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監理及第三方樁基工程檢查標準

預製樁

施工場地地基承載力:樁機施工過程中地面無明顯下沉,嚴禁施工機械出現傾斜現象,針對泥濘部位應墊鋼板或換填。

連接質量

1、焊接質量:

接樁時入土部分樁身外露地面0.5-1.0m;焊接前檢查樁頭處是否乾淨,上下端板應採用鐵刷子清理乾淨,坡口處應刷至露出金屬光澤。

焊接分兩層完成,內層焊渣清理乾淨方可焊接外層,焊縫應飽滿、連續,且根部必須焊透,電焊焊接停歇時間大於1.0min,焊接完成後冷卻時間不小於8min,嚴禁用水冷卻或立即沉樁。

焊條檢查:焊條應參照設計圖選取焊接材料,焊條宜採用E43或C02保護焊絲,焊條應不低規範要求,焊條應做好防雨、防潮措施;雨天焊接作業,在接樁焊接部位應設置防雨措施。 3接樁質量:誤差範圍[0,4]mm。

2、樁身質量

鋼筋:樁身內側、外側不允許出現露筋;

外觀質量:

粘皮和麻面: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計面積不應大於樁總外表面積的0.5%;每處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應大於5mm,且應修補;

局部磕損:局部磕損深度不應大於5mm,每處面積不得大於50cm²,且應修補。

表面裂縫:不得出現環向和縱向裂縫,但龜裂、水紋和內壁浮漿層中的收縮裂紋不在此限。

樁套箍凹陷:凹陷深度不應大於10mm,且套箍不應破損,已施工完成預製樁的套箍及樁端鋼板不得隨意摘除。

3、樁身規格

長度:誤差範圍[-0.5%L,0.5%L]mm。

外徑:誤差範圍[-5,5]mm。

壁厚:誤差範圍[0,5]mm。

樁身彎曲度:誤差範圍≤L/1000。

端面平整度:誤差範圍[0,2]mm,管樁端面混凝土和預應力鋼筋鐓頭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樁頭板偏心:誤差範圍[0,2]mm。

4、堆放

堆放場地應平整堅實;

應按樁的規格、長度及施工流水順序分別堆放;當條件許可時,宜採用“即用即送”的組織方法進行供樁,減少二次搬運及堆放。

當場地條件許可時,宜單層堆放,疊層堆放時,堆放層數不宜超過3層;疊層堆放時,必須在底層樁下設置二道貼地墊木,位置分別在樁身兩吊點處(約距離樁端1/5樁長處);管樁疊堆時,層與層之間可不設置墊木,但底層邊緣處的管樁應用木塞塞緊或用拉條拉緊,防止管樁滾動。

5、吊裝

卸貨:樁長小於15m以上應採用2點吊裝,大於15m以上應採用4點及以上吊裝。

樁在吊運過程中應輕吊輕放,保持平穩,避免碰撞;單節管樁可用專用吊鉤鉤住管樁兩端內壁直接進行水平起吊。

倒運:樁的場地內倒運,宜用平板車,轉運時,應把樁扎牢塞緊,防止產生滑動或滾動,嚴禁使用捲揚機長距離拖樁或挖機倒運,造成樁身二次破損。

6、 樁尖

規格:沉樁施工時必須在樁底加放樁尖,而且尺寸必須滿足設計要求,不允許將不同樁徑的樁尖混用。

質量:檢查樁尖成品質量,焊縫飽滿,嚴禁樁尖嚴重鏽蝕。

焊接:檢測樁尖的焊接是否牢固、焊縫密實,焊縫完畢後是否按要求進行自然冷卻。

7、樁底封堵:應按照設計要求在第一節樁施打完畢後立即往樁底進行灌注砼封堵(封堵質量需滿足設計要求)

8、沉樁要求

壓樁之前必須進行樁位複測及垂直度矯正(垂直度誤差範圍≤0.5%L)。

需要送樁時,必須採用專用送樁器,嚴禁使用其他預製樁送樁。

樁頂標高誤差範圍誤差範圍[-50,50]mm。

9、樁位偏差

放樣允許偏差:1.群樁20mm; 2.單樁10mm。

樁數為1-3根樁基中的樁允許偏差100mm;

樁數為4-16根樁基中的樁允許偏差1/2樁徑或邊長;

樁數大於16根樁基中的樁,最外邊的樁允許偏差1/3樁徑或邊長;

