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雛要特別注意三點!做好可有效提高雛雞成活率

養殖戶都知道育雛環節是最棘手的一環,雛雞剛出殼各方面機能發育不完善,對外界適應能力較弱,易發生應激反應,在平常的飼養管理當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出問題。如果育成雞出現問題,例如呼吸道問題,及時用藥的話可以控制住疫情,一般傷亡不大。而雛雞就不一樣了,一旦雛雞出現問題極易造成大面積發病,很難用藥控制,造成的傷亡很大。

育雛工作成敗與否主要體現在四個字上“飼養管理”,在日常生產中建立完善的飼養管理制度,並認真執行下去,那育雛工作就能做好。在雛雞的飼養管理當中要特別注意三點,做好可有效提高雛雞的成活率。

育雛要特別注意三點!做好可有效提高雛雞成活率

一、雛雞要注意保溫

剛出殼的雛雞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還不能有效調節自身體溫,再加上雛雞沒有成雞有羽毛覆蓋來保溫,只有一層細小的絨毛,所以對外界溫度很敏感,如果外界溫度不適宜,雛雞很容易出問題。如果外界溫度過低,雛雞易著涼感冒,而病原會趁機會侵入機體而發病,疫情一旦爆會造成大量傷亡,即使控制住病情,也會產生弱雛,生長緩慢,降低經濟效益。

雛雛雞出生要放在相對溫度穩定的環境中,雛雞1-3日齡,室溫控制在33-35℃為宜;4-7日齡,室溫控制在31-33℃為宜;2-4周齡,室溫控制在27-31℃為宜;5-6周齡,室溫控制在20-27℃;7周齡以上,室溫控制在18-21℃為宜。

育雛要特別注意三點!做好可有效提高雛雞成活率

二、雛雞飼餵時要注意少喂勤加

剛出殼的雛雞消化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促進消化的消化酶分泌不足,再加上本身消化器官胃、腸道容積和消化能力有限,致使雛雞的消化能力很弱。如果一頓餵食過多,雛雞可能積食,造成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或引發其它疾病。

在飼餵雛雞時要遵循少喂勤加的原則,飼料選擇上不宜選擇含有纖維素過多的飼料(纖維素過多不宜消化),應選擇纖維含量易消化高能高蛋白的飼料。

育雛要特別注意三點!做好可有效提高雛雞成活率

三、雛雞要注意提高雞群抗病能力

雛雞剛出殼自身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很易被病原感染,因此平常要做好飼養管理,提高營養全面的飼料,儘量減少雞群應激反應,給雛雞提供舒適安靜的生長環境。

雛雞斷喙前後,要在雛雞的飲水中添加多維和維生素K,減少雛雞應激。雛雞對異響很敏感,突然的響聲會致使雛雞不知所措,四散奔逃,影響正常生長,甚至會導致大面積死亡。因此平常儘量保持雞舍安靜,減少雛雞發生應激反應。

另外,要根據雞場自身情況,以及當地疾病流行情況制定好完善的雛雞免疫程序,適時接種是提高雛雞抗病能力的根本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