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照片中大家的pose都很板正,當時有沒有流行的照相pose?

用戶64359795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老照片裡面的人物,之所以給大家很“板正”的感覺,其實原因有很多,當然了,老照片也有非常流行的pose,不信大家隨我來看。



(老電視機)

幸福三寶:電視,縫紉機,自行車。

我們現在口中講的老照片,基本上是爺爺輩和父親輩小時候的照片,也就是黑白照片。

在照相館還未曾普及的哪個年代,一個縣城可能也就一家照相館,而去拍張照片,也是有非常意義重大的事情,畢竟那個時代錢很值錢,大家生活水平又都不高。

那個時代,時髦三件套就是電視機、縫紉機和自行車。電視機有黃河電視機(西北黃河電視機),縫紉機是上海梅花牌,自行車是永久和飛鴿。

所以說,我們今天看到很多老照片,照片上面的人物無論是站在電視機旁邊,或者坐在縫紉機前面,或者推的自行車,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不用質疑,這就是最流行的pose。

再後面到冰箱、洗衣機、大彩電(背投電視),再到小汽車等等。




(可不可以說這是懸浮照?哈哈哈)

“板正”的老照片。

板正,就是亦步亦趨,正襟危坐的意思,也就是比較嚴肅。

在大部分集體照中,大家的表現都是非常嚴肅的,大部分人面帶微笑,大家一起看著鏡頭,不像現代人,會擺出很多姿勢。

那麼,為什麼大家都比較板正呢?

第一:照相是非常嚴肅的事情。

為什麼說照相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呢?就像小哥上面所講的“意義重大的事情才照相”“大家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在照相的時候,大家都很“正經”。

記得小時候去照相,照相師傅說“看這裡,看這裡,不要動,不要眨眼睛”那是非常緊張的時刻,眼睛真的一動不動,生怕照不好,照完後把照片和底片小心翼翼的包起來。

(集體照)

第二:留下自己最好的一面。

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還記不記得照集體照的時候,比如小學畢業照,個子低的前面蹲一排,老師坐中間一排,個子高的站後面。拍照的時候,光是站位置就要調很多次,把個子高矮先調好,男生女生怎麼搭配著站也要調好,穿的衣服也要調一調(彩色照片),這麼一調整,就是很長的時間,拍照的時候,大家一起看鏡頭,生怕一眨眼,到時候照片洗出來兩眼眯著,這不是很沒面子的事情嗎?

所以說,即便有人想笑,也會盡力憋著,因為怕拍不好。



(向雷鋒同志學習)

(意義非常重大的老照片)

第三:照相比較神秘。

“照相”機剛剛進入清朝的時候,很少人照相,或者說很少有人敢照相,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很多人迷信的認為照相會“攝魂”,因此很多少對照相比較恐懼,再加上以前照相機非常非常非常少,所以在照相的時候,有人會有點緊張,有人會很好奇,有人思想開小差,就這麼一愣神的功夫,照片拍好了,洗出來一看,嗯,都很嚴肅。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老照片中人物之所以都比較嚴肅,很大程度和當時的生活水平、人物心理活動有關,對比現代,拍照非常方便,大家都很放的,和以前那種拘謹完全不同,因為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時科技更加進步,各種新文化不斷的被創造,毫無疑問,當前的時代,是一個美好的時代。

謝謝大家。


古梁鏞


老照片的界定——是指黑白的,超過50年以上的,用膠片拍的那些。言下之意就是指1970年以前的照片。就國內而言,彩色甚少基本是黑白,同時由於那時便攜類的相機較少,大多是旁軸或者單反,而且價格不菲。基於上述原因,拍照都是以紀念性的為主,人們拍照,大多又是在照相館,從而顯得非常珍貴,因此標準式的,統一的造型是保證成功拍攝的關鍵,加上當時的攝影師要調動,調整等,拍攝的人們都中規中矩,一臉嚴肅,少有笑容。

基本的造型都是一字排開(一行),中間插空(兩排),前坐後站(家庭),等。而單人相(特寫),則較多是半側身(面)等。



當時照相是一件很嚴肅和奢侈的事情,那個時候的人們都像把自己莊嚴的一面留下,不像現在照片里根本不是自己。像自己就覺得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