中間樁允許偏差1/3樁徑或邊長。

10、沉樁標準

入土深度或樁頂標高滿足設計要求,錘擊沉樁時最後三陣錘貫入度符合設計要求,靜壓樁終壓值及穩壓時間滿足設計要求。

11、樁芯防護

成樁後及開挖截割後應採用砂袋或其他材料進行樁芯保護。

12、截樁

外露地面以上樁頭及開挖後截樁應用割樁器截割(開挖前截樁應將鋸樁位置設定在原地面以下),嚴禁用大錘敲擊或強行板拉截樁。

灌注樁

試成孔

試成孔不少於2個,核實地質資料以及是否滿足設計要求,並做好試樁記錄,經建設方、監理、地勘簽字確認。(若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樁基工程或本地區採用的新樁型、新工藝或地質條件複雜,需相關單位確認,並做檢測實驗,檢測合格,滿足設計要求後方可施工。)

成孔質量

巖樣檢查:觀察地基岩樣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並做好進尺記錄及巖樣記錄。

鑽孔樁機的安裝與定位:

安裝鑽孔樁機的基礎必須穩固,防止鑽孔樁機傾斜、樁傾斜以及樁偏心,軟弱地層施工區域、樁機行走區域應回填磚渣或砂碎石>800mm,厚度誤差≤200mm,平整度偏差≤200mm。

樁機施工時地面無明顯下沉,支承液壓腿下沉深度≤150mm,樁機定位後鑽頭與樁位中心偏差≤20mm。

埋設護筒:

堅固耐用,不漏水不傾斜,內徑比鑽孔直徑大約200-400mm,護筒埋設應準確、穩固,上部宜開設1-2個溢漿孔。

護筒中心與樁位偏差不得大於50mm。

頂面高出地面0.4-0.6m,護筒的埋設深度:在黏性土中≥1m,砂土中≥1.5m。

沉渣厚度

孔底成渣厚度:對端承樁應≤50mm;對摩擦樁應≤100mm;對抗拔、抗水平力樁應≤200mm。

樁徑:樁徑允許偏差+50mm(不允許出現負偏差)。

孔深:孔深允許偏差[0,300]mm(不允許出現負偏差)。

垂直度:開孔之前必須進行樁位複測及垂直度矯正(垂直度允許偏差〈1%)。

泥漿比重:允許偏差1.15—1.20

鋼筋籠質量

鋼筋的出廠合格證書和質量保證書,按規格、型號、批量堆放以及送檢資料。

檢查製作完成的鋼筋籠是否生鏽 。

吊筋的長度及焊接符合設計要求。

加勁箍宜設在主筋外側,除施工工藝有特殊要求外,同時測量加勁箍間距,加勁箍間距2M一道。

鋼筋籠尺寸及規格:主筋間距允許偏差 10mm;鋼筋籠長度允許偏差 100mm;樁頂以下5d範圍內的箍筋應加密,間距不應大於100mm;箍筋間距允許偏差20mm;鋼筋籠直徑允許偏差10mm。

搬運和吊裝鋼筋籠時應防止變形,安放應對準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和自由落下,就位後應立即固定,運輸到孔位時檢查鋼筋籠是否完整、鬆散、脫焊及鋼筋籠變形現象。

灌注樁主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35mm,水下灌注樁的主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得小於50mm,耳筋或混凝土墊塊應設置穩固、均勻、無漏墊且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綁紮與焊接

焊條:具有有效的產品合格證且保存良好,無破損、受潮現象。

焊接:

主筋焊接單面焊10d;焊縫厚度≥0.3d;焊縫寬度≥0.8d(d為主筋直徑)

焊接時不得燒傷主筋;焊接地線與鋼筋應接觸緊密;焊縫表面應光滑且弧坑應填滿;焊接時主筋軸線偏差≤0.1d;焊縫表面不得有凹陷或焊瘤;接頭區域不得有肉眼看見的裂紋;咬邊、氣孔、夾渣等缺陷不得出現,且滿足設計要求。

灌注質量

導管導管直徑為200—250mm,導管接頭處外徑應比鋼筋籠的內勁小100mm以上,每次灌注完成後應立即清洗導管。

下導管前,必須用儀器及鉛垂校核套管壓入的垂直度,導管底部距離孔底距離為300mm—500mm。

灌注混凝土時,第一斗料的灌注量應滿足孔底清渣效果,且導管第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的長度應滿足規範要求,後續灌注時導管埋入混凝土面深度為2—6m。 超灌高度應控制在0.8—1.0m,或滿足設計要求。

報料用導管灌注時混凝土不要中斷(避免補方),防止出現斷樁現象。

混凝土質量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小於C25,水下樁混凝土塌落度宜為160-220mm,幹孔混凝土塌落度宜為70-100mm,或滿足設計要求。

