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自己擒杀了伍云召,激怒了伍天锡和雄阔海兄弟,付出巨大代价

从古至今,总有一些人是喜欢吹牛的,分析其动机或原因,应该有很多情况,但大致说来:这种人不够自信,明明没有多大本事,又怕在外人面前丢了面子,不被重视,所以他们只能靠吹牛来为自己找回点自尊。可是牛皮总有吹破的时候,一旦那样的话,代价也是不小的,这样的故事在古今中外也是屡见不鲜的,比如在历史演义小说《兴唐传》中,就有这么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角色,他就因为吹牛,不仅害了自己,还搭上了几个兄弟。

他说自己擒杀了伍云召,激怒了伍天锡和雄阔海兄弟,付出巨大代价

这个人叫贾礼,他还有个兄弟叫贾信,一听着对兄弟的名字,就能发现,他们是非常典型的小说“群演”人物,或者说,是老乐习惯称之为有姓名的“张三李四”,他们在《兴唐传》中登场,最大的价值是为了凸显隋唐第六条好汉,伍天锡的本事。而他们的完成这个任务的途径,就是靠贾礼吹牛。

他说自己擒杀了伍云召,激怒了伍天锡和雄阔海兄弟,付出巨大代价

话说那是在隋唐第五条好汉伍云召,面对着宇文成都等名将率领的隋朝大军征讨南阳关时,派出了家仆,也是他最可信的兄弟伍保去请救兵,而等到伍天锡和隋唐名列第四猛将的雄阔海率兵抵达南阳关之后,却发现伍云召不见了,因为救兵来的太晚,伍云召已经弃关逃亡了。可是伍天锡等人不知道情况,只能选择攻打南阳关,以便打听兄弟的下落。谁知南阳关守将张大新,派出了自己手下一个爱吹牛的副将,也就是贾礼,他在面对伍保时,竟然信口开河,说伍云召被自己生擒活捉后,斩首正法了。

他说自己擒杀了伍云召,激怒了伍天锡和雄阔海兄弟,付出巨大代价

贾礼吹牛的目的其实是想吓跑敌人,结果他这办法是在不怎么样,伍保听了贾礼的话,恨得咬牙切齿,轮双锤直奔贾礼,应该说伍保的武艺在隋唐英雄中只是平平,使用双锤说明他算是有力气的猛将,武艺谈不上精湛,可是在面对贾礼这种家伙时,伍保还是很轻松地砸死了他。伍保都纳闷,以自己这本事,能轻松砸死贾礼,那贾礼就是绝对的饭桶了,就凭他还能生擒主公伍云召,一定是吹牛,看来伍云召应该是撤离南阳关了。

他说自己擒杀了伍云召,激怒了伍天锡和雄阔海兄弟,付出巨大代价

贾礼就这样吹破了牛皮,可是代价却不光是他一个人的,因为他的兄弟贾信着急给哥哥报仇,也举刀直奔伍保而来,结果还是伍保轻松杀敌。这下让张大新着急了,便派出自己最为信任的大将于如上阵,这位于将军还是有一定实力的,伍保的双锤在于如面前不管用了,就在于如轮棍砸向伍保的一刹那,伍天锡飞马赶到,一刀架开了于如的大棍,换下了伍保,结果就一个回合斩了于如。随后于如的弟弟于意急于为哥哥报仇,被雄阔海拦住,结果还是秒杀。

他说自己擒杀了伍云召,激怒了伍天锡和雄阔海兄弟,付出巨大代价

这样一个“胜负链”对比下来,小说作者的用意就很明显了,作为中游水平的伍保,打不过于如,说明于如起码是二流以上的将领,但他被伍天锡秒杀,证明伍天锡当然是超一流大将。所以,小说中呈现的是贾礼用擒杀伍云召的谎话吹牛,激怒了伍天锡和雄阔海兄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作者这么设计的真实意图,就是凸显隋唐第六条好汉的威武。当然,这些故事只不过是以隋唐那段历史背景做蓝本,加工杜撰出来的,真实的历史上找不到伍天锡等人的名字,但我们更应该明白,伍天锡虽然不存在,他的神勇也很夸张,可是因为吹牛而付出巨大代价的家伙,却是大有人在的。所以,听故事琢磨道理才是最关键的——做人,别吹牛,诚实比什么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