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瀚:都市圈將形成“一超多強”格局|地產大V聚焦都市圈

江瀚:都市圈将形成“一超多强”格局|地产大V聚焦都市圈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江瀚

高級戰略研究員,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上游財經智庫專家顧問,新浪財經意見領袖,烽火臺資本特約經濟學家,專欄作家,二十餘家財經媒體特約評論員與撰稿人。

“我一直認為在城市買房,就像投資城市的股票,只有你對城市的未來發展有信心,你才會選擇在這裡買房。”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江瀚認為,從都市圈對人口的吸引力角度講,房價低的城市更有吸引力,比如成都,而房價高的城市要想辦法疏解房地產市場的壓力。

以產業為基礎發展都市圈

“一小時通勤圈讓城中心不那麼擁擠,可以緩解很多社會問題。”江瀚非常看好都市圈概念。

以前城市功能都聚集在一個城市,城市越來越大,造成了擁堵、高房價、成本高等問題。江瀚認為,都市圈的核心是城市功能分攤,中國城市不斷變大,很多城市都將面臨這個問題——衛星城要承擔一部分城市職能。

“以現代化交通工具為核心,將一個區域內的城市聯通起來,在一個小時或者一定時間內,相互形成溝通和功能分攤,最終形成一整套的城市體系。”江瀚認為,從學術角度看,這是都市圈的核心價值。

以北京(樓盤)為例,它把很多重工業遷到唐山(樓盤)和廊坊,這等於是資本和技術賦能。北京已經形成了衛星城效應,通州副中心和雄安新區等可以有效緩解城市內部不平衡和城市矛盾。

其他都市圈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北京的都市圈發展很完整。”江瀚認為,都市圈是城市內部矛盾疏解機制,同時

對周邊城市進行經濟賦能。

目前,都市圈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未來將如何發展?江瀚的建議是各大都市圈根據核心業務和產業發展情況,以此為基礎,不斷提升產業集聚能力,形成產業聯動效應,甚至於形成驗證模型,從而推動整個產業一體化發展。

在江瀚看來,核心產業的不同使都市圈產生差異。以中國當前發展最成熟的三個都市圈為例,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樓盤)是經濟中心,而廣州(樓盤)和深圳(樓盤)是創新和貿易中心;與此相對應,這些城市也具備不同的產業結構,像京津冀以重工業為核心,長三角相對而言是中輕工業,珠三角更多的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

都市發展的六大要素

都市圈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江瀚總結了影響都市圈發展的以下六大因素。

第一,都市圈發展的核心基礎要素是交通。把都市圈的路程時間壓縮在一小時內,這是使都市圈煥發活力的關鍵。

第二,都市圈發展的重要助力是教育。都市圈發展需要高度密集的人才。為什麼從來不把廣州和深圳拆開單獨說,因為深圳的教育短板非常明顯,深圳大學很好,但並未達到清華北大的水平,廣州雖然相對弱一些,但它實際上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和教育資源。

第三,都市圈發展離不開互聯網基礎設施——

帶寬資源。高度公路不僅僅是路上的高速公路,還有信息的高速公路。要發展都市圈,需要信息主幹網的建設,中國各個地區的互聯網主幹網建設水平差距還是非常大,對企業來說,大數據傳輸、雲計算需要足夠的主幹網支點。以張北為例,BAT都在這個地方建設數據中心,而沒有放到其他地方,原因就是這個地方有主幹網。

第四,房地產是都市圈發展的重要支柱,而房價是吸引人的重要因素。都市圈之間在互相比拼吸引力,人口是自由流動的,在戶籍放開的背景下,哪個城市更能吸引人才,哪個城市就有發展。顯然,房價低的城市更有吸引力,比如成都。對於房價高的城市,江瀚建議想辦法疏解房地產市場的壓力,在他看來,北京之所以在北三縣進行佈局,其實也很明確,因為市區房價太高,吸引的人才根本承受不了市區的房價。

第五是物流體系,即物體和商貿的流動。物流體系是否健全和完善也是影響都市圈發展的關鍵因素。江瀚舉例說明,為什麼沿海城市能夠作為都市圈的核心,因為海運是最便宜的物流方式。區域經濟學有一個觀點,為什麼日本和倫敦能成為最先崛起的兩個國家,因為它們的任何一個城市都有四通八達的海運。

最後一個影響都市圈發展的要素是資金流,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發展下去,哪個區域能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哪個區域就能得到更大的發展。江瀚認為,北京、上海都是金融中心,廣深有香港的金融支持,因此這些都市圈發展最成熟。

“都市圈不是說建設多少CBD或高新開發區就能解決,它需要以上六點要素的匯聚。”江瀚總結到。

都市圈將形成“一超多強”格局

以產業為基礎,以交通、教育、互聯網基礎設施、房價、物流、資金流為要素,都市圈的未來會呈現什麼樣的發展面貌呢?

“一超多強”的格局,這是江瀚對未來都市圈發展的判斷,“超”是指北京,“多強”是指北京之外的次級都市圈,都市圈的發展層次會逐漸清晰。

江瀚認為,都市圈將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北京,它會成為都市圈的超級核心;第二梯隊是“多強”,即北京之外的次級都市圈,包括長三角、珠三角和閩東南都市圈。餘下包括成渝在內的十幾個都市圈屬於第三梯隊。

對於都市圈內的城市來說,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是大城市有可能會更大,不過,對於遠離大城市的偏遠小城市人口可能會慢慢流失,逐漸被邊緣化。江瀚進一步補充。

作為都市圈發展的重要支柱,房地產行業是否會因都市圈發展而房價上漲?

“很難講。”江瀚認為房住不炒是國家已經明確的行業主基調。

在他看來,在城市買房,就像投資城市的股票,只有你對城市的未來發展有信心,你才會選擇在這裡買房。房價受預期影響很大,所有人都預期房價會好,那一定會好,有可能不漲,但肯定不會跌。從這個角度講,城市、房地產、都市圈之間的關係和城市未來發展緊密相關。

都市圈發展對拉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江瀚認為,都市圈將有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的全新引擎。

“日本就是通過都市圈的發展形成了東南亞雁陣,名古屋及東京形成都市圈之後,帶動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並通過輻射亞洲四小龍、中國及東南亞國家形成區域經濟聯動模式。這個聯動模式有可能在中國都市圈上成立。”在他看來,這對行業集中度和產業集聚程度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規律。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