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人築夢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志氣的民族。為了探求救亡圖存的正確道路,中國的先進分子帶領中國人民始終堅持在苦難和挫折中求索、在風雨飄搖中前進,敢於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表現出了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

存 亡 之 秋

腥風血雨國民革命遭背叛

大浪淘沙共產黨人舉刀兵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1927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第七個年頭。這一年春夏,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經歷了血雨腥風的洗禮。他們在悽風苦雨中不忘初心,在前仆後繼中捍衛理想,留下了許多感天動地、啟迪後人的故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有這樣一個家庭:哥哥劉鎮湘曾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後來是國民黨第64軍軍長,淮海戰役中被俘。弟弟劉鎮原1926年加入國民黨,大革命失敗後加入共青團。妹妹劉素貞1939年奔赴延安。小弟劉鎮夏以劉鎮湘的機要秘書的身份長期潛伏在哥哥身邊,犧牲在新中國成立前夕。

一家四兄妹悲喜人生的岔路口,就定格在1927年的那個春天。

站在1927年的那個春天回望,國民黨和共產黨是在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中走到一起的。

正像一首歌中唱的,國共合作的大革命,目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在這一共同目標下,國共合作初期比較順利,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李大釗、毛澤東、林伯渠等一批共產黨員還參加了國民黨中央的領導工作。雙方共同鞏固了廣東的革命新局面,國民黨組織得到大發展,促進了工人運動的恢復和發展,並著手建立了一支革命武裝,國民革命思想得到廣泛傳播。

1926年7月9日,蔣介石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並率軍誓師北伐,接連打垮了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的部隊。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了武漢。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這年12月,擔任中共廣東區委軍事部長的周恩來,將懷孕的妻子鄧穎超留在廣州,隻身來到上海。為接應北伐進軍,他受命組織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1927年3月21日起義成功後,上海特別臨時市政府成立,北伐軍順利進入了上海。

沒有人會想到,勝利的背後卻醞釀著一場血雨腥風,這時正是蔣介石準備“清黨”的前夜。

其實,蔣介石對蘇維埃制度非常反感。早在1923年8月率領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考察蘇聯時,就感到蘇維埃制度與“中國國民黨的三民主義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能相容的”。所以,他只考察了3個多月,就提前打道回府了。

在出師北伐前夕,為籌集軍費,他開始與代表英美利益的買辦、江浙財閥虞洽卿等人秘密策劃反共,而英美為了保護他們在中國的利益,也拉攏蔣介石作自己的代理人。同時,蔣介石還謀求與日本合作,和各方軍閥代表策劃南北議和。而當北伐軍已打下了中國的半壁江山時,他更覺得有必要把共產黨的力量打下去了。

北伐時投筆從戎的詩人郭沫若,這時擔任北伐軍總政治部副主任,掛中將軍銜。正是他,比較早地發現了蔣介石的叵測居心。在北伐軍中,郭沫若逐漸注意到蔣介石的反共苗頭:蔣介石反對國民政府遷往武漢,在南昌又與武漢政府分庭抗禮,連續發表攻擊共產黨、國民黨左派和蘇聯的言論。3月31日,他唆使部下殺害了贛州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員陳贊賢,還製造了安慶慘案。面對蔣介石的一系列倒行逆施,郭沫若決心反蔣。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消息走漏後,郭沫若急忙由水路逃往南昌,借住在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團長朱德家中。3月31日,他草成《請看今日之蔣介石》,9天后在《中央日報》上公開發表。郭沫若在這篇討蔣檄文中寫道:“蔣介石已經不是我們國民革命軍的總司令,蔣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紳、貪官汙吏、賣國軍閥、所有一切反動派——反革命勢力的中心力量了。他自己已經變成一個比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張宗昌等還要兇頑、還要狠毒、還要狡獪的劊子手了。”

其實,當時共產黨內的很多有識之士,對國民黨的背叛也有所察覺,並不斷髮出預警。但在國共兩黨之上指導中國革命的蘇聯顧問,不希望國共破裂。在這種壓力下,陳獨秀在山雨欲來之際,又與汪精衛發表聯合宣言,公然為蔣介石辯解。

4月4日,郭沫若以詩人的敏銳在日記中寫道:“革命的悲劇,大概是要發生了。”“我好像從革命的怒潮中已被撇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

另一位詩人毛澤東,則徘徊在黃鶴樓前,用詩句表達了內心的憂慮:“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後來,毛澤東曾解釋說:“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

