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離開了毛筆是否還能稱為書法嗎?

辛志東


書法一定要用毛來寫麼?我最贊同的是子矜先生的觀點――硬筆當然有書法。以書寫工具來定義書法,是買櫝還珠、形而上學,顯然是機械的膚淺的。不管是硬筆還是軟筆,把漢字寫出風格氣象,就一定是書法。



真正應當面對的現實是:中國人用了近兩千年的毛筆在其工具性上已經被硬筆所取代,書法的主流受眾是硬筆而非毛筆,因此書法的未來在硬筆。儘管,或許依靠審美慣性,依靠其觀賞性,在文物古玩和書法市行的支撐下,還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但毛筆作為書法主流的地位終究會喪失,這是新陳代謝的歷史規律。




不可否認,今日書法的基礎理論大多仍遵循前人毛筆書寫工具,書協等群眾性組織也仍然以毛筆書法為宗。很多人認為書法是小眾的,是高居殿堂之上的,請不要忘記,藝術偉力的根源存在於大眾之中,所有脫離大眾方向、群眾路線的東西註定不會長久,而且一定會被歷史所淘汰。




很多人接受不了硬筆書法,主觀原因是放不開裡足、剪不斷辮子;客觀原因是硬筆書法藝術系統理論尚未真正構建起來,仍是一片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假以時日,硬筆書法必定走得更寬更遠。抖音上有人用手蘸墨畫丹青,不輸毛筆作畫,非常漂亮,如果按照某些人的觀點,這恐怕也是不能算作國畫的,因為沒用毛筆畫嘛!謬之大矣。




抱庸齋主


我是汶水才子。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書法離開了毛筆是否還能稱為書法?我回答如下:



一是要搞清書法是用什麼筆來寫的。書法,什麼是書法?傳統來講,用毛筆按照法度寫字來展現出來藝術,一般涉及筆勢、結體和章法這幾個要素的,是一種藝術形式。一般來說,自甲骨文的產生也產生了書法。甲骨文的書寫工具不是毛筆。而是一種硬質工具來刻在獸骨、龜背上的。所以說,不用毛筆寫字不叫書法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二是既然書法涉及筆勢、結體和章法,是通過這些要素來展現書寫字的美,融合書寫者的感情,以字、以線條、以墨、以結字美、以章法美共同打造的作品就是書法作品。傳統說書法就是毛筆寫的書法。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書寫工具也跟隨變革,演變成硬筆書寫工具,如鋼筆、圓珠筆、中性筆等等。按照書法的要素來講,用硬筆書寫漢字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是書法作品,也一樣產生書寫美的藝術效果。再則,看看文化部批准的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也算官方同意批准的協會。她的成立和運轉,說明硬筆字也可以創作書法作品,也得到國家官方的認可。

所以說,離開毛筆就不是書法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不論是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都要取自古法,學習古人的經驗,把幾千年的傳統書法延續下去,讓國人都寫出好看的書法作品,這才是最重要的。


汶水才子


我遇到最多的一種現象,就是使用毛筆的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好象書法就只能是毛筆才可以叫做“書法”。其實,這些莫名其妙優越感的人,他們連“書法”的定義都不知道。



古代傳統書法,是專指毛筆書法。現在的書法是廣意的。它包括軟筆書法,(包括軟像膠筆,海棉地書筆)硬筆書法,(有粉筆,鉛筆,鋼筆,圓珠筆,中性恩)沙書藝術,噴射書法藝術,菜刀、板片書法藝術,機器人書法藝術,線條書法藝術,潑墨書法藝術,吼書藝術,紅鞋子、長頭髮、和尚道士裝氣功武術書法藝術。拖把書法藝術,惡掃書法藝術,人頭倒立書法藝術,……

如果僅僅說脫離了毛筆的話,不能損藝術書法的半根毫毛。大家可以對照上面所列舉,就可以看出,凡是帶有“書法藝術”的,都和毛筆、硬筆等正常書寫無關。這些“書法藝術大師”只要給他們一片施展的空間,那怕是赤手空拳,也能給你創造出一片”書法藝術的海洋”。

沒有毛筆又如何!但是,沒有毛筆,對傳統書法則意味著滅頂之災。中國毛筆,誕生於蒙恬。他受戰馬作戰時,馬尾染滿了鮮血拖於地上的痕跡啟發,而發明了毛筆。從此,中國書法開始了它兩千多年的毛筆書法生涯。漢代書法家蔡邕說:唯其軟,奇怪生焉。如果沒有了毛筆,這位兩千多歲的老人,便壽終正寢。



