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拐演習:20分鐘46個孩子被拐,防拐,從給寶寶安全教育開始!

這個世界有太多世故,亦有太多事故,是故,造就了太多屍骨,太多的失孤

。”記得第一次看《失孤》時,這句話讓我心痛了好久。看完影片心裡一直有一個聲音“這要是僅僅是一部電影該多好啊!”但它不僅僅是電影,更像是一部紀錄片。紀錄片真實的主人公就是山東漢子郭剛堂。22年來他一直在鍥而不捨的做一件事,那就是獨自騎著摩托車尋找兒子。截至2018年6月中旬,他已經累計行程40多萬公里,找遍了除新疆和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已經騎行報廢了10輛摩托車。

防拐演習:20分鐘46個孩子被拐,防拐,從給寶寶安全教育開始!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少年兒童犯罪預防專家王大偉博士曾說:“一個家裡最悲慘的事就是孩子被拐。”是啊,孩子是家的希望,孩子沒了這個家也就散了,然而孩子被拐這種悲劇卻在經常上演。僅公益網站“寶貝回家”上就有40000個被拐孩子的信息,11年中只有2510名孩子與家人團聚,創始人張寶豔說,“按我們現在的尋人速度,再尋100年也尋不完。”那麼身為家長到底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讓我們的孩子免受這種傷害呢?

我們先來看下“安全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前不久在江蘇鎮江新區實驗幼兒園小班舉行了“防拐、防騙演練”活動,由學生家長扮演人販子。這些家長普遍對自己的安全教育表示自信,10箇中有9個說“平時總告誡他,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他們相信自己的孩子能經受住測試。但是結果卻出乎家長意料,短短20分鐘就有 46 個孩子被“人販子”拐帶出幼兒園。而且這還只是家長扮演的業餘“人販子”,如果真換成那些專業的“人販子”,後果更不堪設想。

防拐演習:20分鐘46個孩子被拐,防拐,從給寶寶安全教育開始!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來自英國的兩個小男孩CJ和T-Dawg :CJ10歲、T-Dawg8歲。某天媽媽因為身體不適帶著兄弟二人去醫院。為了不耽誤兩人上學,媽媽打電話請鄰居來醫院送他們去學校,由於堵車本該5分鐘就到的鄰居,40分鐘後才到。就在這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兄弟二人就被人販子盯上了。

  • “孩子們,我的男朋友現在躲在廁所裡,因為他不敢看醫生,你們能不能幫姐姐一個忙讓他出來,告訴他醫生會治好他的病的。”三位大人向他們發出求救。
  • “不了,謝謝。”CJ拒絕了幫忙。
  • 顯然人販子還不死心“如果你們願意幫姐姐的忙,告訴他出來就沒事了,你們就救了他的命呀!”
  • “不用了,謝謝。”T-Dawg拒絕的語氣更加強硬。

索性最後鄰居及時趕到並報了警,經過確認這幾人正是之前一起孩子綁架案的嫌疑人。警察問CJ和T-Dawg“你們怎麼確認他們是壞人?”孩子們說“媽媽曾說過,如果一個成年人需要幫助,他會找另一個成年人,而不是向一個孩子尋求幫助。”

防拐演習:20分鐘46個孩子被拐,防拐,從給寶寶安全教育開始!

你看,這就是安全教育帶來的差距。很多家長比如上面幼兒園的家長,他們會有這樣的疑問,我也經常告訴我的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為啥就沒有效果呢?

到底為什麼一般的安全教育對孩子沒有作用呢?

我們來看一組網易新聞的統計數據,據網易統計拐賣兒童中接近70%發生在0到6歲。

防拐演習:20分鐘46個孩子被拐,防拐,從給寶寶安全教育開始!

首先,從兒童發展角度看:0-6歲的孩子,大腦處於高速發育階段。大腦中的海馬體都在不斷髮育新的神經元,它主要和孩子的記憶力發展有關,所以在這個階段,孩子是很難形成長久記憶的。也就是說不是防拐教育沒用,而是孩子對防拐有用的記憶保質期太短。而且這個階段孩子還都處於具象思維,對於抽象的語言他理解不了,因此單純的給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對孩子來說,一次害怕的內心記憶,反而比父母100句的道理還要管用。

其次,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外界的誘惑很難有抵抗力。想想平時我們是不是總告誡孩子“在外面,不要吃別人的東西”,但出去碰到其他小朋友吃好吃的仍會兩眼放光。其實自控力薄弱,當面對誘惑的時候,無法控制住自己,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共性。但好消息是,自控力是可以被後天訓練的一種能力,只要家長慢慢引導和訓練,事情就會變得越來越可控。

防拐演習:20分鐘46個孩子被拐,防拐,從給寶寶安全教育開始!

最後,這個階段孩子缺乏辨別能力。家長總說“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的食物”但什麼是陌生人,對於一個不到6歲的孩子是很難辨別的。只要人販子說“我是你媽媽的朋友,我帶你去找媽媽好不好?”,再或者只需投其所好,比如牽一隻寵物狗、拿一個孩子喜歡的玩具,孩子都會將其劃分為自己人行列。

那麼,面對層出不窮的拐賣手段,身為家長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呢?

