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攀登珠峰為原型的《攀登者》,真實比電影更燃!

新中國建立之初,中國亟須在各方面證實自己的力量。登山是眾多率先發展起的運動項目之一。

1955年初,蘇聯全蘇工會中央理事會向中華全國總工會(全總)發出了一份邀請,希望全總能派人去蘇聯學習登山技術。5月,全總派出了4個人奔赴蘇聯的外高加索,許競、師秀、周正和楊德源,他們成為了新中國的第一批職業登山運動員。

次年的3月,中國登山隊開始組建,他們的最初訓練基地,在北京西郊八大處。當年4月25日,這支名為中華全國總工會登山隊的隊伍在隊長史佔春的率領下,登上了3767米的秦嶺太白山主峰,完成了自己的首次登頂。

以後的數年,他們與蘇聯運動員一道,陸續攀登了慕士塔格山(7546米)、公格爾九別峰(7530米)等,在1957年獨立登上了7556米的貢嘎山頂峰,這一成功,為3年後的登頂珠穆朗瑪峰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何選擇在1960年攀登珠峰?

成立僅4年的中國登山隊,去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而且是從人類從未上過的北坡,這與當時的國內外的政治環境密切相關。由國家體委編著、武漢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登山運動史》一書詳細披露了這一過程。

在1958年,蘇聯登山協會致函中共中央和蘇共中央,請求組織中蘇聯合探險隊,爭取在1959年3月至6月間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

就在這一年6月,國家體委正式成立中國登山協會,將原來隸屬於全總的中國登山隊及全國的登山運動統一管理,下設科學研究委員會和技術指導工作委員會,制定了登山學會章程、五年規劃和運動員等級標準。攀登珠穆朗瑪峰第一次被提上議事日程。

本來按照中蘇雙方的協議,1958年,中國登山隊派出兩批運動員到蘇聯受訓,1959年5月間中蘇聯合登珠峰。兩批共46名中國運動員如約到了蘇聯,且與蘇聯運動員一起登上了列寧峰等。但是到了1958年12月,中國西藏地區開始爆發叛亂,預計次年5月中蘇聯合登珠峰不得不中止。

後來中國向蘇聯方面提出,將登珠峰計劃改在1960年,但蘇聯卻建議推遲到1961年。於是,國家體委決定,仍按原定規劃,在1960年春單獨從北坡攀登珠峰。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這樣的登山活動早已超出了單純體育運動的範疇,成為了一次顯示國家實力的行動。

以國家的名義登頂

為了保證這次登珠峰成功,從政府、國家體委到登山隊的每一個運動員及工作人員,付出了經年的艱苦努力。從1958年10月開始,登山隊各類人員160餘人以國家體委參觀團的名義分批進藏,訓練對高山惡劣自然條件的抵抗能力和冰雪作業技術,然後又攀登了一些7000多米的山峰。

攀登珠峰所需的物資有近百噸,達200多種,政府特別為登山隊準備了兩架飛機,並抽調大批工人完成了定日機場的修建、從日咯則到登山大本營修築起長達380公里的公路。氣象工作者在大本營建起的氣象臺,相當於一個省級氣象臺的規模。

1960年2月,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正式組成,隊員們來自全國各地各個行業:工人、家民、解放軍、教師、學生、機關幹部和科研人員,全隊共有隊員214人,雖然最後登頂的只有3人。他們的平均年齡24歲。

在主力隊員登頂之前,為保證他們不致體力過早消耗,登山隊先組織了先遣隊,建立起大本營及位於5400米、5900米和6400米的三個高山營地,隊員們把幾千公斤的高山裝備、食品和燃料等先行運到這些營地。這支先遣隊就有192人,他們的名字都沒有出現在後來登頂成功的新聞裡。

在正式登頂之前,登山隊員們先進行過三次高山行軍,一方面為適應高山環境並選拔登頂隊員,一方面也運送一部分物資到更高的營地。高山行軍本身也非常艱苦,第二次高山行軍,到達7000米處的隊員汪璣因嚴重高山反應而犧牲。到了4月25日,登山隊又組織了第三次高山行軍,共55名隊員參加分成四組,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作為支援,負責修整路段、護送病號、運送急需物資、在7007米和8500米建立四號營地和突擊營地,只有第四組的10人,任務是突擊主峰。而這一次,又有隊員邵子慶在7300米附近因嚴重高山反應而犧牲,全隊有25人不同程度凍傷。

