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角是把雙刃劍

广角是把双刃剑

不少攝友拍風光時都喜歡用廣角乃至超廣角鏡頭來記錄壯美遼闊的場景,卻忘了廣角鏡頭是一把 “雙刃劍”——它會帶來一些如影隨形的負面效應,需要你在拍攝前期和數碼後期環節採取針對性手段來消除這些不利影響。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吧:

广角是把双刃剑

點評:這是一張貝加爾湖風光,由於高緯度的氣溫起伏大,湖面的冰層形態往往十分特異,是絕妙的風光攝影題材。作者使用 17mm 超廣角拍攝,試圖在畫面中同時囊括遠景的人與湖岸、以及包括更多的前景碎冰。

這個思路整體上是合理的:在空曠荒涼的環境中,加進一個人往往會成為 “點睛之筆”;同時左側湖岸峭壁則間接交代了場景的具體地貌。然而,照片的最終效果卻讓人一眼看去覺得既 “亂” 又 “空”。

前景的碎冰太多太雜,讓觀眾第一眼看去彷彿置身玻璃回收廠;另一方面,照片的主題空洞,很難將觀者的視線吸引停留在一個或兩個明晰的局部重點。

那麼,這張照片出了什麼問題呢?我們先來看一個同樣是 “冰湖” 主題的正面例子吧:

广角是把双刃剑

這張《破冰者》拍攝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蘇比利爾湖岸。接同樣的碎冰場景、類似的光線條件、都採用了人物作為點睛,然而這張照片選擇了 35mm 的小廣角,在構圖上也做了更精心的設計。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Lake Baikal》這張照片的 “亂” 與 “空”?很可能就是風光攝影愛好者中一個常見的誤區:越 “廣” 越好。

廣角、超廣角固然有氣勢磅礴的特點,其實也是一把 “雙刃劍”:應用得當時縱深震撼、廣闊壯觀、焦點明確。應用不得當,則廣而空洞,亂而遊離。

回到這張《Lake Baikal》上來,這張照片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 主要問題

前景不實

前景是廣角風光的 “靈魂”。由於廣角透視誇張的 “近更大,遠更小” 的特性,前景既佔到畫面的很大一部分面積,又是體現整個縱深的核心元素。前景不實,是廣角片的致命瑕疵。

广角是把双刃剑

作者在拍攝時可能是因為手持的限制,使用了 f/4 的光圈來達到 iso 100 前提下 1/15s 的快門。大光圈支持良好畫質的同時,卻帶來景深不夠的的嚴重副作用,造成前景模糊。

如果筆者在現場,又沒有三腳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提升感光度到 iso 1000 以上,來使用小光圈,不讓前景 “發虛”,因為現在的相機普遍高感成像不錯,而且後期軟件的性能提升也讓後期降噪的效果越來越好。

一句話,一張有些噪點但清晰的照片永遠比一張糊的或虛的照片有價值。

中景無重點

一個好的中景能起到承接前景和背景的作用。該片的中景佔了畫面近 1/4 的面積,並且其中的元素成為照片中信息含量最大的部分。

广角是把双刃剑

可惜的是作者構圖時,並未對這個重要區域進行精心的選取。更具體的說,沒有能對局部碎冰的形態和排列做足夠仔細的觀察和安排。

觀眾一眼看去,對中景的印象可以用簡單的三個字概括:很多冰;然而閉上眼後卻完全回想不起其中任意一塊的形狀特徵。

遠景焦點分散

該片的遠景包含了兩個重要的視覺焦點:人和湖岸。這兩個焦點雖然所佔面積小,但對作品的昇華卻意義非凡。

广角是把双刃剑

可惜的是由於角度和抓拍時機的問題,這兩個遠景視覺焦點在畫面中如同織女牛郎,相隔甚遠。造成的影響則是觀者的視線不得不左右遊離。

天空面積過多

在拍風光時,一般都要考慮天空部分所佔的比例。片中天空的面積佔了畫面的近一半,然而卻又是整張照片最無信息量的部分。

广角是把双刃剑

當時的拍攝場景既無漂亮的雲彩、也沒有火紅豔麗的餘暉,而是一個徹徹底底的 “光板天”。

其實就這個場景來說,天空漂亮與否並不重要,因為該場景的重點和精華本來就不在於天色;但既然天空既無信息量又不美觀,在構圖時就應當進行壓縮。

2. 改進方案

綜合以上幾點點評,這張照片最大的遺憾在於構圖。構圖是攝影前期的重中之重,也是後期最難彌補的部分。可以通過這些手段來針對性地解決:

克隆工具解決焦點分散問題

首先為了解決視覺焦點分散的問題,筆者使用了克隆(clone)工具將遠景的人和湖岸峭壁分別向畫面中心做了平移。這使得兩者之間的呼應更為明顯,也將它們推到了畫面更為顯眼的位置。

广角是把双刃剑

在做大範圍、大幅度的克隆時非常容易產生複製過去的物體和原本週圍的環境之間的過度過於突兀。

筆者這裡的解決方法是建立一個新的圖層進行克隆,然後通過黑色蒙板部分遮蓋這一新圖層來還原、修復過度邊緣的像素。左側湖岸峭壁的平移難免會造成畫面左邊界跟著移動,左側” 露餡 “的部分在之後將被剪裁掉。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步後期大費周章的克隆,完全可以通過前期一個簡單的鏡頭角度調整來完成——作者只要將機位向畫面右側移動一段距離,便能縮短人與湖岸峭壁之間的距離。

自由變換工具壓縮天空

針對 “無趣” 天空部分過多的問題,我們需要壓縮天空比例,使當前位於畫面中間的地平線提升到上部 1/3 左右的位置。

广角是把双刃剑

要達到這一目的,可以使用 PS 裡的自由變換(Free Transform)工具,將照片沿縱向做了一個整體拉昇,將部分天空拉出畫面。

但是,這種大幅度的後期拉伸容易對照片的畫質有所損傷,也往往造成太過誇張、脫離現實的形變。而如果在前期環節,這種比例上的改變完全可以通過前期壓低機位,鏡頭仰角向下來輕易獲得。

經過這一步調整,照片變化如下:

广角是把双刃剑

拉昇後的照片構圖上已然脫胎換骨。而遠景的人由於較小,拉昇所造成的形變也不算太明顯。

不過還有一個小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畫面的左重右輕:由於左側湖岸距離近顯得高,而右側湖岸距離遠從而整體顯得很平很矮。

變形工具局部 “增高”

為了解決左重右輕的問題,可以使用 PS 的變形(warp)工具,將右側遠處的湖岸進行了局部 “增高”。

需要提醒的是,變形工具極容易引起形變部分和周圍像素之間形成 “斷裂”。筆者的做法是蓋印一個新的圖層;在新圖層上做形變;最後通過部分遮蓋新圖層的蒙板來修復出現的斷裂和突兀的過度。

广角是把双刃剑

經過以上修改,照片的構圖改進已經定型。再做幾個小的潤色操作來錦上添花:

色彩上降低了整體的藍色飽和度。儘管日落後或日出前有自然的藍調,但原圖的藍太飽和有點不自然,也影響冰塊晶瑩剔透的質感表達;加亮了前、中景中間部分碎冰的高光部分,以營造一些光感;用亮度蒙板些許提亮了暗部;加了輕微的暗角以進一步強調畫面中心。

最終修正效果如下:

總結

細心的讀者已經發現,在經過一系列複雜繁瑣的後期操作後,最終版的成片在視角上較原片狹窄了不少,更像是 30mm 左右鏡頭所拍攝的。這正是本文要表達的主題:大場景風光攝影並不是越廣一定越好。

究竟選擇多廣的焦段,應當根據地形環境、前景選擇、畫面元素相對位置、天色等多個因素來靈活決定。

另外還有一點不得不說,前期能解決的事情,別留到後期。前期的一分不給力,後期可能要通過五分努力才能彌補回來——而且效果也往往做不到盡善盡美,容易留下諸多痕跡瑕疵、損傷畫質。

與其後期花費無數時間埋頭修改卻又難免露餡,不如前期構圖時多加觀察、思考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