4月,是殘酷的季節。

11日晚上,在上海,聽命於蔣介石的青幫頭子杜月笙邀請工運領袖汪壽華赴宴。明知是一場鴻門宴,汪壽華還是決定冒險前往。他說:為了黨和工人的利益,寧願犧牲一切。進入杜宅後,汪壽華被打昏裝入麻袋,被殘忍地活埋了。汪壽華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第一個犧牲的共產黨員,年僅26歲。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汪壽華

第二天,蔣介石開始在上海公開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三個月後,汪精衛在武漢實行分共,對共產黨人大開殺戒。

4月15日,國民黨在廣州也舉起屠刀。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說:“當時,正趕上七媽鄧穎超難產,孩子生下來被產鉗夾傷了頭,夭折了。16日一早,廣東區委婦委委員陳鐵軍冒險通知七媽轉移。在大夫王德馨和護士韓日修的保護下,七媽和她的母親楊振德化裝逃到香港,後來費盡周折來到上海與周恩來相會。這一番磨難,不但使她失去了孩子,而且造成終身不育的嚴重後果。而伯父周恩來,在上海也曾被國民黨扣押,險些出事。”

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另組國民政府。陳獨秀、譚平山、林伯渠、徐謙、吳玉章、惲代英、毛澤東等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193人的名字,被列在4月19日的“南京國民政府”第1號通緝令上。

在漢口,由毛澤東做媒、結婚才17個月的共產黨員夏明翰,被國民黨殺害時,寫下了著名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夏明翰

在長沙,共產黨員郭亮被害後,頭顱被國民黨殘忍地高懸在長沙鬧市區司門口示眾。就義前,他給妻子和兒子留下短短的31字遺書:“燦英吾愛:亮東奔西走,無家無國,我事畢矣!望善撫吾兒,以繼餘志。臨死日。郭亮”。

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被殺害的達31萬多人。

一批大革命中精誠合作的左派朋友,離開了共產黨;

一批曾經傾向革命的知識分子,離開了共產黨;

一批黨內貪生怕死的動搖分子,離開了共產黨;

甚至一批早期信仰過馬克思主義、參加和領導了黨的創建和發展的先驅者,也離開了共產黨。

中共黨員一下子從大革命高潮時的6萬人,減少到1萬多人。剩下的被迫轉入地下,黨內思想異常混亂,不知道何去何從。

可就在這個時候,偏偏有人主動尋找共產黨,要加入共產黨。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徐特立

徐特立這一年50歲,這位參加過辛亥革命、擔任過湖南臨時議會副議長的國民黨左派教育家,當時是長沙第一女師校長,為人慈愛,被年輕人稱為“徐二外婆”。就在國民黨在長沙大開殺戒、很多人紛紛脫黨的時候,李維漢問他要不要入黨。徐特立表示他非常崇拜共產黨,共產黨人積極,不爭個人權力,完全為社會工作。但他同時擔心共產黨員都是有為的年輕人,能不能要自己這樣的老古董呢?李維漢告訴他,我願意做你的介紹人。就這樣,徐特立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由他過去的學生李維漢介紹,加入了共產黨。

入黨後,徐特立在長沙無法立足,隻身來到武漢找黨。在武漢,他遇到一位教育界的朋友,那人說革命已經失敗,要徐特立儘快離開,另謀出路,並拿出一筆錢給他作旅費。徐特立當場把票子一甩,對那個人說:“革命成功的時候,多一人少一人無所謂;正是因為革命失敗了,我們才得幹,逃跑算什麼?”徐特立終於找到了黨,隨即參加了南昌起義。1927年7月,在黨內被稱為“老頭子”的陳獨秀,無法繼續領導中國共產黨了。張國燾、周恩來、李立三、張太雷和李維漢五人組成了新的政治局常委會,他們決定召開中央緊急會議,以應對危機。

緊急會議原定7月28日召開,但直到8月7日,預定出席會議的人仍不能到齊。一個危機時刻的歷史性會議,就這樣在敵人的眼皮底下秘密地、有些倉促地召開了。

這次會議,史稱“八七會議”。它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在湘、鄂、粵、贛四省發動秋收暴動。在這次會上,毛澤東提出:秋收暴動非有軍事不可,黨要非常注意軍事問題,“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會後,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問毛澤東是否願意去上海中央機關工作。毛澤東表示,不願去大城市住高樓大廈,他要到農村去,上山結交綠林朋友。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其實在“八七會議”6天前就在南昌打響了。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北伐軍兩萬多人佔領南昌後,按原計劃撤離。

