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CBA不和中超一樣採用升降級制度?

月白的中場時間


關注 大嘴贏球,關注更多精彩~

兩個運動的發展規律和賽制不同,不能一味地效仿,否則就是東施效顰了。

首先cba是跟美國NBA的賽制是比較相似,NBA當中肯定是沒有升降級制度。在我們國家的的籃球賽制下,我們國家有兩個獨立聯賽,分別是CBA和NBL。曾經也有NBL球隊升級到CBA例如同曦和四川等球隊。近幾年停止了NBl球隊擴軍到cba.


在姚主席的籃球改革的趨勢下。姚主席說道NBL以獨具眼光的定位,差異化的發展理念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職業籃球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NBl也逐漸在加大自己的的影響力,爭取真正的成為跟cba一樣成為兩個獨立並行的中國籃球聯賽。

所以說NBL是要走自己的一套發展體系;它將區別於cba.獨立的發展進而與cba一道共同發展中國籃球


大嘴贏球



中國籃球聯賽最初是有升降級制度的。1995年中國男子籃球甲A聯賽,就是CBA聯賽的前身,當時有12支球隊參加,聯賽最後兩名降入甲B,甲B聯賽的前兩名則升入甲A。從2004年開始,中國籃球管理中心宣佈甲A擴軍,並直接取消聯賽的升降級制度。2005年正式採取准入制,更名為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CBA)。

2005年,中國籃協出臺了《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俱樂部准入實施方案》,就是今天的准入制。方案規定:在接下來的3個賽季裡,只有具備其中50條准入標準的俱樂部,經中國籃協准入評估小組評估合格,才有資格參加CBA聯賽。兩個必備條件是:1.連續兩年奪得NBL聯賽前兩名的球隊可以申報;2.必須是在工商部門註冊2000萬資金的俱樂部,必須有固定的比賽場館、訓練場館等條件符合,方可申報。

自准入制度實施以來,有如下球隊獲得了升入CBA的資格。

2004年:雲南紅河隊(因為經濟問題在2009年被取消資格)

2005年:東莞新世紀

2006年:浙江廣廈

2008年:天津榮鋼、青島雙星

2013年:四川金強

2014年:江蘇同曦、重慶翱龍

值得關注的是,2008年的NBL冠軍廣東鳳鋁隊被拒之門外,他們是被卡在了投票表決這個階段。當時鳳鋁隊僅僅得到1票,最終聯賽第二名天津隊獲得了10張支持票,以絕對優勢獲得當年的准入名額。

“鳳鋁事件”給CBA聯賽造成的負面影響令人印象深刻,我們不得不對準入制度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產生質疑。


實際上,准入制的一些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某些規定並沒有被嚴格執行。比如:准入實施方案中有嚴格規定,“新選定的主場體育館觀眾席必須達到4000個座位”。實際上,一些球隊的場館座位根本達不到這個要求。

更讓人費解的是,某些球隊近年來長期成績排名倒數,實際上就是在CBA混日子,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糟糕戰績已經影響到了其參加CBA比賽的資格,至今卻沒有受到任何處罰。

CBA的准入制已經實施了十幾年,是否適合目前中國職業籃球發展的需要,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的研究考證。但是,競技體育有其客觀規律,如何保證比賽不失去對抗性,同時也能保持聯賽的穩定性,需要聯賽的主辦方動一番腦筋了。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體育一席談


CBA在甲A時代是有升降級制度的,像足球一樣,甲A和甲B的球隊相互流通,但是每年升降級關鍵時刻,就會出現大量假球滋生的情況,這是公開的秘密。而且升降級的存在,一些弱隊為了不被降級,就會拼命讓主力球員上場比賽,忽視有潛力的年輕球員,使得他們得不到鍛鍊,球隊後備力量也難以成長。於是在2005年CBA取消了升降級。

CBA取消升降級制度,這樣使得各個球隊的贊助商會更加關注球隊發展,會長期投資球隊。球隊會仔細規劃球隊的未來,培養有潛力的球員,使得更多籃球人才出現在賽場上。球迷也會願意長期關注某支球隊,關注聯賽。

CBA沒有升降級的弊端是:中國不像NBA聯賽那樣人才濟濟,職業籃球人口有限,本來還有一個二級聯賽NBL為中國籃球培養人才,由於近些年來沒有升降級制度,NBL比賽動力不足,缺少球迷關注,參賽的球隊也是一減再減。

現在CBA沒有升降級制度,主要是因為:一,NBL球隊普遍綜合實力達不到CBA聯賽的要求,一旦恢復升降級,出現了實力達不到CBA要求的球隊升級,那麼會影響比賽的觀賞性,也會傷害到CBA這個品牌。目前國內NBL聯賽和CBA聯賽水平差距大,即使NBL冠軍球隊也很難和CBA一些弱隊相比較。二,裁判職業化制度仍未完全形成。NBA比賽裁判都是全職的職業裁判,而CBA裁判有些是大學體育老師,所以存在執法尺度不一,執法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首先談談CBA和NBA的差別。

CBA的球隊和中超的球隊一樣,都是梯隊建設,自己有自己的青年隊,自己培養自己的球員,而NBA得益於美國全國範圍內濃厚的籃球氛圍,良好的群眾基礎,不需要各個球隊自己培養年輕人,靠選秀招人就行。



既然說到了選秀,那麼請問,CBA的選秀能招到好球員嗎?選秀這麼多年了,現在還有幾個狀元能打上球?

