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的文字差別有多大,進來看看

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的文字差別有多大,進來看看

我認為七國文字的之間的區別,甚至沒有【大陸的簡化字】和【港臺繁體字】的區別大。

今天,恐怕只要初中文化就能很好的識別繁、簡體吧?我這樣的「民科」花點精力和時間,都能讀懂戰國文字。

那你要問,為什麼漢代的人連戰國時代的《壁中書》不認識呢?而且連文字學家許慎都不認識六國文字?

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的文字差別有多大,進來看看

漢代人不認識戰國的字,李學勤先生很輕易的釋讀出來了,而且進行了神推測,這說明什麼問題?

第一,說明古人不認得,不等於我們不認得。今天我們對古文字的認識全面超越漢代以後,任何一個時期的古人。

第二,戰國文字沒有那麼「天書」,別說李學勤這樣專家,我都能認出來。那麼,戰國時代的一個知識分子:蘇秦、張儀、韓非子,認得幾國文字不是很正常嗎?

秦始皇統一之前,七國的文字差別有多大,進來看看

先秦之前,像是從甲骨文到金文這種有巨大美化類型的文字不好怎麼懂,脫胎於金文的六國文字由於交流頻繁,所以也只是大同小異,特別是對於那些經常遊走於各國之間的人就更容易懂了,但是也得正視秦始皇統一文字的意義,這是對我國曆史有巨大的積極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