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換骨!武義縣“低散亂汙”整治顯成效

2019-04-17 08:31 | 武義縣融媒體中心 | 記者 陳翰 鮑奕帆

脱胎换骨!武义县“低散乱污”整治显成效

2018年,武義縣把全縣4000餘家“低散亂汙”企業列為整治對象,從摸排問題企業到捋清思路進行整治,僅用5個月時間就整好2500多家。半年多的時間,共拆除違建28.42萬平方米,消除隱患6948個,騰退用地2030畝,騰出用能空間10400噸標準煤,減少大量大氣汙染物排放。

今年,“低散亂汙”整治將進入攻堅階段,在做好安全、消防、環保等面上整治工作的基礎上,把以畝均稅收、用地、用能等方面指標列入考核。目前,武義開發區、桐琴鎮、泉溪鎮有關企業、鄉鎮已整治得較為良好。

“治標更治本” 協調聯動成效顯

4月10日,記者在開發區的美利塑業看到,原先在大門邊的鋼棚已經被拆除了,廠區內專門劃分了一塊地區給員工停放電瓶車,還搭建了雨棚,在生產車間裡,原料和成品都整整齊齊地堆放,原先頭頂私拉的電線都消失不見了。“這家企業已經是整改得比較到位了,整個廠區的安全隱患基本被整改了,生產流程也規範起來了。”縣整治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當前,工業經濟已經成為支撐武義縣發展的主力軍,但部分企業特別是“低散亂汙”企業,高能耗、產出效益低、安全水平低等現象比較突出,土地、環境、安全等短板日益凸顯。全區畝均萬元以下企業多數存在安全、“廠中廠”等問題。武義縣以社區、園區為主戰場,以工業治亂為抓手,按照“安全指標降下來、經濟效益升上去、實現產業集聚發展”的目標,標本兼治整治提升“低散亂汙”行業。打出淘汰“四無”企業、推進“低散亂汙”塊狀行業整合集聚、高質量建設小微企業園區、規劃實施工業功能區有機更新系列組合拳,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

推進“低散亂汙”整治工作是推進武義縣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仗。按照“治標更治本”的工作要求對工業企業全面排查,毫不手軟從嚴對標整治。市場監管局、應急管理局、行政執法局等相關部門協調聯動,以檢查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違法用地、違法建築、違法經營、違法出租以及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節能降耗、產品質量等不達標問題為重點,逐步清退“低散亂汙”企業,為優質、高端的企業騰出空間。在2018年整治的基礎上,開發區與縣整治辦一起加快推進“低散亂汙”企業整治舉措,關停淘汰了一批效益低下的低散亂汙企業。

“畝產論英雄” 關停整改提效益

在排查中,縣整治辦發現存在一家企業內租賃多家小加工點,加工點之間隔斷不符合消防要求,而且小加工點只有1到5個人在生產,沒有管理人員,找不到房東等現象。例如開發區的南方工貿由於管理者經營不善早已停產,但小小的廠區內竟租賃了5家小加工點,不僅無合法生產場所、而且不符合消防要求,環保危害大等問題也比較突出,產儲交雜,稅收貢獻極低,根據《出租廠房管理辦法》,開發區關停了其中3家小加工點,並要求其餘企業整改到位。同時縣整治辦制定了日常督查交辦制度,分兩組每天在全縣範圍開展動態巡查,發現問題當場責令企業立即整改,並通過武義協同平臺發放督查交辦單。

今年以來,縣經濟開發區持續加大力度開展“低散亂汙”企業整治,多措並舉打好“殭屍企業”處置攻堅戰,盤活低效利用土地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恆泰機械內原承租9個廠,現隨整治工作推動已關停搬離7個,2個在限期搬離中。1月25日,縣經濟開發區成功完成原浙江恆泰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地塊司法網拍回購後,迅速啟動了違建鋼棚的拆除工作。截至2月10日,11088平方米的違建鋼棚已全部拆除。目前開發區已組織相關部門及中介機構對未取證的30568平方米違法建築進行評估。接下來,工作小組將對未取證的違法建築30568平方米進行分類處理,視實際情況進行補辦或拆除,保障企業消防安全。

此次整治提升行動,強化“畝產論英雄”,以整治促規範、以存量引增量、以低效換高端。“‘低散亂汙’整治目的是引導企業規範發展,落後的堅決關,但其中優質的‘火種’一定要保留。”縣整治辦主要負責人表示,武義縣通過設立安全體檢站、聘請第三方專家排查隱患等舉措,精準分析每家企業存在的問題,並在開發區、桐琴、泉溪全面推廣安全生產、環保問題第三方管理。對於畝均效益低,需要整治提升類企業,要求企業簽訂承諾書,明確整改時限,同時加強指導,鼓勵企業通過省政府“提高畝均效益十法”提高畝均稅收。武義縣將建成泉溪智慧小微園、桐琴法德小微園,並新建冠威、宏康等特色小微園6家,新增標準廠房50萬平方米以上,對發展規模暫時達不到畝均稅收標準,但又符合產業和政策導向的小微企業,鼓勵通過聯合抱團、兼併重組等方式整合入園,鼓勵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

堅持有“破”有“立”,一手抓倒逼,一手抓引領。在“退散進集”過程中,把“集”作為“低散亂汙”整治中的重要環節,充分整合標準廠房、產業用房資源,鼓勵企業實施低效用地二次開發建設小微創業園,積極打造產業創新綜合體建成的園區集聚效應明顯、產業特色鮮明、功能配套齊全、管理服務規範,已經成為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的沃土。同時根據城市發展、產業轉型的實際需要,結合縣域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借鑑城市有機更新工作經驗,主要採用政府回購的方式,實行貨幣化補償,回購後統一進行區塊產業謀劃和後續利用。通過清退不符合規定的“低散亂汙”企業、出租企業,開展老舊廠房改造,引進新的業態與產業,設置產業、銷售收入、稅收等准入門檻,提高承租企業的質量。

“整治全面化” 常抓常管不鬆懈

同時,武義縣還將低散亂汙整治結合到日常工作中去,確保整改工作閉環管理。“我們在平時工作中也在注意對低散亂汙企業的整治工作,特別是不動產變更登記這類關鍵環節,輝達電子便是其中一個例子。”開發區的工作人員說道。輝達電子是一家生產電子產品的企業,由於經營不善將進行產權變更,在進行不動產變更登記時,開發區工作人員及時進場排查,為企業進行安全體檢,下發隱患整改通知單,要求企業對違法鋼棚、電線線路、物品堆放等一系列問題在產權變更前完成整改,便後續企業進駐。同時定期巡查,加強整改複查,落實隱患整改閉環管理。

記者來到輝達電子時,原先雜亂無章的貨物已經進行了分類堆放,違章鋼棚也不見蹤影,廠區環境已有了很大的改觀。“根據合同,輝達電子將在6月份搬遷,可以看見他們已經拆除了大量的違章鋼棚,也對廠區電線線路進行了整理,加裝了保護設施。這給我們接下來的生產開發帶來了極大地便利,這真的要感謝開發區的同志。”即將接手廠區的武義耽居工貿董事長任清健說道。根據任清健的規劃,他們將對廠區進行翻新和整修,建設年產值超200萬的移動廚房加工廠。還將建設辦公大樓,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畝均效益。“當然我們會遵循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在規劃許可內建設新廠房,做好相應的安全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綠化、消防,讓整個廠區更加整潔美觀,真正脫離低散亂汙的範圍。”任清健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