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亮眼!汙染防治攻堅戰“檢察答卷”:前十月挽回171.5億

服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檢察答卷”

今年前十月批捕汙染環境類犯罪3559人、破壞資源類犯罪8459人

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34916件

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各項決策部署,積極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為依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的檢察機關服務汙染防治攻堅戰座談會上獲悉,今年前十個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汙染環境類犯罪3559人、破壞資源類犯罪8459人,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訴前程序案件33602件,提起公益訴訟1314件,通過辦案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71.5億元。

“走出去”“請進來”

加強與有關部門協作配合

最高檢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座談會上介紹,今年,最高檢出臺《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為打好“三大攻堅戰”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提出八條工作措施和要求,找準檢察機關服務和保障“三大攻堅戰”的切入點和著力點。

各地檢察機關也紛紛出臺了服務保障“三大攻堅戰”的具體實施意見。

據介紹,今年7月,最高檢在武漢組織沿江11個省級檢察院召開長江經濟帶檢察工作座談會,研究建立跨行政區劃環境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工作機制,為“長江病”把脈問診,提出十項檢察舉措。會後不久,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省市檢察院便會簽了《關於建立長三角區域生態保護司法協作機制的意見》。

記者瞭解到,檢察機關採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工作,最高檢有關院領導分別帶隊走訪生態環境部、原國土資源部、原國家林業局等部門,主動介紹、宣傳檢察公益訴訟職能,上門問需問計。最高檢舉行黨組中心組(擴大)學習專題輔導報告會,邀請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翟青同志以“堅持最嚴密法治觀,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題進行專題輔導報告。同時,與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等部門相關領導就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有關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加強協作配合。

以“零容忍”態度

堅決懲治汙染環境刑事犯罪

為服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各地檢察機關認真履行批捕、起訴職能,強化刑事訴訟法律監督,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懲治汙染環境犯罪。

據統計,今年1月至10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汙染環境類犯罪3559人、起訴4939人,同比分別上升38.5%、31.67%。批捕破壞資源類犯罪8459人、起訴26765人,同比分別上升44%和14.79%。

據瞭解,最高檢連續部署開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活動”,堅決懲治盜伐濫伐林木、非法採礦、非法佔用農用地、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汙染物等多發性破壞環境資源的刑事犯罪,及時介入、掛牌督辦重大環境汙染事故。

今年以來,最高檢單獨或聯合相關部委對包括湖南洞庭湖區下塞湖矮圍“6·21”案件在內的50起環境汙染案件掛牌督辦,其中46件系與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聯合掛牌督辦,聯合林業與草原局對10起重大破壞森林、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掛牌督辦。

同時,檢察機關加強生態環境案件刑事偵查活動監督,依法引導偵查取證。

今年1月至10月,經檢察機關建議,行政執法機關已移送涉嫌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2647件3628人;

經檢察機關監督立案,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涉嫌破壞環境資源類案件2510件3094人。

多元化補償機制促生態環境恢復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各地檢察機關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刑事領域懲治、教育、預防、保護、修復功能,探索推廣“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目前有16個省的三級檢察機關會同法院、公安、環保等部門共建立生態環境恢復性檢察工作機制1818個。

山東省檢察機關通過辦案,督促行政執法機關恢復被損耕地2288畝,治理汙染土壤2035畝,索賠環境損害賠償金2.4億元。

據瞭解,各地檢察機關還注重加強對生態環境行政執法環節的跟蹤監督,通過辦案、走訪等形式,針對各行政執法機關在案件查辦、移送等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運用檢察建議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職、規範執法、堵漏建制、強化監管。

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在辦理一起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中,發現中通快遞違反規定收寄活體球蟒近50次,遂對上海市郵政管理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加強監管。

加大公益訴訟辦案力度

解決群眾反映突出問題

作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各地檢察機關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進一步加大公益訴訟辦案力度,助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據統計,今年1月至10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訴前程序案件33602件,提起公益訴訟1314件,通過辦案,督促恢復被汙染、破壞的耕地、林地、溼地、草原186.4萬畝,督促治理恢復被汙染的水源面積123.9萬畝,督促關停和整治違法企業6283家,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71.5億元。

記者瞭解到,各地檢察機關通過積極開展各項專項活動,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案件的辦理力度。陝西省檢察機關開展黃河溼地生態環境專項監督活動,黑龍江省檢察機關部署開展秸稈焚燒和小鍋爐大氣汙染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等,均取得良好社會反響。

最高檢和各省級檢察院充分發揮一體化辦案機制作用,以掛牌督辦、實地督辦、開展專項監督活動等方式,加強對下指導督促,發揮辦案引領作用。

今年8月,最高檢對35起破壞長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線索予以掛牌督辦,目前各地已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5件,提起公益訴訟2件,通過辦案有效督促有關責任主體履職整改,依法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

最高檢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各地檢察機關始終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監督理念,積極向黨委、人大、政府彙報檢察公益訴訟重大工作部署和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重點案件辦理情況,加強與有關行政機關、司法執法部門的協作配合,推動形成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保護生態環境的合力。

湖北省荊州市檢察院與荊州市環境保護局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從中獲悉監利縣容城鎮長江河道堆存工業固廢的線索後,交由監利縣檢察院依法立案,並向有關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推動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整改,最終實現了雙贏共贏的效果。

這位負責人還透露,最高檢已與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林草局、食藥監局等相關行政機關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溝通,達成了互派幹部雙向掛職鍛鍊交流、加強協作配合等意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