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扶貧幹部“逃離”一線,留人不能只靠精神激勵

基層扶貧幹部“逃離”一線,留人不能只靠精神激勵

一個縣扶貧系統幹部不到一年有17人離開;另一個縣的扶貧信息員有1/3辭職;還有的村連換3名第一書記都幹不下去,調離後自感“脫離了苦海”……在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的衝刺階段,某些基層扶貧幹部的叫苦、畏難、厭戰情緒乃至逃離行為,值得警惕和正視。(據半月談報道)

根據2015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儘管過去幾年脫貧成績顯著,但現在大約還有1700多萬人口尚未脫貧。要想在2020年實現預期目標,可以說時間緊、任務重,最需要基層扶貧幹部發揮重要作用。

然而,我們卻看到一些基層扶貧幹部、扶貧人員當了“逃兵”。這種現象對基層扶貧工作必然造成一定不良影響,不僅影響其他基層扶貧幹部的信心,也會讓某些扶貧對象心生懷疑。而更換扶貧幹部後,新來人員又需要一個熟悉基層扶貧工作的過程,有可能影響到脫貧效率和效果。

所以,應該“對症下藥”防止基層扶貧幹部“逃離”,以穩定扶貧隊伍和脫貧信心。據部分基層扶貧幹部反映,考核壓力大、問責風險高、工資待遇低,讓他們不堪重負,漸生退意。也就是說,這些原因大概也是那些已經離開扶貧隊伍人員辭職的主要原因。

基層扶貧幹部“逃離”一線,留人不能只靠精神激勵

在就業市場化背景下,“人往高處走”是一種正常的流動現象,所以,不宜去指責那些“逃兵”,而是要從他們“逃離”現象中吸取教訓,用科學合理的方式留住其他基層扶貧幹部,讓這些扶貧幹部在2020年實現預期目標前站好最後一班崗。

筆者以為,留人不能只靠精神激勵,還應該採用兩種辦法,一種是減壓減負,一種是提高待遇。之前,相關報道就指出,各種表格、報告、規劃、佐證材料以及評比等事項,把基層幹部壓得喘不過氣,疲於應付。對此,上個月中辦專門印發了《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提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整治文山會海、改變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等現象。希望有關方面切實這一文件精神,為基層扶貧幹部減負減壓,別讓他們被不合理的負擔“嚇跑”。

更重要的是從待遇入手。一方面是增加工資或者補助之類的現金待遇。另一方面,在職務提拔、職級提升等方面,明顯向基層扶貧幹部傾斜,讓基層扶貧幹部在基層扶貧工作中的付出,得到應有的回報。當然,那些幹不好扶貧工作的扶貧幹部,該撤換的要堅決撤換。

基層扶貧幹部“逃離”一線,留人不能只靠精神激勵

◎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頭條號評論文章,請您訂閱並批評指正,謝謝 ◎

我的微信公號:《浴室傳奇》(weiyuchuanqi)——關注浴室文化與洗澡健康的微信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