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國學:也談“三奇”與“遁甲”

聞道國學風欲起 易學起落幾多秋

中華沉浮五千年 世人皆醒事自休

很早以前,曾讀到坊間一些寫奇門遁甲的書,對《奇門遁甲》名稱的解釋說:“‘甲’為元帥,‘三奇’為乙丙丁,是甲元帥的三支奇兵。因甲元帥為木,所畏者,庚金也。庚金能克甲木,庚為七煞之首也。乙乃甲之妹,甲施美人計將妹乙嫁於庚,乙與庚合而能救甲,故乙為一奇。丙為甲之子,丙火能克庚金而救甲,故丙為二奇。丁為甲之女,丁火亦能克庚金而救甲,故丁為三奇。甲為避庚金克伐,常隱藏於六儀之下,所以名‘遁甲’。”

每每讀到這些奇談怪論,心裡只覺好笑,“這甲木元帥當得真窩囊啊!自身躲藏起來不說,還將妹妹嫁與敵人,呵呵,就不怕‘賠了夫人又折兵’麼?”笑過也就罷了。

誰知,近來偶然看到有人在網上講奇門遁甲公開課,也這樣講的。“網上公開課”這影響好大。荒謬流傳,令老祖宗之碧玉蒙塵,這就讓老朽再也笑不起來了!

奇門遁甲,是華夏先祖“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從探索宇宙運動規律及其所發的萬物變化的實踐中,總結、提煉、昇華而成的,一種東方人認識世界的哲學思想的表達,是東方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數理模擬和物化表現。其發端濫觴是融天文、地理、人倫、曆法、數學、哲學、美學等為一體的《河圖》、《洛書》,以及《道德經》和《易經》。奇門遁甲是《河圖》、《洛書》、《道德經》、《易經》所闡釋的宇宙天道結構與演化的形象詮釋。

奇門遁甲以九宮八卦為空間,四時八節為時間,時空交錯創宇宙之構架,“河”“洛”相融鑄天體之模型。匯陰陽五行於其中,納天地人神於其內。法天道運行之軌跡,釋曠世萬物之玄機。所以,它是誕生於東方認識論和方法論基礎上的,具有先知性和前瞻性,能指導人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遠超西方決策學的東方經典預測學和決策學。是宇宙天道之縮影,華夏先祖智慧的結晶,東方智庫中的智慧寶典。

奇門遁甲名稱的沿革演變,自漢以前叫“陰符”、“六甲”,南北朝時期始有“遁甲”之說。《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 “考漢志所列, 帷風后六甲、風后孤虛而已, 於奇遁尚無明文。至梁簡文帝樂府, 始有三門應遁甲語。《陳書·武帝紀》遁甲之名遂見於史, 則其學殆盛於南北朝”。《隋志》載有《伍子胥遁甲文》、《信都芳遁甲經》、《葛秘三元遁甲圖》等十三家,其遺文世不概見。唐李靖有《遁甲萬一訣》,胡乾有《遁甲經》,俱未見於史志。至宋而傳其說者愈多。仁宗時嘗命修《景佑樂體新經》,述七宗二變,合古今之樂,參以六壬遁甲。又令司天正楊維德撰《遁甲玉函符應經》,親為制序。雖然此術興於“風后六甲”,盛於隋唐至北宋。但之前都不曾見以“奇門遁甲”命名。直到明劉伯溫指撰著《金函玉鏡奇門遁甲》後,此術方始稱“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是由“奇”、“門”及“遁甲”三個基本概念組成。這三個概念也是構成奇門遁甲術的重要元素。本文僅針對以上坊間對“奇”與“遁甲”的奇談怪論,談點一管之見,權作給先祖的智慧寶典上柱供奉之香吧。

“奇”,是《奇門遁甲》名稱中的第一個字,是指奇門遁甲中的“三奇六儀”之“三奇”。“三奇”是古聖先賢“仰觀天象”時認識到,天體星系中最具奇觀,其位置顯耀,影響極廣的是“日、月、星”。故古賢稱其為“天上三奇”。奇門式盤是天道縮影,豈能少了日、月、星?便以十天干之“乙、丙、丁”作為“日、月、星”之代號而代入奇門遁甲式盤。為什麼天干有十個,古賢卻沒有用其它做“日、月、星”三奇的代號,而用了“乙、丙、丁”呢?這絕非古賢們隨意抓鬮來的。對此,流行於唐宋年間的《玉霄寶鑑》為我們作出了答案。 《玉霄寶鑑》雲:“日出於乙,故以乙為日奇;老人星見為瑞,見於丁位,故以丁為星奇;月照夜到丙位而天下明,故以丙為月奇”。什麼意思呢?

