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2019年4月16日清晨,很多人一早醒來,

就被這樣一條消息刷了屏:

巴黎上空籠罩著滾滾濃煙,一場大火無情地燃燒著這座城市最偉大的建築之一:巴黎聖母院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目睹教堂尖頂轟然倒塌的瞬間,現場的法國民眾驚恐失色,有人更是忍不住掩面哭泣,失聲哽咽。他們在現場自發地唱起了聖歌,為巴黎聖母院祈禱。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不僅法國人如此,今天,全世界也跟著巴黎一起痛心!

這座有著800多年曆史的建築逃過了世界大戰的炮火,躲過了大革命的動盪,卻在和平年代毀於一場始料不及的大火。

在各種評論裡,也不乏狹隘民族主義者諷刺的聲音。但每一次,偉大的歷史遺蹟的損毀,不僅是一個國家的損失,也是全人類的損失!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大火熄滅後,法國總統馬克龍第一時間發表講話,並宣佈將發起一場國際籌款運動以修復巴黎聖母院。

這一次預計教堂修復時間將長達十年,十年裡將不對外開放!

巴黎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是巴黎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古蹟。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它佇立在塞納河畔,從外部看,它形態方正,儀態莊嚴。垂直向上的線條,尖端拱形的門和窗,高高的塔樓,分外地挺拔。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築。

哥特式建築,在中世紀高峰和晚期盛行於歐洲,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特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Opus Francigenum)。

哥特式建築最明顯的建築風格就是高聳入雲的尖頂及窗戶上巨大斑斕的玻璃畫。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走進巴黎聖母院,絢爛華麗的玫瑰花窗引人驚歎。透過窗戶的光線將教堂渲染的五彩繽紛,更營造出一種聖潔的氣氛。基督教相信信徒可以在正中的大玫瑰窗裡找到自己的靈魂。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經過了幾百年的歷史,巴黎聖母院也曾遭到過不同程度的毀壞。法國大革命時教堂遭到的損害較為嚴重,19世紀時由天馬行空的建築師歐仁·維奧萊-勒-杜克負責對其進行修繕。他不僅在保留原有樣式的基礎上修復了玫瑰花窗,還設計了別具一格的石像鬼。這些鬼馬設計更增添了大教堂的魅力。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巴黎聖母院除了是一座建築,也是歷史的見證人。

1431年,亨利六世在此加冕為法國國王;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1455年,教廷在此為聖女貞德召開平反訴訟會;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1804年,拿破崙在此加冕。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說,讓巴黎聖母院聞名世界。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裡是這樣描寫它的:

它是一曲用石頭譜寫成的波瀾壯闊的交響樂;是一個人和一個民族的巨大傑作。它既複雜又統一,儼如它的姐妹《伊利亞特》和《羅芒斯羅》;是一個時代的一切力量通力合作的非凡產物,每塊石頭上都可以看到在天才藝術家薰陶下,那些訓練有素的工匠迸發出來的百般奇思妙想。

總而言之,它是人類的創造。它雄渾而富饒,又彷彿是神的創造,它似乎竊取了神造、人造的雙重特徵,具有了無窮無盡的多樣性和永恆性!

具最新消息稱法國政府已經收到了第一筆募款,讓我們一起期待巴黎聖母院能早日回覆光彩。卡西莫多能早日重回家園。


痛心,巴黎聖母院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被烈火燒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