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為事件看5G未來市場!

誰能想到,一向低調到連上市都不願意的華為竟然在2018年的最後一個月裡,持續霸屏了長達兩個禮拜?現在的華為已經從一個國產技術大拿迅速成長為極具象徵意義的符號。

事件本身緣何,工控小編不多加妄測,一切以政府和華為官方的信息為準。但是針對網友們的猜測,倒是有一堆的話想說。

華為早在2009年就投入6億美元研發5G技術,至2017年的研發費用更是高達900億。經過近10年的發展,華為已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5G標準的話語權。而目前,全球運營商使用的網絡設備有三分之一來自華為。未來,一旦5G技術落地成功,華為將在國際上佔據更大市場份額。

毋庸置疑的是,華為作為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繼續在國際社會做發揮更大的作用。

5G市場有多大?

12月6日,工信部正式發佈了5G實驗頻譜分配方案,三大運營商分別獲得相應的5G頻譜分配,這意味著一直籠罩著神秘面紗的5G在應用方面終於開始一點點顯露真容。其實更具有標誌意義的是,這大約也意味著中國的5G時代正式來臨。

從華為事件看5G未來市場!

備受時代“精英”們青睞的5G這塊蛋糕到底有多大?據賽迪顧問預計,2020年中國5G手機滲透率達到2%,2022年5G滲透率達到30%,2024年滲透率達到75%。預計至2023年,這一市場規模可達2291.7億元。

從華為事件看5G未來市場!

而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預測,到2030年,5G有望帶動我國直接經濟產出6.3萬億元、經濟增加值2.9萬億元。

綜上所述,未來的5G市場十分巨大。

得5G者得“天下”?

事實上,除了可以極大地促進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5G技術更成為支撐智能製造轉型的關鍵使能技術。

5G技術可以利用三大場景(eMBB、mMTC和URLLC)將分佈廣泛、零散的人、機器和設備全部連接起來,構建統一的互聯網絡。由於實時性和可靠性高,5G技術不但能應用於工業場景中,還能支撐起個人移動化互聯網應用,該技術的發展可幫助製造企業擺脫以往無線網絡技術較為混亂的應用狀態,這對於推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以及智能製造的深化轉型有著積極的意義。

從華為事件看5G未來市場!

正如在對5G的基礎知識普及中人們所被反覆灌輸的,5G時代將是一個萬物互聯以及場景連接的時代。因此,很多目前還面臨瓶頸的應用場景,在5G時代將會出現實質性突破。

比如在無人駕駛領域,信息的傳輸速度和延遲將進一步得到優化,真正實現機器與機器的無縫互聯;在智能電網領域,在5G環境下,電力流、信息流和業務流高度融合,能源消耗、削峰填谷、能源傳輸、使用效率、安全性乃至與客戶的雙向溝通都將更具效率。而智能照明則會根據路上車輛和行人狀況,自動調節燈光,如此顯然會大幅度地節約能源、降低成本。此外,智能安防、災害預警、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遠程醫療救助等都可依託萬物互聯以及高速的信息傳輸,獲得更優的反應處置能力。

5G所支撐的工業應用還包括我們所熟知的物聯網工業自動化控制、物流追蹤和工業AR等,以及可提高機器協作能力的雲化機器人等。得5G者得“天下”,這麼說可一點也不誇張。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未來已來,大可樂觀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