“日出於乙,故以乙為日奇”說的是先賢們仰觀天象,並用干支記錄宇宙星體運動規律時,發現一個“奇蹟”,即日出於時空交錯的一個特殊的交叉點。請看下圖:

聞道國學:也談“三奇”與“遁甲”

從這《八卦二十四山方位圖》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子北、午南、卯東,酉西的“支定四正”。從空間上看,日出正東卯方,即八卦的震卦方。震東地支一個“卯”,天干為“甲、乙”。從時間上看,按地支紀時“卯”是早晨的“五至七”點(一個時辰兩小時)。這“卯時”中甲、乙兩天干的位置,正好甲在“卯”的前半時(五至六點)。乙卻在“卯”的後半時(六至七點)。老朽曾多次登臨峨嵋山金頂看日出勝景。沒有一次五點過六點以前,或七點以後看到的,全是六點過看到的。六點過這正是上圖中所示的“八卦二十四山”方位的“乙”位。由此可看出:空間卯方乙位,時間卯時後半時(早上六至七點),太陽就出在這一時空交錯的焦點上!這就是古人所說“日出於乙,故以乙為日奇”的天文依據。奇門遁甲依此定“乙”為“日奇”。

“老人星見為瑞,見於丁位,故以丁為星奇”又何解呢?“老人星”者,南極壽星也!古人發現它出現則河清海晏,天下太平,故“見為瑞”。因與“福”“祿”同為吉星,常被人們將其同稱作“福、祿、壽三星”。據《晉書,天文志》雲“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極,常以秋分之旦見於丙,春分之夕而沒於丁”。唐,楊炯撰《老人星賦》亦言“南極之庭,老人之星,煜煜瓈瓈,煌煌熒熒。秋分之旦見乎丙,春分之夕入乎丁”。《玉霄寶鑑》和《奇門遁甲》皆是取南極星“入乎丁”之“丁位”,而將天干之“丁”為“三奇”中之“星奇”。

“月照夜到丙位而天下明,故以丙為月奇”。天文星象中月亮的起落,在陰曆每月的不同時段情況是不同的。如:

新月:與太陽同升同落,終夜不見。

上弦月:早出早落,即中午時月出,午夜時月落,上半夜的西面天空可以見到,凸面向西。

滿月:與太陽此升彼落,即太陽落山時月出,太陽昇起時月落;終夜可見。

下弦月:遲出遲落,即午夜時月出,中午時月落;下半夜的東方天空可以見到,凸面向東。

“月照夜到丙位而天下明”這分明是取的“下弦月”的起落時間段。只有“下弦月”才是起於子夜,落於“丙位”的“中午時分(參看前面《八卦二十四山方位圖》)。故有農諺雲““農曆二十三,天亮月正南”。因此,古人取了“下弦月”落於離午方前半時的“丙”位,將天干之“丙”為“三奇”之“月奇”。

綜上:乙為“日奇”:日出乙位時空點;

丙為“月奇”:下弦月沒丙午南;

丁為“星奇”:壽星春分入丁位,

“三奇”齊全,均為天文奇觀。

乙、丙、丁是日、月、星出沒的時空點,都是絢麗而罕見的天文奇觀。故被先賢們稱為“三奇”!什麼“三支奇兵”,什麼“美人計”,瞎扯啊!

“遁甲”又是什麼意思呢?

如果說“遁甲”的“遁”字,是指“甲”怕“庚”而隱藏的話,那請問“陰陽二遁”的“遁”又當何講呢?這陰與陽又是怕誰而隱藏,和隱藏在哪呢?不知,就勿妄言啊!

