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多少隻股票合適?

先來看看一個極度分散但又極度成功的例子,有沒有道理各人自行判斷。

2000萬美元持有1500只股票,13年後資金增長29倍,年平均複利收益率29%,這個投資神話的主角:彼得·林奇,他掌管的麥哲倫基金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

彼得·林奇以極度分散投資而聞名,掌管的基金常年持倉1500只左右的股票。他13年的時間一共買過15000只股票,平均每個交易日都要買進賣出五隻股票,以至於華爾街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彼得·林奇沒有買過哪支股票?每隻股票他都買過。”

入場試錯,輕倉應對,順勢而為,停損持盈,做錯跑路,做對加碼,了結虧損的頭寸,讓掙錢的形勢持續發展……這些幾乎就是成功投資的全部秘密,但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呢?這裡面有沒有一個關鍵的因素:每次玩得太大了!!!

如果某個人全倉買進一隻十倍股,我猜測最最可能的結果是:沒有等它走出十倍的行情,他早已被正常的波動震飛了。但是如果帳戶上有100只股票,一隻十倍股不過僅僅讓總收益增加了10%,這種情況下誰還會去關注它的短線波動?

反過來講,為什麼韭菜們虧得越多的股票拿得越久?難道人人都很享受長久虧錢的滋味嗎?說得難聽點,還不是因為賠不起,割著痛,所以只有無奈地裝死唄。但是如果每次的虧損僅僅只有“一毛兩分五”,砍倉還會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嗎?

現在我們來推敲一下彼得·林奇的操作細節:1.買過15000只卻最終僅僅留下1500只,這說明就連股神的操作90%都是錯誤或者需要修正的,那麼你我對自己的失誤又何必過於介懷呢?2.平均每天5只股票的搶進搶出就是對過去失誤的補救,但是對總體賬戶而言不過是小修小補。所以說,合理的分倉才有修正錯誤的餘地。3.大部分嘗試過的個股都被淘汰,留下的只是一小撮賺錢的精英。這恰恰就是“95%的利潤來自5%的操作,其他的交易都是無關緊要的小賠小賺。”4.只要嘗試的樣本足夠廣泛,總會遇到大賺一筆的牛股,你需要做的不過是留強去弱而已。因此不要羨慕那些買到茅臺的傢伙們,他們未必是操盤的高手,或許只是海量股民中幸運的傻瓜。

最後回到開篇的問題,到底持有多少隻股票是合適的?你不必非得買上1500只股票,但是你得把握一個簡單的標準:贏了拿得住,虧了砍得起,每次交易你都有十足的勇氣,不會過於在意某一次的對錯,能夠長期堅持停損持贏的原則,避免賬戶資產大起大落的波動,最終獲得持續的正向收益。如果能夠完完全全做到這些,那就證明你的持股數量是合適的。

投資不過是設法提高勝算的賭博,投機不過是盤面有利時承擔的風險。次次小賭怡情才能收放自如,把把孤注一擲難免利令智昏,最終昏招連出一敗塗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