陷於遊戲,遊戲有輸有贏,贏了孩子心情會好,輸了就會發脾氣,想著贏一局,就會接二連三的玩遊戲,就這樣惡性循環。這種情況,父母有責任,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溝通,疏導孩子的思想。以上為我個人觀點,己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