但這支部隊在南下途中很快被打散了。就在這個艱難時刻,起義軍總指揮賀龍卻向周恩來提出,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周恩來同意了他的請求。

郭沫若、彭德懷等人也是在這一年入黨的。

艱難時世,嚴峻的考驗同樣擺在了早已是共產黨員的朱德面前。在三河壩,完成阻敵任務的朱德,聽到了不好的消息:起義軍在潮汕失敗了。

有人說,當時朱德完全可以就地解散這支兩千多人的部隊,再去找黨中央彙報情況,這是當時比較普遍的做法,失敗了嘛!但是朱德沒有這麼做。朱德說,我是共產黨員,我有責任把革命種子保留下來,有信心把這支革命隊伍帶出敵人的包圍圈,把革命幹到底。這支隊伍,在朱德領導下,經過艱苦轉戰,最終上了井岡山。

在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正是靠徐特立、賀龍和朱德這樣的選擇,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在血泊中站起,才能夠走過崎嶇,走向坦途。

正如毛澤東後來在中共七大預備會上曾經說過的:我們黨“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籃雞蛋一樣摔在地上,摔爛很多,但沒有都打爛,又撿起來,孵小雞,這是一大經驗。被人家打了一槍,發了氣,再幹……”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南昌起義失敗後,因為堅持奪取大城市,黨所領導的秋收起義又遭遇嚴重挫折,隨之廣州起義也失敗了。這三次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武裝起義,雖然都因為敵強我弱而失敗,但從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角度來看,仍有十分重大的歷史意義。失敗的教訓告訴人們,中國革命的希望在農村,在於開展土地革命和建立鞏固的農村革命根據地,後來的勝利正是在汲取前人失敗的教訓中取得的。

“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1927年的蔣介石春風得意。“四一二”政變前8天,他第一次成為美國《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封面上的蔣介石光著腦殼,眉頭緊鎖,一副威嚴的軍人派頭。關於這期封面人物的介紹,小標題只用了一個詞“征服者”。

1927年的蔣介石志得意滿,他征服了上海,也征服了宋美齡。

1927年底,就在共產黨發動廣州起義的前10天,蔣介石在上海灘迎娶了宋美齡。這是一場盛大的婚禮,分兩場舉行,一場是“基督教式的”,一場是“中國傳統味道的”。蔣介石在當天發表的《我們的今天》一文中說:“我們結婚以後,革命事業必定更有進步,從今可以安心擔任革命的大任……我們的結婚,可以給中國舊社會以影響,同時又給新社會以貢獻。”

蔣宋聯姻,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議論。有的說,此中奧秘比衛理公會派的教義還要多;有的畫漫畫,以一堆槍械伴著一攤金錢,題為“武器和金錢結合”;還有的稱其為“中美合作”“政治結婚”。可謂是風頭出盡,一時無雙。

就在蔣介石舉辦婚禮68天后,在廣州紅花崗刑場上,另一場舉世罕見的婚禮在孤獨中舉行。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周文雍 陳鐵軍

周文雍23歲,陳鐵軍24歲。一個是廣州起義行動委員會負責人之一,一個是中共兩廣區委婦女委員。1928年2月6日,他們挽手走向刑場,刑前,陳鐵軍朗聲高呼:“我們要舉行婚禮了,就讓反動派的槍聲,來作為我們結婚的禮炮吧!”

這場婚禮,沒有鮮花,沒有祝福,也沒有報道,只有在場的劊子手們投來冰冷的目光。多年以後,人們才瞭解了這個動人的愛情故事。這刑場上孤獨的婚禮,為共產黨人的人生大愛譜寫了一首新曲。

其實他們並不孤獨,這時的毛澤東,已經帶著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站穩了腳跟,點燃了星星之火。

(選自《新湘評論》)

點擊下圖閱讀更多: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中國共產黨人築夢路上的故事】群英尋路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本週熱文

【中国共产党人筑梦路上的故事】存亡之秋

最是鬥爭見精神

  • 湖南皮影戲:“操縱影子”的戲劇藝術

  • 劉少奇刻制的筆筒

  • 為什麼人民幣沒有3元

  • 【你說我說】得意,失意,切莫在意;順境,逆境,切莫止境

覺得不錯!在看一下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