首先,預防為主。

第一,對孩子進行遠期預防,也就是從孩子會說話起就要培養孩子的防拐意識。少年兒童犯罪預防專家王大偉博士曾說,3歲的孩子就應該熟背家人的電話號碼,知道家裡的具體住址,認識東南西北,走失時知道找誰尋求幫助。

他提出家長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方位感以及自救能力

。3歲左右的孩子,家長可以每次外出歸來,在離家300米的地方讓孩子自己試著回家,或者每次外出都告訴孩子具體的位置,比如“我們家在上地站,下一站是五道口,在下一站是知春路,我們要在這換乘10號線”。最好每次外出是碰到穿制服的警察、商場工作人員都告訴孩子,如果萬一找不到爸爸媽媽不要大聲哭喊,而是找這些人尋求幫助。

防拐演習:20分鐘46個孩子被拐,防拐,從給寶寶安全教育開始!

在《媽媽是超人》第三季中,有一集霍思燕為了測試嗯哼是否能獨自處理走失,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躲了起來。當嗯哼意識到找不到媽媽的時候,不慌不忙的,找到了工作人員,詢問商場的服務檯在哪裡,並通過服務檯廣播找到了霍思燕。不得不佩服嗯哼的聰慧,以及霍思燕平時安全教育的充分。

第二,針對前面提到的孩子辨別能力以及對抵禦外界誘惑能力差,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防拐體驗課。我們說了一次真正的害怕記憶,要遠勝於父母的無數次嘮叨。

防拐演習:20分鐘46個孩子被拐,防拐,從給寶寶安全教育開始!

真人秀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中,曾做過一個測試,何潔離開房間時特意囑咐兒子七寶,“誰敲門都不能開!”,但她剛出去,測試人員就通過謊稱送禮物的菲菲姐姐輕鬆敲開了七寶的門。何潔也突然意識到“抽象的語言孩子理解不了,想讓七寶記住這次教育,就必須來點狠的”她讓測試人員翻東西、並拿走七寶最愛的風扇。這時七寶才覺得遇到了危險,大哭找媽媽!

當孩子有過這種痛苦的經歷,下次再碰到奇怪的人時,才能瞬間激活大腦中的記憶片段,知道這樣做需要付出代價,這樣他們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第三,設置親子密碼,所謂的親子密碼其實就是你和孩子的暗號。告訴孩子特殊情況下,只有說出這個暗號才是可信任的人。當然這個密碼不用太複雜,以孩子能記住最佳,比如,孩子說“我是機器貓”,家長則說“給我竹蜻蜓”。

防拐演習:20分鐘46個孩子被拐,防拐,從給寶寶安全教育開始!

別小瞧這種簡單的技巧,之前看過一個新聞。南京某小學放學,一位陌生人告訴8歲的小姑娘婷婷(化名)“你媽媽出事了,叫我來接你放學。”不僅如此,他還能準確的說出婷婷父母的工作單位。就在陌生人以為自己要得逞之時,婷婷要求其提供暗號,陌生人一時語塞。婷婷立刻報告老師並報警,最終經警察調查發現,此人果真是之前一起拐賣案件的嫌疑人。

其次,補救為輔。

如果萬一孩子真的走失了,家長也要強迫自己鎮定,沉著應對。

第一,採用王大偉博士發明的"十人四追法"。這個方法簡單快速,非常細膩,絕對不能搞錯操作細節。主要步驟如下:

防拐演習:20分鐘46個孩子被拐,防拐,從給寶寶安全教育開始!

  1. 媽媽保持原地不動,爸爸發動親友10人向四個方向尋找。
  2. 搜尋分成粗、細兩層,第一層粗的搜尋是在2公里以內,沿著大路去追,安排4個人,一個方向起碼1人以上。細的搜尋還是在2公里之內,但要到主要的火車站、汽車站去找,也是4個人以上,到4個車站馬上去找。
  3. 上面已經用去了8個人,還有2個人做什麼呢?一個去報警;一個人要留在家裡,等待孩子自己回家。一旦是兩三歲的孩子丟失,家長最少要馬上組織10個人,趕快出去追,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自己不會走太遠,如果稍微一耽擱,後果可就嚴重了。

第二,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報警時間也要格外關注。

防拐演習:20分鐘46個孩子被拐,防拐,從給寶寶安全教育開始!

2歲之內的小孩,一旦發現走失家長需要立刻報警。因為還不太會走,失蹤後很可能是被拐賣了。3-6歲的孩子,由於活動的範圍不太大,如果家長已尋找半小時以上,切還沒能找到,需要立刻報警6歲以上的孩子則最好在失蹤一個小時再報警,並及時的聯繫他的同學和老師,並去學校詢問。這裡需要指出的是,之前網上流傳的只有超過24小時後才能報警的說法是誤傳。

最後,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碰到以下幾種情況,不妨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動動手指報警,也許我們的一次舉手之勞拯救的是一個家庭的命運。

  • 抱孩子的人對孩子哭鬧不管不顧,長時間不餵奶也不喂水,表情極不耐煩,極力制止。
  • 男性抱著小孩,沒有女性陪伴,神色緊張,表情可疑。
  • 隨性多名婦女,每人懷抱一個嬰兒,還有專門看管行李的人。
  • 在長途汽車,火車上,看到孩子昏睡10個小時,不吃飯不排便,大人神色鬼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