不要忘了,奇門式盤是先賢們“晝測日影,夜觀天星”,根據所掌握的天文曆法知識和“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思想,創建的天道數理模擬模型。是用以“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智慧工具。

先哲們觀察天體星際間運動時,認識到天分九野(東、西、南、北、中、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統二十八宿。北極紫微星是天的軸心、天根,尊而不易,處在不變的位置。其身邊拱圍著一些星群。最有代表性的是“北極五星”、“勾陳六星”和“北斗七星”。它們共同形成了天體的中央、中心。而“北斗七星”在其間的運動對整個宇宙間的影響最大。

北斗七星,四星成魁,三星為柄。魁鬥天樞星永遠指向北極星,北斗七星總是圍繞北極星作逆時針旋轉。斗柄移動指向四象二十八宿。通過斗柄360度旋轉所指示,可觀察地球四季二十四節氣的變化狀態。鬥炳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北斗七星繞北極星一週大地為一年。與大道氣運循環四時八方一週為一年完全同步。史上稱此天文現象為“太乙行九宮”。太乙者,北極也。古人認為是“北辰(北極)帝君”乘著北斗這部車循遊九宮,臨制天下。

《易緯·乾鑿度》言:“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東漢末年的經學大師鄭玄注:“太乙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乙。常行於八卦日辰之間,曰天一,或曰太一”。“四正四維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宮。天一下行,猶天子出巡狩省方岳之事,每率則復。太一下行八卦之宮,每四乃還於中央。中央者,北神(辰)之所居,故因謂之九宮。天數大分以陽出,以陰入。陽起於子,陰起於午。是以太一下九宮,從坎宮始。坎中男,是以言無始也;自此而從於坤宮,坤母也;又自此而震宮,震長男也;又自此而巽宮,巽,長女也;所行者半矣,還息於中央之宮;即又此而從於乾宮,乾,父也;自此而從於兌宮,兌,少女也;又自此而從於艮宮,艮,少男也;又自此而從於離宮,離,中女也;行則周矣,上游息於太乙天一之宮”。這裡,先哲們根據觀天而得知的天文現象,將“太乙行九宮”的路線劃得清清楚楚。其路線即:“從坎宮始”——坤宮——震宮——巽宮——中宮——乾宮——兌宮——艮宮——離宮,“行則周矣”(九宮飛遊一遍)!這就是《洛書》九宮的序數,奇門九宮序數之母。也是奇門遁甲“陽起於子”,終於午的陽遁路線。與之相反的“陰起於午”而終於子,這便是奇門遁甲“陰遁”的路線。所以,奇門遁甲的陰陽二遁是天道陰陽二氣運行消長的顯化,是天文現象的圖景。

據此,“陽起於子”,順行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宮。“陰起於午”,逆行為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宮。勿用再多費唇舌,奇門遁甲之陰陽二遁順逆之理至此明矣!(參看下圖)

聞道國學:也談“三奇”與“遁甲”

(太乙巡遊九宮路線圖,“陽起於子”始於坎1宮而終於離9宮為順行之陽進。“陰起於午”從離9宮逆行至坎1宮為陰退)

有“理”沒“象”是不夠的,必須以象顯理,方能在奇門式盤中實現“推天道以明人事”。清代學者高士宗《黃帝素問直解》說:“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子甲相合,六十日而甲子周,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歲”。奇門曆法遵循了古人“以‘甲子’紀天度之法,用六甲紀年、月、日、時。先哲們則根據此法和“太乙行九宮”的天文背景,把“紀天度”的六甲代入奇門遁甲式盤的“九宮”之中。用“甲子”這六甲之首為“北辰”之象,而代太乙“行九宮”,以演天道運行。微信公眾號搜索聞道國學

如“陽起於子”的“陽行”路線,代表“北辰”的“甲子”起於坎一宮,乙丑則順行到坤二宮,依次為丙寅到震三宮,丁卯巽四宮,戊辰中五宮,己巳乾六宮,庚午兌七宮,辛未艮八宮,壬申離九宮,癸酉又回至坎一宮;而後甲戌又巡行到坤二宮……如此順行九宮,則甲申到震三宮……甲午到巽四宮……甲辰到中五宮……甲寅到乾六宮……第一輪六十甲子完時,最後一位“癸亥”也歸落乾六宮。(見下圖)

陽遁一局六甲九宮飛布圖

聞道國學:也談“三奇”與“遁甲”

又如“陰起於午”的“陰行”路線,與“陽行”路線正好相反,即甲子起步於“午”即離九宮,乙丑便逆行至艮八宮,丙寅則到兌七宮,丁卯到乾六宮,戊辰到中五宮,已巳到巽四宮,庚午到震三宮,辛未到坤二宮,壬申到坎一宮,癸酉到離九宮,甲戍到艮八宮,乙亥到兌七宮……如此逆行九宮則甲申到兌七宮……甲午到乾六宮……甲辰到中五宮……甲寅到巽四宮,當第一輪六十甲子游完時,最後一位“癸亥”落在“巽四宮”。(見下圖)

