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就是你們背後高價值的互換

一切人際關係,本質上都不過是一場交易,包括友情、愛情、乃至於親情。

我也忘了從哪看到過,說哈佛有過一次調研:什麼樣的人最幸福?

是有錢的人嗎?有地位的人嗎?知識多的人嗎?慾望小的人嗎?

都不是。

最後得出的結論: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最幸福。

什麼叫良好人際關係?

就是身邊的人對你眾星捧月、父母寵愛你、朋友認同你、你喜歡的異性也剛好愛著你……這樣的人最幸福。

人是群居動物,處在社會中的我們天生便不斷地尋求他人的認同,每個人之所以會說愛金錢、愛權力、愛美女……除了本性使然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家都認同這些東西,你擁有了,相當於大家也會認同你。

每個人都渴望被他人認同。

而被認同的人,便會得到幸福,僅此而已。

……

那麼,如何獲得他人的認同?

亦或者可以問:如何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言以蔽之:高價值。

什麼叫高價值?

用個比較殘酷的話來說:高價值,就是你可以被他人利用的地方。

如果有,那麼恭喜你,你擁有高價值。

擁有高價值的人,人際關係相對的就會比較良好,你的高價值越稀缺,那麼你的朋友圈就會越優質。

還有人覺得,被利用是一件憤怒的事,其實,真正應該憤怒且羞愧的,是你連讓人利用的價值都沒有:你沒有高價值。

倘若你沒有高價值,那麼……呵呵。

我這話說的太功利、太冰冷,有些人可能會指責我,你知不知道這世上還有一種東西叫感情?

那麼什麼叫感情?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關係都是高價值的交換,而感情則是在高價值的流通中產生的,倘若你沒有高價值,那麼你們之間感情也不會產生。

比如你和你的朋友。

每個朋友都是從陌生轉變過來的。

那麼,你捫心自問:世界上這麼多人,我為何選擇和他成為了朋友?

仔細想想,是否因為他性格比較幽默、亦或者待人比較真誠、或者顏值高、或者可以與你一起玩……總之,是因為他有高價值,有讓你利用的地方,所以你才和他成為了朋友,哪怕這個利用價值微不足道(比如你們可以一起打遊戲打發無聊,這也是互相利用)。

所以說,你們能成為朋友,其實是你們背後的高價值成為了朋友。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就是你們背後高價值的互換

換句話說,假如一個人邋里邋遢、一無是處,脾氣不好滿是負能量,完完全全就是屌絲一個,這種人幾乎沒有高價值,全是低價值在不停輸出,這種人,你甘願和他成為朋友嗎?

有人說,那親情呢?父母與子女的愛應該是無私的了吧?

然而並不是。

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包括所謂的親情。

從一開始,我們與父母之間實際上也是高價值在互相流通、互相利用。

父母生下我們,從一開始不過是為了頂住輿論壓力、父母嘮叨、心靈慰籍、傳宗接代、乃至於養兒防老。

如果以上問題都不存在,大部分年輕人是不願意生孩子的。

而我們之所以對父母好,一開始,也是因為父母給我們提供了生存價值,我們要活下去,只能對父母表達出善意。

如果父母沒有給我們提供生存價值,比如被遺棄的孤兒,他們是不可能會愛生父生母的,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任何人際關係,從一開始都是價值的交換,親情也是如此。

感情就是在價值的交換中產生的,甚至它也是價值的一種。

什麼叫感情?就是情緒價值。

父母與子女從一開始,因為互相利用而締結了親情關係,在成長中,父母對孩子投資越來越大,慢慢地就套牢了,而父母又是孩子的避風港,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依賴,日久年深,歲月讓他們給予對方的情緒價值越來越濃……

這就是親情的本質。

……

愛情也是一樣。

因為你有高價值,所以對方才想要你。

比如你長得帥,可以給她帶來虛榮,你有錢,可以給她帶來物質享受,你會撩,可以給她帶來情緒價值等等……

所以,愛情本質就是供需關係,對方需要這個價值,你剛好能供給,那麼你就可以追到對方。

倘若價值錯位,比如你長得帥,這也是高價值,但人家女孩喜歡有錢的,於是你們的供需關係就不成立,那麼你就追不到人家。

愛情,僅此而已。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就是你們背後高價值的互換

……

所以,大家記住,所有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就是你們背後高價值的互換。

所以如果你想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不論是優質的朋友還是戀人,那就必須提升自己,學習並展示你的高價值。

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停判斷別人的地位和價值,追隨高地位、高價值的人,比如馬雲、馬化騰說什麼都有一堆人附和,和他們拍個合照都會發朋友圈炫耀,而在同時,我們會拋棄低地位、低價值的人,有些屌絲我們敬而遠之,和他們說話都嫌跌份兒。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切人際關係,本質上都不過是一場交易,包括友情、愛情、乃至於親情。

這話說出來,有沒有很絕望?發現這世界頓時變得冷冰冰的,沒有一絲人情味兒。

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這不是現實,這是生存法則。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就是你們背後高價值的互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