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含能材料:性烈如火的起爆藥

走進含能材料大家族系列專題稿件(二)

—— 性烈如火的起爆藥

在近代含能材料發展的早期,含能材料的種類較少且分類粗糙,一般以問世先後和材料基團作為分類依據。早期的含能材料功能較為單一,且一度以追求更大的爆炸威力為最優先考量。

隨著含能材料在軍事上的廣泛運用,人們逐漸發現,在不同場合下,對含能材料的要求是不同的,如對於炮彈裝藥來說,要求威力盡可能的大,但同時必須足夠的安全、耐高壓,以防止在炮膛內爆炸,但這就帶來了一個矛盾,早期的激發方式僅點燃或機械撞擊兩種,如果炸藥足夠鈍感,則往往會帶來不能可靠激發的問題,這個時候,一類既能輸出合適的起爆能量,其本身的威力又不會過高的含能材料有了用武之地。這一類含能材料統稱為起爆藥。起爆藥是外力激發和炸藥引爆的橋樑,起爆藥的存在,使人類可以進一步的提升炸藥的安全性,而將起爆的可靠性交給起爆藥來負責。

通過含能材料的釋能原理,我們知道含能材料雖然化學熱不高,但是反應速率極快,因此化學反應的功率極大,起爆藥的原理也是如此。與炸藥相比,起爆藥的爆速較低,目前的常規起爆藥,爆速一般在2000m/s~5000m/s,而炸藥的爆速一般在7000m/s~9000m/s。但與此同時,起爆藥在被點火(熱)後,燃燒轉爆轟所需時間極短,一般只需要微秒或納秒,而炸藥則需要的時間更長。起爆藥一經點火而不會出現熄滅,並迅速的發生爆轟,而猛炸藥經點火燃燒不僅需要更長的燃燒時間,有時還會出現熄火。起爆藥的點火特性使他具有了高敏感度,在外界很小的能量刺激下就可以輸出衝擊波,從而可以引爆炸藥。

1800年,英國人愛德華·霍華德公開了雷汞的製作方法和性質,作為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起爆藥,雷汞從此登上了軍事舞臺。17年後,英國人把雷汞壓入銅盂,第一個現代火工品——火帽誕生了,火帽的出現顯著提高了步槍射速,對近代步槍發展做出來重大貢獻;1864年,諾貝爾把雷汞裝入銅管,製造出了第一個雷管,由此開啟了起爆藥引爆猛炸藥的新思路。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雷汞都是槍彈火帽、炮彈雷管的唯一裝藥。雷汞的出現直接推動了以機械能(針刺、撞擊)為激發方式的第一代火工品的誕生。

走进含能材料:性烈如火的起爆药

松裝狀態的雷汞單質

二戰促進了各種新武器的發展,這段時期也是起爆藥學科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由於雷汞的安定性能相對較差、有劇毒,含雷汞的擊發藥易腐蝕炮膛和藥筒,人們一直在尋找雷汞的替代物。1891年,T.Cuitius首先製得了疊氮化鉛並逐漸推廣至軍事領域,至1946年,更安全,工藝性更好的糊精疊氮化鉛已完全實現了多批號的大規模生產。至今,疊氮化鉛基的起爆藥仍是軍民產品中運用最廣泛的起爆藥。

走进含能材料:性烈如火的起爆药

裝藥為疊氮化鉛、斯蒂芬酸鉛等混合物的電雷管

此外,1930年前後,蘇聯、德國等軍事大國都開始正式生產斯蒂芬酸鉛、四氮烯等無腐蝕無雷汞擊發藥,許多著名的擊發藥配方,都是以這兩種物質為主要成分。起爆藥的發展直接推動了火工品的發展,從而為大威力彈藥、大藥量彈藥提供了技術基礎,使這些彈藥更加安全,功能更加多樣化。

20世紀70年代以後,傳統的起爆藥難以適應先進火工品的發展,安全鈍感性的起爆藥迎來了新一輪的研發熱,各無重金屬的環保型藥劑、激光雷管專用的高氯酸·四氨·雙(5-硝基四唑)合鈷(Ⅲ) (BNCP)及其改性物、衝擊片雷管專用起爆藥、粒度僅30nm的納米擊發藥等各種新式起爆藥先後出現,使先進火工品得以向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微型集成化、信息智能化和數字化的方向發展。

劃重點

起爆藥的爆速較炸藥低,但是燃燒轉爆轟快。常規起爆藥的爆速一般在2000m/s~5000m/s,而炸藥的爆速一般在7000m/s~9000m/s。但起爆藥燃燒轉爆轟所需時間極短,一般只需要微秒或納秒,即起爆藥爆炸變化加速度的增長比猛炸藥快得多。新型的起爆藥更加強調安全可靠、環保無毒以及功能多樣化,直接推動了先進火工品和現代高新武器的發展。

圖 | 源自網絡

出品 | 科普中國

作者 | 鴻爪雪梨

策劃 | 武玥彤

監製 | 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精彩推薦

帕克號|張衡一號|天鯤號|天舟一號

洲際導彈|噴氣揹包|氣墊登陸艇|戰機操縱桿

坦克|導彈列車|戰鬥機|航母|百年無人機

伊爾-76|米格-31|XQ-58A|蘇-27

軍事科技前沿微平臺

Military2016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