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新零售競爭加劇 百果園強勢進軍線上生鮮平臺

近年來生鮮零售行業風起雲湧,但不乏許多新入局者沉沙折戟、鎩羽而歸。據悉,4月16日,美團旗下小象生鮮位於常州、無錫的門店即將關閉。而至於關店原因,美團相關負責人暫未給出回應。但自2019年以來,以互聯網領頭的生鮮新零售業態因為競爭者突增,開店遇阻等原因已經漸漸舉步維艱。

四月中旬,開業不足半年的小象生鮮常州多家門店宣佈將於4月18日停業,其無錫店也被曝將要停業。據當地媒體介曝出的一則閉店函件顯示,小象生鮮位於常州市鐘樓區、武進區、新北區的三家店將於4月18日起全面停止營業,此次關店屬正常業務調整,將涉及34名員工受到影響,關於員工安置及預付卡退卡也會有相應解決方案。小象生鮮是美團孵化的生鮮新零售業態,主打生鮮餐飲、即時配送等新零售服務。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美團強項一直在線上,缺乏線下運營基因,開業不長的時間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單量太少、懸掛鏈不運行等。


生鮮新零售競爭加劇 百果園強勢進軍線上生鮮平臺


按照美團此前規劃,小象生鮮定位於優質便利的生鮮超市,通過“越快越新鮮”來更好的服務消費升級家庭。希望能把生鮮零售與自己本來具有的即時配送、精準流量、大數據、研發技術等能力融合。在流量方面,小象生鮮可以與美團旗下餐飲、外賣、共享單車、電影、打車、休閒娛樂等各業務板塊之間聯動,美團本地吃喝玩樂購的精準流量將為線下導流,形成線上線下互動的效應。在大數據方面,依託美團和大眾點評對“吃”的研究和累積的餐飲大數據,也有助於小象生鮮精準選品,智能補貨,精準會員營銷等。不過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是存在差距。

缺乏線下運營基因、供應鏈薄弱、配送成本高昂、管理人才短缺等都是生鮮新零售存在的普遍問題。從小象生鮮常州店的大眾點評記錄可以看出,消費者對其評價褒貶不一。問題主要集中在商品的售價貴、加工費高、海鮮產品不新鮮、配送範圍頻繁變動、服務態度不好等問題。除小象生鮮也關停門店調整戰略外,蘇鮮生北京門店已經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停業調改,7FRESH近日也經歷高管調動、開店停滯等情況,而“領頭羊”盒馬在曝出標籤門、過期商品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後也在調改,今年初宣佈正在試水多種新的小業態模式。

零售業專家胡春才表示,餐飲+零售模式目前確實遇到不小挑戰,特別是一些社區網點。此前盒馬CEO侯毅也直言餐飲+零售模式的“坑”,餐飲最主要的一個問題是很難產生足夠的坪效來支撐門店的租金、人工等成本。所以即使有若干家店能有不錯的表現,但是要再推廣到其他商圈和市場的時候就會面臨很大挑戰。另外,線上運營跟實體零售還是很不一樣,線下門店現場的整體運作相對要更復雜,電商和互聯網企業在生鮮供應鏈上也很難構築優勢。

正在各大電商在生鮮類的泥沼中苦苦翻滾時,4月16日,百果園在北京舉行了“百果園大生鮮戰略”新聞發佈會,宣佈正式進軍生鮮領域,併發布了百果園集團獨立生鮮平臺“百果心享”,涵蓋“心享商城”、“心享會員”兩大業務線。百果園創始人、董事長餘惠勇圍繞“我們為什麼要做大生鮮、我們憑什麼做大生鮮、我們究竟怎麼做大生鮮、我們究竟有什麼樣的目標”四大塊發表精彩演講。會上餘惠勇指出自己的三大優勢:第一,會員優勢,這些會員是基於對百果園長期信任所建立的優質會員,現在已經有四千多萬,這可以給百果園帶來非常多的低成本的客流量; 第二,店倉一體化模式,現在百果園有3700多個網點,這些網點可以支撐生鮮商品的最佳交付模式,最佳交付模式應該是貼近社區的一店一倉,不同於店模式和倉模式,百果園是店倉一體化模式,也就是說這接近四千家門店就是百果園免費的倉,這會帶來我們極高的效率,別人要花很多錢建倉,百果園是零成本的倉,是帶來流量的倉。 第三,供應鏈優勢,從2003年開始到現在百果園在供應鏈上已經有了很深的積累,這個積累的關鍵是在生產端,所有的生鮮商品都會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無論營銷與模式怎樣,最終供應好產品給到顧客才是根本,好產品是種出來的,是養出來的,是生產出來的,不是選出來的,所以供應鏈的核心是生產端。

其實無論蘇鮮生還是小象生鮮的背後主體都不是生鮮起家,如今進軍生鮮行業,相當於外行PK內行,相比之下百果園做線上生鮮具有相對優勢,但如何實現盈利也是百果園需要面臨的問題,畢竟生鮮類不同於其他品類,如何充分發揮生鮮的引流作用進而實現在其他品類上盈利或許是百果園發展大生鮮的突破點。

關注微信公眾號:水果觀察( ID:Fruit_observer )獲取更多行業資訊及行業深度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