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彰顯江門製造新實力

<table> “隱形冠軍”彰顯江門製造新實力

科傑公司在3C產品觸摸屏蓋板玻璃相關業務的全國市場佔有率達40%,圖為該公司生產車間。

董有逸 攝

/<table>

近日,由中央、省、市10多家媒體組成的媒體採訪團,走訪了一批優秀的江門製造企業,其中包括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8家企業。

“能夠為港珠澳大橋建設提供產品和相關服務,甚至直接承建大橋相關項目工程建設,彰顯了江門企業的強大實力。”江門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江門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湧現出了一批行業龍頭和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成為該市深入實施工業立市戰略的有力支撐。

港珠澳大橋上的“江門製造”

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離不開大橋的設計者、建造者,也離不開千千萬萬幕後企業的技術支撐。據瞭解,江門共有海鴻電氣有限公司、廣東耀南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奧斯龍機械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通過提供產品、承包工程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參與了港珠澳大橋建設,彰顯了“江門製造”的實力。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江門企業具有一個共同特徵:它們都是行業內實力不俗的“隱形冠軍”。

其中,海鴻電氣公司生產的22臺亭式多功能變電站應用於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充電樁建設,內部採用了海鴻敞開式立體卷鐵心乾式變壓器。“能夠為港珠澳大橋提供產品,是對我們產品技術及品質的一種肯定,非常驕傲。”該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翟麗珍說。

為了保持技術優勢,海鴻公司對於創新的投入堪稱“不計成本”。翟麗珍舉例說,公司為了研發某項關鍵技術,先後試驗了上千個方案,耗費了上百噸硅鋼,僅此項投入就超過了8000萬元。”

奧斯龍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端數控機床研發生產製造企業,其生產的管道連接件主要用於港珠澳大橋地下隧道工程開挖之前的底面和地下鞏固工程。“能夠助力港珠澳大橋建設,我們感到非常自豪。”奧斯龍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式忠說。

同樣來自江門的廣東耀南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則承建設了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工程主體項目。“港珠澳大橋作為舉世矚目的世紀工程,能夠參與建設是對我們資質和實力的肯定。”該公司董事會主席李耀南說。

細分領域“單打冠軍”頻現

除了服務港珠澳大橋等“世紀工程”外,近年來江門還積極推動傳統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湧現出了一批行業細分領域的“單打冠軍”。

食品行業是江門的傳統支柱型產業之一。其中,創立於1956年的廣東嘉士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餅乾生產龍頭企業。2007年,該公司順應國企改制浪潮,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2017年,嘉士利的產值為11.7億元,2018年預計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嘉士利董事局副主席、執行董事譚朝均表示,近10年嘉士利的高速發展,得益於企業順應改革浪潮,積極投入研發,開展技術改造,推動了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據統計,近年來嘉士利累計投入超過3億元用於技術改造,並獲得政府技改扶持資金3000萬元左右,極大提升了企業生產效率。目前,嘉士利集團已由最初的單一品牌發展為“嘉士利”“康力”“九洲”三個品牌,在全國建立了6個工廠,產品包括餅乾、糖果等。

而在先進裝備製造領域,江門本土企業廣東科傑機械自動化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名副其實的行業“單打冠軍”。該公司主要從事高端數控技術新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在3C產品觸摸屏蓋板玻璃相關業務的全國市場佔有率達40%,雕銑機及其變形產品產值和產量佔全國12%,已成為該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該公司銷售副總經理劉春生表示,經過近17年時間,科傑公司的佳鐵品牌已成為大家熟知的品牌。“2002年,我們的年產值僅300多萬元。正是在江門這片沃土上,科傑機械每年以平均超過70%的增長速度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董有逸 通訊員 周穎森

■樣本

海鴻電氣:車子房子重獎

技術創新更有勁

海鴻電氣有限公司位於江門開平,藏身該市翠山湖新區數百家企業中。這家低調的公司正是一家典型的“隱形冠軍”,堪稱全球最大的立體卷鐵心變壓器生產企業。

成立不過21年的海鴻電氣,是如何快速成長為行業領軍企業的?該公司總經理翟麗珍給出的答案是“創新”。“截至2018年6月,我們公司已擁有近200件授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41件。”

“海鴻能有今天的成績,創新是關鍵。”翟麗珍說,該公司非常重視人才的作用,用實實在在的舉措鼓勵內部創新,近年來先後獎勵了387輛車、39套房給一線員工,其中大部分都是對企業創新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技術人員。

“我們的團隊來自全國各地。例如,總經理來自清遠,副總經理來自河南,總工程師則是開平本地人,而我來自內蒙古。”海鴻電氣行政副經理鄭玲說,海鴻電氣員工的穩定性非常高,很多外地員工都選擇紮根開平。

為了保持全球“隱形冠軍”的技術優勢,海鴻公司對創新的投入堪稱“不計成本”。翟麗珍舉例說,該公司為了掌握某項關鍵技術,先後投入8000萬元科研經費,最終將低電壓、小容量的材料研發成高電壓、大容量的產品。

此項技術後來應用到該公司最暢銷的產品之一——海鴻電氣亭式多功能變電站。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海鴻電氣22臺亭式多功能變電站應用於該項世紀工程。翟麗珍說,“港珠澳大橋選用海鴻產品,體現了業內專家對我們企業實力的認可。另外,南方電網、大亞灣核電站、寶鋼等多項重大工程,也均使用了海鴻電氣生產的變壓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