子衿書法


不能這麼說的。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並不是說毛筆才是書法的藝術,漢字講究書寫內容和藝術內涵,更是體現中華文化的精髓。


毛筆字只是其中一部分,除了毛筆書法之外呢,還有硬筆書法。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是交叉發展的。

雖然毛筆書法的藝術性和表現力遠遠大於硬筆書法 ,但從實用的角度來看,硬筆書法已成為書法藝術中一支強大的生力軍。


而且,早在我們用毛筆之前,書寫的形式已經存在,比如說篆刻,甲骨文的文字這些都屬於書法的一類。


毛筆最早誕生在秦朝時期,在秦朝之前,也有過一種毛筆,但做法與現在的大有不同,秦朝時期出現的毛筆才有了現在的雛形,比如說毛筆多用羊、兔、雞、黃鼠狼等動物的毫毛製成的。

用毛筆寫字,筆鋒相對柔軟,加之筆內含墨多少而形成的線條墨色不同,其線條質感柔軟、豐潤,筆畫或飄若行雲,或雄渾勁健,剛柔相濟、有血有肉。


但是相對於硬筆而言,則以金、銅、鐵、銥等硬質材料製成,所以,它的筆跡質感堅實、挺秀瘦硬、骨感強烈。

兩種都是不同的風格,我們也歸納為書法,書法本身是文人的一種勞動形式,有實用和審美兩種功能。


然而硬筆書法也稱為書法,是因為它和毛筆書法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其中包括書寫的形式,漢字的美化。


中國藝術瑰寶眾多,但流傳最早的往往是一些書法。從鏽跡斑駁的碑刻,到隻言片語的書帖,這些歷代書法大家留下來的藝術作品都是很珍貴的。不同的碑帖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書法的內涵也是極為深厚的。




東家APP


廣義上的書法

廣義上,書法包括的範圍非常廣闊,包括毛筆書法也硬筆書法,硬筆書法又包括鋼筆書法、鉛筆書法、圓珠筆書法、粉筆書法、美工筆書法等等。

狹義上的書法

但是狹義上的書法主要就是指的中國的傳統書法,也就是毛筆書法,毛筆書法就是以毛筆為工具在宣紙上書寫漢字的藝術。

毛筆書法有兩個大的要素,一個是書寫工具一定要是毛筆,不用毛筆書法就稱不上傳統的書法,一個是漢字,毛筆書法書寫的載體一定是漢字,脫離了漢字的書寫只能叫書寫,不能稱之為書法的。


殷商時期陶片上用毛筆書寫的“祀”字

毛筆書法是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產生的。

我們知道,中國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而甲骨文時期就是已經有了毛筆,先在我們還能夠看到很多書寫完沒有刻的甲骨,從筆跡看就是毛筆寫的。

也就是說,自從有了成體系的文字,毛筆就已經出現了,或者有可能早在刻畫符號時期就已經有了毛筆,它伴隨著書法的萌芽而產生,並且伴隨著書法的發展而不斷的完善。


用毛筆書寫的甲骨文殘片

所以傳統的書法是依託於毛筆而存在的,書法裡的很多的筆法就是根據毛筆的特性總結出來的,比如書法裡最重要的中鋒用筆,就是根據筆毫的特性總結出來的,沒有了毛筆沒法談筆法,沒有了筆法就無從談書法。

用毛筆書寫的甲骨文朱跡

硬筆書法算書法嗎?

硬筆書法是書法的衍生形式,也屬於書法的一種,它的書寫也要以古代的碑帖為基礎,好的硬筆書法也能表現出部分書法的韻味,但是它不屬於傳統書法的範疇,說到傳統書法,就是指的毛筆書法。

你覺得呢?


不二齋


所謂刀筆自古以來,是同類不同質的書寫工具。在秦代蒙恬尚末發明毛筆之前,刀刻就是代替表觀書寫和書法的工具。之前,如甲骨文,金文,篆,隸…:其中像著名的秦公簋,、石鼓,、石門頌、西峽等碑文和摩崖都是刀刻之文,自始不衰的傳至今天,怎麼不是書法呢,它們始終保持書寫的規範和基本方式,之所"以是經典,它們是書法之流源,後來的毛筆並沒有改變它們的規範和方法,而在其基礎上的繼承發展和創選。

歷史用筆的書法家,假如離開了前代用刀刻寫字書法的傳承與借鑑,則成不了書法家,也不會有今天的書法家。這是歷史也是實事。,


莊宇長春子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明確表態的是,書法離開了毛筆便不能稱為書法了。為什麼呢?請聽我解釋。

