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碎片化閱讀,我們應該做的是要從多角度去看待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可否認,我也會用零碎的時間去瀏覽碎片式的信息,就是我們常說的碎片化閱讀。

對於碎片化閱讀,需要多角度的看待。

更多時候,我覺得碎片化閱讀,應該理解成一箇中性詞為好,這其中不要夾雜褒貶的含義。

隨著社交平臺的出現和發展,我們的生活從此開始進一步呈現出信息化和趨於碎片化,無可厚非,這是時代發展必然的結果。

因為在以前,我們一個人每天獲得的信息量是很少的,所以那時候會覺得信息很珍貴。

而到了如今的信息爆炸時代,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每天會有大量的信息產生,人們接收信息變得越來越便捷和多元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就是信息的數量變得龐大而複雜。

當信息龐而雜,自然而然就會碎片化。在這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裡,每個人的時間都變得寶貴且零碎的時間也多了。

信息碎片化,某種意義上,易於去獲取和閱讀。但這也使得信息變得很廉價,不被輕易珍惜和重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這一定程度削弱了我們思考、信息管理與整合的能力,同時改變了閱讀書本的習慣。

所以,面對如今的碎片化閱讀,我想說的是任何事物都是兩面性的,如何趨利避害,化短處為長處,實現優勢互補,才是我們應該去做的,而不是一味的抱怨碎片化閱讀一無是處。

為什麼每天都有碎片閱讀,卻反而感覺給不了什麼收穫?

這裡說說我用我的做法和建議,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可以有選擇的利用零碎時間去瀏覽信息和閱讀,學會篩選閱讀。

其次,藉助app來建立一個信息管理體系。現在有很多第三方的app,比如:有道雲筆記、印象筆記、思維導圖、微信自帶的收藏功能等等……

利用這些軟件,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把平時瀏覽的信息進行整合、管理和構築體系。

提前列好自己所需的標籤,當你看到好文章或者是其他有用的信息時,看完後,可以點下收藏,然後移到對應的標籤中。

如果你僅僅只是收藏了,不分類,體系就會構築不了。久而久之,你就會覺得碎片化閱讀,沒給自己帶來什麼收穫。利用這些軟件,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把平時瀏覽的信息進行整合、管理和構築體系,而不僅僅只是讀。

學會構築自己的知識體系很重要,以及懂得管理自己平時閱讀的東西,並加以思考,這樣你就不會輕易的說,閱讀沒有意義,碎片化閱讀沒有收穫了。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議,也歡迎補充。

對於碎片化閱讀,我們應該做的是要從多角度去看待

雖然我們處在碎片化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但是我覺得我們依然要保持閱讀紙質書的習慣。

每年都會有一個4.23世界讀書日,這一天,各大電商平臺也都會有圖書促銷活動。

也許讀書日最大的意義就在於讓我們知道讀書並不僅僅是這一天的事。

除了世界讀書日,中國有一座城市,每年會把其中一個月,作為號召市民讀書的月份。這座城市就是深圳。

每一年的11月,就是深圳讀書月。我有幸的參加過第六屆和第十五屆讀書月的開幕式。

作為一座年輕的移民城市,多年前,很多人一度認為深圳是一個“文化沙漠”。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看法,是因為相較於北上廣等其他歷史悠久的城市而言,的確是少了一些氛圍和在這方面上存在著差距。

這些年,深圳在倡導閱讀方面和營造氛圍上,下了很大的力氣。

如今,在市中心中軸線,坐落有亞洲最大單體面積的實體書店——深圳書城中心城。逛書城就像逛超市,買書也像買菜一樣平常,各個街區也分佈有自助借書點,人均擁有圖書量和閱讀率也多年位居全國前列。

面對碎片化閱讀,我們應該做的是,學會知識管理和構築屬於每個人自己的知識體系,還有就是保有閱讀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