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工作制不是996,是633|史太Long

宋朝人的工作制不是996,是633|史太Long

不管對古人,還是對今人來說,休假,都是人們應當享有的權利。

文 | 吳鉤

最近被“996”的話題涮屏了。我後知後覺,一直不知道996這串數字指什麼,上網查了查,才知道是指一種工作時間制: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時(或不到),一週工作6天。有人問我對所謂的996有什麼看法,我只想說,這是違反《勞動法》的血汗工作制。

還有人問:宋朝人的工作制是不是996?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可以肯定地說,古代的工作制並不是996。

我們先來看公務員的上班時間,《金瓶梅詞話》中有一個細節說:“次日早起,婦人也慌忙起來,與他燒湯淨面。武松梳洗裹幘,出門去縣裡畫卯,婦人道:‘叔叔畫了卯,早些來家吃飯,休去別處吃了。’武松應說,到縣裡畫卯已畢,伺候了一早晨,回到家中。”

《水滸傳》也提到“畫卯”:“次日五更,楊雄起來,自去畫卯,承應官府。”《水滸傳注略》這麼解釋“畫卯”:“各吏於卯時聽唱名已,於冊內己名下各畫一押,此亦古制。”可見畫卯相當於今天的上班簽到。

卯時,大約是早晨六七點鐘。也就是說,古代公務員的上班時間是早上六七點。

那麼下班時間呢?文史學者完顏紹元先生曾有過這方面的考證:按清代《欽定六部處分則例》的規定,京朝官員春分後於申時正“散值”,秋分後於申時初“散值”;又按明代沈周《暮投承天習靜房與老僧夜酌》詩:“臨昏細雨如撒沙,城中官府已散衙。”可知“散衙”的時間為“臨昏”。古人說的“散衙”、“散值”,即指下班,申時約為下午三四點鐘,因此,“可以推度,早晨6 至7 時報到,下午3至4 時回家,從秦漢到明清,古代公務人員每日上下班的時間大抵如此”。

早晨6點上班,下午3點下班,中間刨掉吃早餐與午飯的時間(按兩小時計),古代公務員的上班時間大約是8小時。

在宋代,按時上下班的不僅是公務員,還有官營手工業的工匠。據《宋會要輯稿》載,“軍器所諸作人匠依法辨色入申時放,監造、提轄、幹辦官亦合早入晚出。”兵工廠的工匠與管理人員都是天亮(辨色,約五六點)上班,申時下班。不過在天氣炎熱的夏季(從農曆五月初一到八月初一),工匠的工作量照例要減半,相當於只上半天班。

古人當然也有假日。按宋人慣例,公務員與官營企業工匠每旬都會放假一天,叫做“休沐”,亦即每月有三天的假日。這麼說來,我們可以將宋朝人的工作制概括為633:上午6點上班,下午3點下班,每月休息3天。

宋朝人的工作制不是996,是633|史太Long

看起來宋朝人的假日數量要比我們的少得多。且慢得意,除了旬休,宋朝公務員還有大量法定節假日,據宋人筆記《文昌雜錄》,“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慶節、上元節同;天聖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聖節、臘各三日;立春、人日、中和節、春分、社(春社)、清明、上巳、天祺節,立夏、端午、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社(秋社)、秋分、授衣、重陽、立冬,各一日;上中下旬各一日。……百司休務焉。”可知宋代一年當中法定節假日有76天,加上36天旬休,總共可休假113天(其中七天長假有五個,分別是春節、元宵節、寒食節、天慶節、冬至),與我們現在的節假日天數是差不多的。

不要以為只有官員才能享受節假日,在宋代官營手工業坊場中,僱傭工人也是有節假日的,一年大概可以休假60天,包括每月三日的旬假,以及元旦、寒食、冬至、聖節、請衣、請糧、請大禮等節假日。

不管對古人,還是對今人來說,休假,都是人們應當享有的權利。

來源|南都週刊

END

轉自我們都愛宋朝(ID:wugoudasong)。一個講述宋朝故事、發現大宋文明的訂閱號。小南的小夥伴。歡迎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聯繫原公眾號。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覆「小南」試試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