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读书多却写作难的三招

昨天看到知乎上一个提问,内容大概是:题主从小特别爱读书,但是却又写出不来东西,要想写,却又没有办法调用大脑里的东西,觉得特别苦恼。这引发了我的共鸣,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我。发个朋友圈都不知道配什么文字。

转折是在三年前,我开始在朋友圈里写一些感想,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所以我写起了文章,现在已经写了26万多字了,有了自己的公众号,还靠着写作赚了800多的稿费。还有很多小伙伴说,觉得我可以出本书。虽然不能算个作家,但是也算是一个可以写一点东西的人了。

想必大家也有和之前的我一样的苦恼,那我就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治读书多却写作难的三招

现在看当时的自己,存在三个问题。

1、读的东西没有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现在的信息是海量的,碎片化的时间,大家会拿着手机看头条,朋友圈的文章。但是那些是没有经过加工的信息,不是自己的知识。所以自己想用的时候,调取不出来。就像罗胖曾经说的,知识是自己的事,是从自己的内心向外界盛开的一朵花。他一定是有内而外长大。外在的知识从你眼前飘过,那不是你的,你必须缝一针才是你的。

2、完美主义作祟。因为觉得自己不能写长篇文章,就一句话也不愿意写了。写东西需要慢慢积累,一开始可能是几句话,慢慢地就是几段文字。而且写的过程中,脑海里会出现新的素材。我也是从一两句话开始写的。

3、怕别人笑话。只要能思考,就可以写东西,不是不能写,而是不敢写,就像跳舞,不是不能跳,而是怕跳得不好,被别人笑话。就像小时候写作文,作文发下来了就会作文捂着,死活不让别人看。

从动不了笔,到能写比较长的文章,我大概做了以下三件事:

治读书多却写作难的三招

从记录自己的生活开始

平时读东西,养成随时记录自己心得体会的习惯,自己的例子是最好的素材,而且也会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记得当时分手的时候,看了一本有关爱情心理学的书,写了一篇有关爱情的文章,获赞特别多,还有小伙伴发消息表示共鸣。

可以发朋友圈,别人给的反馈可以激励你写下去,我就是这么起步的。当时发朋友圈,本来想写的只有几句话,结果打字的时候,想法源源不断,写成了小短篇。很多人私信我,说很喜欢看我写的东西,于是我就开始写起了比较长的文章。

主动输出

输出可以和朋友聊天,聊读到的东西,不是掉书袋,而是可以把读书的内容作为平时的聊天素材,聊一两遍,印象也会加深很多。有时候在路上,和一起走路的朋友没有什么别的话题聊了,就和朋友说自己听到的故事或者有趣的理论,既能打发时间,还能增进感情,两全其美。

做拆书稿,输出倒逼输入,拆书的过程,会迫使你更认真地读书,吸收相关知识。为了完整稿子的逻辑,我会读很多篇,理解作者的思路,还会思考,作者举得例子是否恰当。这是被动式看书,不会想到的问题。

积累素材库

平时读书,遇到喜欢的观点摘录下来。如果是用kindle看书,可以边看边标高亮,通过clippings.io导入到印象笔记里,变成电子版;如果是用电脑看书,可以用OneNote截频功能把图片上的字转化为电子版;如果是看纸质书,可以用讯飞语音,把想写的文字读书来,瞬间可以转化为文字。之用电子版,是便于以后检索方便。

当然素材不局限于书本,微信公众号,朋友圈,任何让触动你,感动你,让你有启发的内容都可以当做自己的素材。

这样当你写某个主题的时候,可能会偶尔想起来读到的书,遇到的事,但是又不知道具体那句话是什么,就可以去笔记里搜索。我用的工具是印象笔记,它就像是我大脑里的搜索引擎,当想不起来的时候,用关键词的方式就可以搜到那句话了。

治读书多却写作难的三招

为了维护公众号,写文章,我读了不少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也很大。还有些朋友通过我的文字认识了我,给我留言,特别喜欢这个过程。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让你开启写作之旅。怕做不到的话,那就从给我评论开始吧。可以把你读了我这篇文章的想法告诉我,不过,我不接受批评,哈哈。

治读书多却写作难的三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