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41—1944,二戰時的美軍女飛行員,被遺忘的巾幗英雄!


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美國對日宣戰。隨著歐亞兩大戰場的日益膠著,許多美國男性飛行員被調到海外參戰。於是,美國國內民用、軍用航線上都出現了飛行員極度匱乏的情況。而後,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擺在美國軍方的眼前:如何將工廠生產出來的飛機開到各地的軍事基地?

當時,由於法律和傳統觀念的束縛,大多數女性不得不呆在家裡。有鑑於此,美國“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便公開提醒美國民眾,美國已經進入了戰爭狀態,缺少女性的幫助是不可能的,而她們也是“等待使用的武器”。也就是這番話,使得戰爭大門向美國婦女敞開。

1941年11月,美國陸軍成立女子輔助軍團,但她們只是被安排到沒有升空任務的航空兵崗位。1942年,美國海軍成立了女子志願緊急勤務隊,職責與女子軍團相仿,卻增加了機場塔臺操作員這一職位。圖為教練海倫.達菲正在給學員培訓。


1943年8月,女子航空勤務飛行隊成立,她們為美國空軍執行了許多任務,如目標導航、工程實驗飛行、儀器測試與培訓等。因為女子航空航空勤務飛行隊的英文名字的簡稱是“WASP”,所以時人便戲稱其為“黃蜂媽媽”。

美國當局規定,新加入的女子飛行員要學習駕駛各種型號的飛機,要一直練習到“能把各種飛機平穩地開上天”的水平,這無疑給了她們極大地考驗。好在百分之五十四的女子飛行隊員的教育水平都達到了四年制高等教育。同時,她們的家裡也十分支持他們的女兒參戰。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女隊員的父親大多參加過一戰。

日光浴是女士最愛的休閒活動之一。

加入空軍後,她們對飛行事業表現出了極大地熱情。從俄亥俄到佛羅里達、阿拉斯加,幾乎所有的美軍軍用機場上都可以看到這些女飛行員忙碌的身影。對她們出色的飛行技術,許多男飛行員都讚不絕口,“在天上,根本分不出哪一架是女性駕駛過的飛機。”圖為塗著防曬霜的女飛行員。

其實,WASP從未飛出美國,更不論參戰了,但是他們卻創造了許多飛行記錄,讓男性飛行員都自愧不如。一次,美國波音公司試驗最新制造的波音B-29超級空中飛行堡壘轟炸機時出現機械問題。當時,人稱超級空中堡壘是“寡婦製造機”,故而,無人願當“炮灰”。無奈之下,美國空軍只好挑選了兩位從未飛過雙發大型飛機的女子隊員試飛。


後來,這兩位經過專門訓練的女飛行員成功完成了空中堡壘的起飛、著陸、投彈等訓練科目。悄然間,一個令男飛行員震驚的消息不脛而走,“女人也能開超級堡壘了!”隨後,對“寡婦製造機”的埋怨徹底消失。當時,美國軍界有種觀點很流行:如果女人都能安全地駕駛一種飛機,那麼,男性飛行員就更不應該有什麼可懼怕的。

1944年底,同盟國已經徹底掌控了戰爭局勢。同年12月20日,美國國會取消了WASP部隊。此後,女子飛行隊的歷史消失在歷史檔案。有當事人曾不慢地回憶道,“誰能知道我們被解散後發生了什麼嗎?政府將我們所有的服役檔案拿掉,作為密件封存了這些檔案,檔案送到了華盛頓檔案館的地下室裡,這樣一下子就封存了30多年。當歷史學家在寫二戰歷史的時候,並不知道有我們這些人的存在。”

1977年,一件公告引發的抗議讓女子飛行隊的歷史重新被挖掘出來。當時,美國空軍學院有10名飛行員即將畢業,空軍公關部門便宣佈“她們是首批駕駛美國軍用飛機的女飛行員”。於是,許多健在的女子飛行隊員們便聯合起來,為她們的名譽和權力展開了鬥爭。2005年,美國總統布什宣佈3月為美國婦女歷史月。在公告中,他對女子飛行對做出的歷史貢獻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


毫不誇張地說,正是美國女性在二戰中撐起了“半邊天”,才使她們在戰後贏得了美國社會對婦女的尊重。後來,她們也逐漸取得了在政治、經濟、家庭、婚姻方面和男性一樣的平等權利。

戰爭結束後,她們大多數人相繼退出航空界,迴歸了社會,成為了“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扮演起了好女兒、好妻子、好媽媽的角色。圖為女士們訓練間隙,享受休閒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