所以,CBA學NBA就是東施效顰!還不如老老實實做好自己青年隊的建設。

再說說我覺得引入升降機制度的好處。一則可以讓投資方有繼續投資做下去的動力,要不,NBL的曝光度低,投資既收不到客觀的回報,又不能給自己的企業做好廣告,誰還願意長期堅持呢;二則可以增加聯賽激烈程度,完全可以在前十二名打季後賽爭冠軍的時候,後八名打降級附加賽,同樣緊張刺激!不至於季後賽的時候,後面的球隊沒事幹了,也防止了排名靠後的球隊破罐子破摔混日子!


小西瓜3079


有趣的話題,CBA為何不學習中超採用升降制度?這個說來問題可就太多了,兩個聯賽之間差別太大,制度,賽程,比賽方式,球迷基礎。。

首先比賽方式大不同,中超升降制度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各只俱樂部積極備戰,形成競爭力,促進共同持續進步發展。但CBA不一樣,因為球員流動性大,CBA每年戰績排名波動很大。


籃球比賽場上只需5個人,勝負可能取決於1-2名核心球員。如現在CBA的外援,基本主宰了比賽的勝負,放眼CBA,外援強的隊伍戰績就好。外援場均得分在30+!

當戰績波動大之後,可能會出現上一賽季冠軍,下一賽季直接降級到乙級聯賽!

其次目前國內的幾乎聯賽制度都是從外國引進的,當然也包括CBA和中超。中超學的是歐洲聯賽制度,CBA則學的NBA,歐洲聯賽是有升降制度的,NBA是沒有這制度的。

像其中的意甲聯賽是從1898年開始的,那時候我們還是在光緒24年!NBA是從1946年開始正式成立,我們新中國還沒成立!

國外研究這麼多年沒變的制度,我們拿什麼變?


愛籃球愛Live


看自己的球,求同存異,不一定非要說服誰。 足球不太懂,就籃球來說,CBA和NBA天差地遠,很多人不需要崇洋媚外就有足夠的不喜歡CBA的理由。 水平差距是不用說了,差了不知道多少個檔次。進不了NBA的或者NBA邊緣球員來了CBA一個個天神下凡一樣,各種刷分。NBA是天下最強的籃球選手盡在三十隊中,看NBA的比賽和很多其他項目的最頂級賽事一樣,能夠看到那些接近甚至超越人類極限的運動之美。看慣了這個以後再看CBA的比賽,很難被場面爽到。那些決定比賽精彩程度的要素上樣樣都有非常明顯的差距,真心提不起勁來。 當然水平並非決定一個賽事是否受歡迎的唯一原因。NBA的水平無疑是輾壓NCAA籃球的,在美國,論關注度最高的籃球賽事,NBA還真不敢在NCAA面前裝大。日本棒球聯賽NPB貴為日本第一、世界前十市場規模的職業體育聯賽,收視率要被一群高中生的甲子園棒球轟成渣。但問題是和NBA比一個職業體育應該做到的其他方面還不如比水平呢。 聯賽長度被壓縮到三四個月,給這個讓路給那個讓路。遲遲不引入規範可操作的轉會規則,堅持按人販子和黑社會的規矩辦。轉播質量低下,和NBA一比完全業餘。差勁的技術統計,運氣好比分還是對的,運氣不好連比分都和現實對不上。籃協和裁判多次明顯操縱比賽愚弄觀眾智商。除了少數幾隊以外,根本不重視和球迷的紐帶,少有社會活動。球員被人過了回身耍掃堂腿想廢人。水平有強有弱這個不怪你,但是其他方面都跟正路反著來是怎麼個事情?論重視聯賽質量和尊重球迷,別說NBA了,CBA連韓國的職業電競聯賽都不如。 所以這種比賽,不是到了一定程度的球迷,對籃球沒感情,是不會在意這種次級又次級的聯賽的。真到一定程度,對籃球著迷了,看這種偽職業聯賽又太傷感情,替籃球不值。這時候剩下的也就鄉土意識了,”我是XX人,我得看XX隊的比賽“,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義務信這個。 我們也希望有一天在身邊就有一個聯賽,不論是職業的也好,學生的也好,能夠帶給所有觀眾感動與夢想,值得全情投入的體育賽事。目前CBA離這個標準還遠,包括我在內許多人並不喜歡看,這點自由還是可以有的吧?有題主這樣的觀眾是CBA的運氣,希望以後的歲月裡它能越來越好,把更多像我們這樣想法的人轉變到題主那邊去。


用戶4206355499


學習NBA是一方面,主要還是保八一隊。八一隊是軍隊編制,隊員必須是軍人。就這條規定,註定了八一隊不能引進外援。但八一隊是中國的傳統強隊,國家隊的主力隊員八一隊最多,假如都沒有外援的話,誰也打不過他。如果採取升降級制,八一隊很難在CBA立足,降級了,八一隊員的軍人身份又不能隨便退伍轉會,在乙級隊又得不到很好的鍛練,這對中國的籃球事業無疑是很大的傷害。好在CBA也有季後賽之爭,雖然沒有升降級制,也並不影響CBA比賽的激烈程度和吸引力。我認為這才是CBA不學歐洲升降級制,而學NBA季後賽制的主要原因。


龍吟方澤


專業的籃球隊數量有限 另外採用的是nba的賽制 也就沒有升降級制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