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奶器是開奶、通乳“神器”?武漢兩位新媽媽如此操作遭了罪

楚天都市報4月16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高琛琛)兩位新媽媽一個聽信推薦,堅持用吸奶器開奶,一個則是發生漲奶後,用吸奶器“通乳”,結果乳汁淤積、乳腺炎發作。武漢市婦幼專家提醒,吸奶器是哺乳“小幫手”,但不要過於迷信其功能,其實寶寶的小嘴是最好的“開奶神器”。

上月,家住黃陂的張女士喜得麟兒,她的乳頭有些內陷,聽說吸奶器是“開奶神器”,她趕緊網購。寶寶出生後,她趕緊用吸奶器吸奶。可令她著急的是,吸出來的奶不多,用到第5天胸部開始漲痛。在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就診,她被診斷為乳汁淤積。

家住漢口的吳女士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女兒妞妞出生後因為有新生兒黃疸,第三天送到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做藍光治療。吳女士不得不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來,再給女兒送去。有幾天晚上她睡過投,奶漲嚴重。聽說吸奶器能通奶,她加大了使用吸奶器的頻率,沒想到奶水越吸越少。昨天,她吸了半個小時,只出來了幾滴奶,乳頭還吸得又紅又腫,胸部更痛了,發起了燒,患上乳腺炎。

武漢市婦幼保健院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邱嶸介紹,張女士的情況,是人為母嬰分離之後吸奶器使用不當,發生吸吮混淆後,嬰兒不上乳房,泌乳量下滑。吳女士屬於母嬰分離後發生的問題,這兩種情況在門診中都比較常見。

邱嶸介紹,吸奶器的確是很好的發明,它使媽媽們上班背奶、存奶有了更多的選擇。不過,它也只是我們哺餵寶寶的一種輔助工具,可千萬別“迷信”。

媽媽想要開奶,吸奶器遠不如寶寶的小嘴。產婦產後頭一兩天泌乳量比較少,這是正常的,是為了適應新生兒小小的胃。新生兒通過頻繁無限制乳房餵養來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也不斷刺激母親泌乳素的分泌。因此,產後第一天開始,媽媽們應該按照寶寶的飢餓提示,頻繁無限制地乳房餵養才是成功哺乳的關鍵。

如果頻繁使用吸奶器,不僅排空效果差,還可能導致乳腺導管水腫,增加乳腺炎風險。此外,用吸奶器吸出奶水再拿奶瓶餵給寶寶,會加重寶寶乳頭混淆的情況。這也是很多人母乳計劃失敗的第一步。如果有媽媽有乳頭內陷或其他哺乳困難的問題,建議到武漢市婦幼保健院母乳餵養門診就診。

乳房過於脹硬不適的時候,不宜用吸奶器。哺乳期的乳房充盈度較高時,乳房內壓也比較高,乳腺組織、乳房裡其他組織受到的壓力都比較大。如果直接用吸奶器抽吸,可能會傷害乳房。而且,當乳房有局部淤積的時候,吸奶器無法“智能”地區別對待乳房裡不同的區域,本來有淤積的地方乳汁不能排出,乳房卻更多地產奶了,造成乳汁淤積更嚴重。

邱嶸介紹,媽媽們如果因為孩子生病、返回職場等因素,不得不使用吸奶器,注意如果遇到以下情況,如乳暈如傘狀鼓起,觸摸有顆粒感,吸奶器吸出的入量逐漸減少;乳房裡出現明顯淤積,手觸乳房感覺局部有硬結甚至條索狀變硬的區域;乳房根部或者腋下疼痛,乳房局部有針刺痛,就需要就診了。她建議產婦,產前學習餵奶的相關知識,寶寶出生後立即進行母乳餵養,親喂刺激乳汁的分泌;產後3到5天,出現生理性漲奶時,寶寶的吸吮是最好的“通乳師”。媽媽儘可能保證與孩子睡眠同步,做到全程親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