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幾十年以黃土人情為題作畫,他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屬於他自己的鄉間小路。在連續五屆全國美展上,他都以自己紮實的功力獲得各種獎項,並有6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即使這樣,他對自己的繪畫創作仍不滿足,還是一如既往地耕耘著,如同他畫中的老鄉般不知倦怠。

今天咱們來看一下王有政老師的代表作《悄悄話》!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1979年作品《悄悄話》獲第五屆全國美展二等獎

小孫女趴在爺爺的肩上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對著爺爺的耳朵說著什麼……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是通知書

看把爺爺給樂的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編籮筐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西北窯洞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老母雞和小雞仔兒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爺孫倆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哦,對了,小學課裡出現過這幅作品,你還有印象嗎?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1984年作品《捏扁食》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牌獎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1984年作品《翠翠莉莉和姣姣》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1989年作品 《倦旅圖》獲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牌獎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1994年作品《母親 我心中的佛》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1999年作品《讀》獲第九屆全國美展銅牌獎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2009年作品《紡線線--延安大生產運動》(與楊光利合作)入選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欣賞: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遊子歸》 1997年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暖春》 143x120cm 2010年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耕讀傳家》 2012年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朵兒》 144x142cm 2012年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青藏高原一人家》 124x248cm 2013年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小溪畔》 2015年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爺孫倆》 124x101cm 2016年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冬晨》 105x68cm 2013年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黃土高原人家》 145x366cm 2014年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早春》 200x200cm 2015年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秋收時節》 200x200cm 2015年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王有政,1941生於山西萬榮縣,1964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附中、1969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畫專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陝西美協顧問、黃土畫派研究院副院長、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陝西省文史館館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陝西國畫院創作研究室主任。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我確信童年時代在心中播下的愛與美的種子,對藝術家的一生都起著深刻的影響。

——王有政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王有政 《黃土情》

王有政出生在晉南黃河邊上萬榮縣西景村的一個農民家庭裡,其祖上世代以耕讀傳家,爺爺王鏞是清末舉人,母親薛舜琴曾在女子學校任教。王有政自幼受到良好而嚴格的家庭教育,他的書畫基因,即是受之於喜愛書法的爺爺、父親和愛窗花、刺繡的奶奶、母親。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在故鄉的黃土地上,幼年的王有政跟隨鄉親們燒香敬神、看戲學戲、買年畫、貼春聯、鬧社火、走親戚、參辦紅白喜事……這些都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感念不盡的記憶,也成為這個黃土漢子在後來的繪畫創作中取之不盡的寶藏。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王有政在他的《我的鄉間小路》中所說:“我偏愛農村,這與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熱愛農村、熟悉農村是分不開的。我確信童年時代在心中播下的愛與美的種子,對藝術家的一生都起著深刻的影響。”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雖有黃河相隔,古都西安卻是晉南學子們理想的求學之地。少年王有政也在家庭的支持下來到了這裡,順利地考進了西安美術學院附屬中學,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又考上了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人物畫專業。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1970年,他從西安美術學院畢業,因出色的畢業創作被分配到陝西省群眾藝術館從事群眾美術創作的輔導工作。在深入基層輔導農民畫的同時,他憑著吃苦耐勞的頑強性格創下了156天跑遍了陝北綏德縣23個鄉鎮,畫遍了各地所謂的“好形象”。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作品《我們是大地的主人》中蕩蕩滿滿200餘人無一沒有具體的寫生素材,美術評論家王寧宇在談及這件作品時說:“用學院派的死功夫硬摳農村題材的人物形象,叫人睹之不禁怦然心動”。這件作品雖然使他在美術界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但畫面一個個紀念碑風格的人物形象,仍是“文革”結束前的喜慶化和英雄化農民表現風格的延續,進一步找到並走出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創作道路,成為他最緊迫的課題。

好溫馨的一組鄉土人情味小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