第一,書法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傳承至今,依然沒有斷裂,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並不比東南亞乃至西方任何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差,應該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



第二,在傳統看來,人們自古是用毛筆書寫,書法就是指的毛筆書法,雖然後來有了鋼筆,也有了鋼筆書法,但畢竟鋼筆是舶來品,不是真正中國老祖宗的東西。我覺得,毛筆作為一種中國人幾千年來的書寫工具,今天依然沒有丟,應該是物質文化遺產。


第三,中國人對墨,對毛筆總是有著特殊的感情。毛筆書法總是讓人倍感親切。鋼筆的表現形式遠不如毛筆那樣豐富。他的欣賞價值也不如毛筆。

所以,毛筆就是書法的代名詞,書法不能離開毛筆,離開了毛筆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流了。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贊,不喜歡我的觀點請評論。說出你的觀點!


存希齋書法


書法≠毛筆水寫

狹義的講,書法僅限於毛筆書寫的才叫書法,但是廣義的講,書法的範疇遠遠大於毛筆書寫。

首先,書法早於毛筆。現在比較公認的中國書法的起源來自甲骨文,甲骨文時代有毛筆嗎?沒有。但是我們並不能說甲骨文不是書法。毛筆據說是秦朝蒙恬發明的,雖然這是個無法考證的傳說,但是大致可以推測出來毛筆發明的時代,而那個時候已經有漢字,而且那個時候流傳下來的漢字是今天書法研究的重要資料,所以說書法的出現要比毛筆早的多。

其次,書法創作過程不一定有毛筆。篆刻藝術嚴格來講也是書法範疇,但主要是刻刀表現的,雖然在畫稿的步驟需要毛筆,但是毛筆在整個過程中的作用已經被弱化了,甚至有些篆刻高手在篆刻過程中不用毛筆,而是直接用刀刻。這個過程中沒有毛筆,但是有書法。還有現代的刻字藝術,也在書法範疇之內,也沒毛筆,但是有書法。


第三,硬筆書法算不算書法?書法圈裡也存在一條鄙視鏈,其中有一個就是玩毛筆的看不起玩硬筆的,但是無論如何,硬筆書法也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同樣有結字、筆法、章法等書法必備條件。所以硬筆書法同樣是書法,而在硬筆書法創作過程中是沒有毛筆的。

書法除了書法創作之外還有書法欣賞、書法批評、書法接受等等,這個過程中也沒有毛筆的出現,但是處處有書法。就像足球文化中的球迷不一定能上場踢足球,但是這些不踢球的球迷同樣是足球文化的一部分一樣,書法文化是一個大範疇,不一定非得有毛筆,總而言之,毛筆之外依然有書法。


書法雅集


惟筆軟則奇怪生焉

蔡邕《筆勢》曰: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此為書法之金針也。然筆軟於每人皆同,緣何人用之,效果迥異。歷代書法巨擘留下的書法鉅製皆將筆軟發揮極致,而更多人並沒因筆軟而誕生佳構,流傳後世。於今亦然。蓋筆軟需有先決條件,心軟、手軟、全身軟方能實現筆軟也。心地柔軟是為首。佛家修行亦講修德一顆柔軟之心。地藏王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乃心軟、慈悲、憐憫之極則。柔軟亦是太極之根本。惟心地柔軟,全身氣息綿綿不絕,手乃至全身才致柔軟,然其中需錘鍊數年乃至數十年,方能達到。此乃書法進階之所必要功夫也。心軟、手軟、全身軟後,方能懂勁。毛筆在手,則可軟可硬焉。羊毫、狼毫、兼毫皆可因心身軟而軟,方可從心所欲不逾矩,天地萬象方可納之於筆端。剛勁雄強之書法往往出自於最柔軟之羊毫,然飄逸俊秀之書法則來自更顯硬朗之狼毫或兼毫。此亦是心軟、全身軟以心身馭筆之緣故。


藝術的真相


我也是一個喜歡書法的人,專寫小楷,字可以比硬筆字還小,但要比硬筆難寫多了。而我還是孜孜不倦的在寫,原因就是毛筆才是真正的書法用筆,她是祖先留給我們最珍貴的藝術財富。雖然現在出現了硬筆或軟筆等書寫用筆,但他和毛筆是截然不同的書寫形式。所以,我不認同其他的書寫工具,我更熱切的希望中華瑰寶之毛筆書法能更加發揚光大,一代強勝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