(陰遁一局六甲九宮飛布圖)

聞道國學:也談“三奇”與“遁甲”

綜上所述,六甲之首甲子代“太乙”行九宮,陽行“起於子”,陰行“起於午”,其巡行路線按九宮序數陽順陰逆而行(見以上三圖所示)。這就是奇門遁甲的“陰陽二遁”推演法的天文曆法依據!用 “甲子”按“太乙行九宮”的路線在奇門九宮式盤中運行,就是“遁甲”這一概念的本意!這“遁甲”是在“推天道”,目的是“以明人事”。絕不是在與誰“藏貓”!

所以,先哲按二十四節氣所定的奇門遁甲陰陽二遁十八局,每局的局數就是“甲子”在奇門式盤上“行九宮”時每次的始發站數(宮位數)。所以,“遁甲”的“遁”字在這裡不應作“藏”字解!而應取《說文》中所解之“遷”,即“遷移”之義。如《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三十三卦為“遁”卦,其《象辭》說“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這裡“君子以遠小人”是取“遁”之“遷”義,不是君子怕小人而藏起來的意思。

甲子代太乙行九宮的這種“陰陽順逆遁法”是在模擬天道運行,而天道運行不是肉眼能看出的,不是“顯行”而是“隱行”。故先哲巧用了具有隱蔽性的“遁”字。《四庫全書》將奇門遁甲收錄,並在《提要》中高評道“(遁甲)實乃《乾鑿度》太乙行九宮之法也,於諸數術中,最有理致”。所以,“遁甲”即是“太乙行九宮”的演譯,其“遁”之主旨就是“行九宮”的“行”也!因其為“隱行”即“遁”也!

有人可能會問“奇門式盤中,六甲確實藏在六儀下,又何解呢”?

凡知《河圖》《洛書》者皆知,《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之數十,《洛書》之婁九。《河圖》與《洛書》之體用關係在數理行為上即:《河圖》十數取一為體,以顯用《洛書》之九。這是數術領域中從古老的“蓍草預測法”起,就慣用的“取體顯用”的方法。

從上面陰陽二遁六甲九宮飛布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陽遁還是陰遁,凡有甲出現的六個宮中都是七對干支,而無甲出現的三個宮中則只有六對干支。這是因為六甲為六旬,每旬十數,這正合《河圖》之十數。而奇門式盤之九宮是《洛書》之九數。若將六十甲子全部放入九宮之中,必然會出現三個宮中六對干支,六個宮中七對干支。這便令九宮失衡。奇門遁甲本發端於《河圖》《洛書》。先賢們便運用了《河圖》《洛書》之“取一為體,以顯用九”的體用數理演化法,將“六甲旬首”隱於自身落宮的最後一對干支的天干之後。(見上面《六甲九宮飛布圖》,看圖時請注意:圖中干支排法是由下而上)。將其羅列出來就是:甲子隱於戊,甲戍隱於已,甲申隱於庚,甲午隱於辛,甲辰隱於壬,甲寅隱於癸。且由於這戊、已、庚、辛、壬、癸分別代表了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所以名“六儀”。“儀”字,《康熙字典》上釋為“容也。【詩·曹風】其儀不忒。又威儀。”《現代漢語典》,沿用其意釋為“人的外表或舉動:儀態。儀表。威儀(使人敬畏的嚴肅容貌和舉止。”所以,奇門“六儀”實際就是“六甲旬首”的儀表、代表也。微信公眾號搜索聞道國學

先賢們沿引《河圖》十數取一為體,顯用九而化《洛書》九宮之數的數理方法,用“六儀”代表了“六甲旬首”,使九宮中每宮全為六對干支。這不僅使九宮趨於平衡,而且這“九宮六對”大有玄機!九宮之“九數”為河洛五行生數之至陽之數,以象天。“六對”之“六數”為河洛五行生數之至陰之數,以象地。至此,天地和合,陰陽平秘,且九六和而十五,和《洛書》大道之數理也!

大道之數理,即奇門之數理,豈可言為“甲怕庚而躲藏”乎?

移步到評論區留言與小道討論

吾輩皆為發揚中華文化精髓,勿惡言相贈,若是批評指教,虛心受教,多多益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