5月17日,登山隊開始了第四次高山行軍,這一次的目標就是突擊主峰。

5月24日上午9時,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和貢布四名登頂隊員開始向主峰進發。中午12點時,他們到達“第二臺階”,這座4米多的巖壁竟然花去他們3個小時,是劉連滿用身體做“人梯”將隊友屈銀華託上去才最後登上去的。結果劉連滿體力透支,只得留在了8700米處。

晚上7時,剩下的3名突擊隊員決定繼續摸黑登頂。氣象預報25日天氣將變壞,這恐怕是他們最後的機會。後來他們在自述中這樣回憶:“更主要是想到了黨的指示和六億人民的希望。所以決定只有前進不能後退,不能錯過時機,不拿下頂峰誓不回頭。”

這三個人,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在1960年的5月25日凌晨4點20分才終於到達頂峰。他們帶上去的除了一面國旗,還有一座毛澤東的半身塑像。

中國登山隊首次登頂珠峰後,又在1964年登上希夏邦馬峰。此後,文革到來,中國的登山運動陷入停滯。

直到1972年,中國登山隊重整旗鼓,準備再度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

對於再次登珠峰,中國登山隊是雄心勃勃的。1966年時,他們曾準備在1967年再攀珠峰,而且要一舉上去22人。因為這個數字將超過美、印、英、瑞等國曆來從南坡登頂的總人數。後來還有過其他幾種設想:登頂16人,這樣將超過美、印登頂人數的總和;登頂10人,這樣可以超過印度。1975年,再次攀登珠峰的隊伍組成,共299人(其中登山隊員125人,包括女隊員38人)。西藏自治區還派遣了80名解放軍戰士和55名農民工加入了這支隊伍。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隊員共9人成功再度登頂,其中包括了一名女隊員:藏族運動員潘多。他們還在地球之巔上樹起測量覘標,測得珠峰的精確高度為8848.13米。

“他們登上了過去被認為是做不到的(珠峰)北坡。”“這一成就將永遠作為登山探險上的里程碑而載入史冊”,當時英國登山界這樣評論道。中國登山隊更成為億萬中國民眾的英雄,一種精神樣板。


以攀登珠峰為原型的《攀登者》,真實比電影更燃!



2018年末,日喀則市定日縣珠峰管理局宣佈,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珠峰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旅遊,繼宣佈關閉珠峰大本營的遊覽,相信這一消息對很多人造成了很多遺憾,可是暫時的關閉是為了更好的保護。


以攀登珠峰為原型的《攀登者》,真實比電影更燃!


每年夏秋季節,是西藏的旅遊旺季,很多人都認為,既然到西藏一趟不容易,那不去珠峰豈不遺憾?最終,合影了,炫朋友圈了,人離開後,卻留下了滿地的垃圾和生活廢棄物。珠峰大本營條件艱難,所有住宿都是政府搭建的帳篷,所有生活物資全靠外部補給,可帶上去容易,卻鮮少有人能把用過的塑料袋,飲料瓶等生活垃圾帶下山,再加上一些登山者為了挑戰極限,而留下的大量睡袋、氧氣瓶等各種非生物降解的登山設備,令珠峰好似一個垃圾場。。。

另外,這次關閉大本營也非網傳的永久性關閉,也請大家不要跟風謠傳。這次關閉只是自治區組織統一清理這些垃圾,還珠峰一片淨土,讓我們耐心等他重新開放的一天。


以攀登珠峰為原型的《攀登者》,真實比電影更燃!


阿米羅羅俱樂部組織的阿里南線和大環線活動中,珠峰行程也受其影響,將珠峰參觀地由原來的大本營改為絨布寺。雖有遺憾,但也是無可奈何,讓我們共同期待珠峰大本營重新開放的那一天!


以攀登珠峰為原型的《攀登者》,真實比電影更燃!


上圖為從絨布寺角度望去的珠峰景觀,其實景色一點都不差呢,珠峰仍然清晰可見。而且,之前住在珠峰大本營,海拔高,條件差,很多隊員反應休息不好,睡不著,更改後,我們改住老定日縣城,條件也會大大改善。

相關阿里線路詳細說明,請戳:

2019,阿米羅羅四大經典線路排期已經全部出爐,我們期待您的光臨,讓我們一起去看最美的西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