其粒徑不得大於鋼筋間最小淨距的1/3且<40mm。

樁位偏差放樣允許偏差:1.群樁20mm; 2.單樁10mm。 d≤1000mm時,1~3根、單排樁 基垂直於中心線方向和群樁基礎的邊樁,誤差範圍d/6且不大於100,條形樁基沿中心線方向和群樁基礎的中間樁,誤差範圍d/4且不大於150;

d>1000mm時,1~3根、單排樁 基垂直於中心線方向和群樁基礎的邊樁,誤差範圍100+0.01H,條形樁基沿中心線方向和群樁基礎的中間樁,誤差範圍150+0.01H。

成品保護

防擾動:保護土層和樁頭人工清理到設計標高後立即進行上部墊層的施工,防止樁間土被擾動,禁止使用挖機破樁頭。

CFG

場地表層障礙物清除

清除場地表層所有大型障礙物,施工區域地下無砼塊或孤石場地表層無大塊障礙物。

場地平整

軟弱地層施工區域、樁機行走區域挖機回填磚渣或砂碎石>800mm,厚度誤差≤200mm,平整度偏差≤200mm。

施工場地地基承載力

樁機安裝後地面無明顯下沉,支承液壓腿下沉深度≤150mm。

樁機性能

螺絲螺母符合規格、無滑絲、無裂痕、無鐵鏽;螺絲上緊無鬆動。運轉是否良好,檢查樁機有無異常。

深度標尺

鑽機主塔左側設深度標尺,每250mm一標尺單位,標尺長度應>最大設計深度2m。

孔口餘土

排出孔口的餘土應及時清除,餘土堆積高度不得超過500mm。

終孔

當鑽孔到達設計深度後,原地繼續鑽動1~3分鐘後終孔停鑽。

泵漿管

檢查泵漿管內有無殘留砼塊,錘擊清理乾淨,將泵漿管連接密實,接口扣件安裝牢固。

混凝土灌注

預先計算鑽桿和泵管可儲存砼量,確保鑽桿和泵管砼料飽滿後方可開始提鑽桿。砼灌注與提鑽桿必需同步,不得停泵提鑽桿。泵送時,料斗內混凝土的高度應≥400mm,灌樁要有連續性(避免補方)。

提鑽桿

鑽至設計標高後,應先泵入砼並停頓10~20s;提鑽桿時不得轉動鑽桿,提鑽桿速度應與砼泵送灌注量同步,一般宜為1.5~3.0m/min;應保證管內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

砼配合比

商品砼出廠配料單的配合比與設計要求一致,碎石粒徑<30mm。商品砼出廠配料單的強度等級與設計要求一致。

拌制時間

混凝土出廠至現場使用的時間嚴禁超過國標(GB175-1999)規定,並且應符合混凝土攪拌站送料單的有效澆築時間範圍(抽查混凝土攪拌站送料單)。

人工挖孔樁

成孔質量

巖樣檢查:觀察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並做好記錄。

井壁變化:觀察是土質是否鬆動塌落,護壁是否有裂紋、漏水等。

孔邊土質:是否滿足吊籠、滑輪、繩索的安全需求。

通風次數:6-10米,每天一次,10米以上每天至少2次。

鋼筋質量

鋼筋的出廠合格證書和質量保證書,按規格、型號、批量堆放以及送檢資料。

檢查製作完成的鋼筋籠是否生鏽。

吊筋的長度及焊接符合設計要求。 加勁箍宜設在主筋外側,除施工工藝有特殊要求外,同時測量加勁箍間距。

搬運和吊裝鋼筋籠時應防止變形,安放應對準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和自由落下,就位後應立即固定,運輸到孔位時檢查鋼筋籠是否完整、鬆散。

灌注樁主筋的保護層厚度50mm且符合設計規範要求。

綁紮與焊接

焊條:具有有效的產品合格證且保存良好,無破損、受潮現象。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焊接:焊接時不得燒傷主筋;焊接地線與鋼筋應接觸緊密;焊縫表面應光滑且弧坑應填滿;焊接時主筋軸線偏差≤0.1d;焊縫表面不得有凹陷或焊瘤;接頭區域不得有肉眼看見的裂紋;咬邊深度、氣孔、夾渣等缺陷不得出現,且滿足設計要求。

混凝土

作業高度:施工時,大於2米,使用溜槽,當高度超過3米時,使用串筒,串筒末端距孔底不大於2米,也可以用導管。澆築厚度插入式振搗器直徑為30mm時,為300mm,直徑為50mm時,厚度為500mm。斜落高度超過10米,設置減速措施。

振動器(幹作業):插入式振動器插點間距不宜大於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5倍,插入混凝土深度不小於0.5米,作用時間20-30s,混凝於不再顯著下降,不出現氣泡,開始泛漿為準。快插慢提。

成品保護:防止樁頭破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