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再鑿一條思想的大運河!

聊城,再鑿一條思想的大運河!

發展,就要放下思想包袱。

思想包袱有兩種,一種是擔心條件不夠,不敢想、不敢幹;一種是小富即安,不願動不願闖。

聊城發展的思想包袱,前一種有之,後一種也有之。

說起聊城,總會提到這麼幾句話:“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腑”“江北一都會”。這幾句話,是歷史上對聊城的真誠讚譽,也是今天聊城拿得出手的珍貴標籤。

可惜,明清以降,運河日衰。隨著舟帆槳櫓而來的滾滾人流物流,也已經藏進史冊,沉入記憶。聊城雄踞大運河中部的地位,也早已被運河兩岸泛起的黃沙遮蔽。

聊城當年為什麼牛?傲視南北的繁榮,來自於經濟繁茂與昌盛。南來北往的商貿,成就了運河鈔關“天下稅入四居其一”的地位和聲望。古來熙攘之處,必有登高之所,於是,六百年前,古城成就了餘木成樓的佳話。

當年的聊城,不僅是齊魯的標杆,更是南北通衢的典範。天下不敢小聊城,彼時彼刻,名副其實。

概括起來,所有的這些都是基於一點:經濟的高度繁榮。如今聊城引以為豪的各種文化,拜大運河所賜佔比極高。一條運河不只是水道,更是航道,是當年聊城與世界共融共興的金光大道。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千百年滄桑鉅變,一時間歲月饒人。今天聊城角色忽換,已經變得今非昔比。多項指標久居人後,不少事業踟躕不前,有的問題持續積累,群眾頗不滿意。

緊要的任務是發展,要追趕全省的標杆,成了聊城今天的使命。在山東爭創一流,成了幹部群眾需要鼓足勇氣追求的願景。

斗轉星移之間,命運怎樣變遷?

經濟活,則百態活。東家琉璃西家餅,摩肩接踵之時,都是運河傳奇。經濟衰,則百態衰,空留長串好東西,人聲寂寥之後,變成今日非遺。

全市上下,久為家鄉長期落後扼腕嘆息,眼睜睜看著周邊崛起心急如焚。那條千年大運河在聊城空餘黃沙,已成迴響。

如今,我們再一次擎起思想解放的大旗,開展轟轟烈烈的徵集意見活動,不僅僅是為民廣開言路,為思想解開束縛,更是要為幹部攤開家底,為發展明確目標。

現如今,我們整裝待發,就是要在思想領域,再鑿一條新時代的運河,用開放再接南北,用胸懷融通世界。借新時代、新經濟浪潮的機遇,鼓足幹勁,再讓聊城重新出海、揚帆遠航。

解放思想大討論,廣泛動員,深入發動,已經成為聊城人民的共識引力波、發展加速器。六百萬人民深情期待、誠摯諫言,必將是聊城再次騰飛的起點。

太息神州今去矣,勸君猛醒莫徘徊!

本報評論員 孫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