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產業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什麼

不管你是不是一位跑者,馬拉松都已融入中國人的生活。

近些年,跑步熱潮席捲華夏大地,從南到北、從一線城市到四線小城、從電視直播到網絡媒體,我們都能感觸到它的存在。

據統計,從2010年註冊賽事僅有13場,到2018年史無前例的1300餘場,參賽人數接近600萬人。短短8年時間,中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實現了近100倍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馬拉松運動中來,並將跑步變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2019年中國馬拉松的大幕正徐徐拉開,中國馬拉松能否繼續保持井噴式增長?如火如荼的馬拉松產業到底能給中國社會帶來什麼?

1、 產業價值不可低估

馬拉松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體育賽事,事實上,遍地開花的馬拉松已經成為各城市一年一度的狂歡盛宴,其所帶來的影響力和公眾的參與程度,超出許多體育項目。由於馬拉松賽事彙集的龐大人流,需要衣食住行的支持,除了賽事本身產生的報名費、廣告冠名費、贊助費等收入,還催生出了巨大的消費需求,形成以馬拉松賽事為中心,輻射帶動餐飲、旅遊、交通、零售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鏈條。

對於地方政府而言,舉辦一場馬拉松賽能夠吸引數以萬計的跑者參與,推廣城市形象,還能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促進就業的載體。

而對於贊助商來說,馬拉松運動具有群眾的普遍參與性,加上鋪天蓋地的宣傳,讓馬拉松賽既有觀賞價值,又能與目標消費者進行互動,提升品牌好感度和形象。特別是電視直播的加入,極大地提升了賽事和品牌的曝光度,也成為馬拉松賽事受到贊助商追捧和歡迎的關鍵原因所在。

2012年,由智美體育集運營的首屆廣州馬拉松,開啟了中國馬拉松產業的市場化之路,為中國馬拉松引入了完善的贊助商體系,推動中國馬拉松從過去的政府單方主導向多方社會力量參與的轉變。在其後的數年裡,中國許多馬拉松賽事的曝光度、關注度、賽事規模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如今,中國馬拉松運動已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許多賽事正向朝著完全市場化的目標邁進。2011年首屆舉辦至今的重慶國際馬拉松曾一度遭遇停辦的危機,直到賽事的第八個年頭,依靠全市場化運作,解決2500萬元左右的開銷,開始實現盈利。不久前成功獲得濟南國際馬拉松未來三年運營權的智美體育及其聯合體宣佈,將不用政府一分錢的補貼,採用完全市場化運營的模式解決賽事成本,這些賽事都將再一次帶動中國馬拉松市場價值的升級。

國家體育總局等11部委聯合印發的《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預計到2020年,全國馬拉松賽事場次(800人以上規模)達到1900場,參賽人數有望突破1000萬人次,將由此催生出上千億元的產業規模。可以預見,中國馬拉松帶來的產業價值,仍將遠超我們的想象。

二、城市形象傳播的新載體

有人說,想要迅速瞭解一座城市,最好的辦法就是跑一場馬拉松,通過與城市"腳踏實地"的零距離接觸,感受其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

同樣,對於城市而言, 馬拉松也是展示形象的一扇窗戶, 為了展示整個城市最美好的一面,倒逼著城市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改善市容市貌,提升衛生、交通、消防等應急服務保障能力。比賽日當天,辦賽城市通過電視直播的鏡頭,不僅將自身的中心地標、風景名勝逐一呈現,也將城市的風土人情、精神面貌展示在全國乃至世界觀眾面前。

例如,由中央電視臺與智美體育集團聯合推出的大型主題宣傳活動《奔跑中國》,首創"系列化、主題化、直播化"的傳播方式,將之前鬆散的中國城市馬拉松賽整合成一個鮮明的主題,並用紀錄片的手法,將《奔跑中國》打造成為集馬拉松直播、城市記憶、跑者故事、健康服務等多元化內容為一體的直播節目,帶來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奔跑中國》的出現,不僅讓中國的馬拉松直播更有趣了,也在極力挖掘著中國馬拉松的人文價值。對於許多城市而言,通過中央電視臺的直播鏡頭,推廣自身的文化、自然風光、人文風貌……由此帶來無法估算的隱性價值,這些都將為城市的整體發展注入新鮮活力,提升城市影響力。

三、跑出來的幸福感

2016年,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五大幸福產業"概念。幸福產業的使命不僅是拉動消費增長、促進消費升級,更是要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沒有健康的身心,就沒有幸福的生活。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積極參加各類健身活動,體育已經滲透進了國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其中,跑步作為一項低門檻、低投入的運動項目,不僅能預防疾病,有益健康,還成為很多人釋放壓力的渠道,喚醒突破自我的意識。馬拉松運動在增強人民體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上具備先天優勢。

自國務院46號文發佈以來,國家相繼發佈了《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一系列促進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政策,呈井噴態勢增長的馬拉松賽事數量和參賽人數無疑為國家政策的實現提供了一條路徑。

由此可見,馬拉松正在成為人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都可通過參與運動獲取身體和自我的認同。但更應該看到的是,在讓跑者享受自我的突破的同時,中國馬拉松正在承載著更多的社會責任,發揮凝心聚力的作用,積極傳播健康主流價值觀。賽場上下那些正能量的感人瞬間,激勵著更多人成為正能量的傳遞者。

在眾多的馬拉松賽事中,《奔跑中國》樹立了良好示範效應,它用體育比賽的形式,將形形色色的人群凝聚到一起,將民族文化自信、愛國精神、城市文化、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融合在一起。用奔跑的方式傳播正能量,表達對國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真正將奔跑變成一件幸福的事。

巨大的人口基數、經濟社會持續進步、體育政策利好、城市形象塑造、商業資本湧入、全民健身熱潮、凝心聚力載體,2019年,中國馬拉松產業仍將在"快速路"上一路狂奔。隨著社會各界對馬拉松運動的認識進一步加深,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舉辦馬拉松賽事,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賽事的組織水平、服務質量、市場運作等方面的能力也會越來越高,中國的馬拉松賽事必將更好地服務於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創造更大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