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需趁早,帶你重溫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看世界需趁早,帶你重溫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2019年4月15日傍晚,八百餘年的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教堂標誌性的尖塔在烈火的焚燒中墜落,內部也是損傷嚴重,幸運的是巴黎聖母院祭壇和十字架在火災中得以倖存,包括荊棘王冠在內的部分珍貴文物獲救。

火災發生後,無數的巴黎市民和遊客聚集在塞納河的河岸上,震驚的看著大火吞噬著這所全世界最著名的教堂,他們都在祈禱上帝拯救他們心愛的巴黎聖母院。其實不僅法國人民,即使在我國雖然很多人並未親至,但她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對於學習法語的同學就更不必多說。


看世界需趁早,帶你重溫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就在火災當天,我的朋友圈就被火災霸屏了,大家無不遺憾震驚,突然冒出一個念頭,看世界需趁早啊。

所以,我想著今天和大家來聊一聊發生在巴黎聖母院的人和事:

巴黎聖母院建造於12世紀,她是一座哥特式風格基督教堂,位於塞納河的西堤島上,是整個巴黎的市中心,也是老巴黎的精神與文化象徵,聖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是“我們的女士”,這位女士不是指別人,正是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


看世界需趁早,帶你重溫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12世紀路易七世時期,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建造一座宏偉的教堂,這一修就用了快兩百年的時間,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時期,教堂的大部分財寶都被破壞或者掠奪,聖母院變得千瘡百孔,1844年開始修繕工作,由歷史學家兼建築師奧萊·勒·迪克主持,重現了巴黎聖母院久違的光彩,整個工程維持了20多年,修繕了尖頂和聖器堂。

2013年聖母院迎來了興建850年的週年大慶,而就在2019年,巴黎聖母院迎來了這場大火,燃燒持續了4個多小時,儘管聖母院內部重要文物得以救出,然而由於其主體建築是木質結構,屋頂在大火燃燒後崩落,玫瑰花窗也被燒燬。據稱聖母院的重建工作可能要長達幾十年的時間,想要再見她的輝煌或許只能漫長的等待了。


看世界需趁早,帶你重溫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其實無論是多麼恢弘的建築都不可能是不朽的,但是她卻可以承載無數歷史的記憶碎片,我們無論是旅遊還是互惠。在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感受她的歷史,品味她的文化,這些才是精髓所在,這些才是經過沉澱的收穫。

1239年,號稱“聖路易”的路易九世國王將荊棘花冠放在聖母院,並在這裡舉行了加冕典禮。

1455年,經過英法百年戰爭洗禮後,教廷在此為聖女貞德召開平反訴訟會,為遭以火刑處死的貞德樹立雕像,從此後人尊稱為“聖女貞德”。


看世界需趁早,帶你重溫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1789年,在巴黎聖母院的風雨飄搖中見證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看世界需趁早,帶你重溫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1804年,拿破崙在此加冕,留下了那幅經典的他拿起王冠戴在自己頭上的油畫。


看世界需趁早,帶你重溫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1944年,二戰結束,戴高樂將軍在此感謝聖母庇佑法國光復


看世界需趁早,帶你重溫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


正如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中所說:“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麼樣的摧殘?關於這一切,關於古老的高盧歷史,關於整個哥特式藝術,現在還有什麼留存給我們呢?”珍惜眼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