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 (散文)

高聳入雲的大山,一言不發,可誰不心懷敬畏;潺潺流淌的小溪,默默無聞,可誰不心懷感恩。我的父親,四十多年前從山西省醫科大學畢業,一直以來都是基層的普通醫生,但帶給我的卻是一份來源於醫者仁心的感動,以及對生命的無上尊重。

作為一名醫生,父親無怨無悔紮根基層,守護著作為一名醫生的職業操守。那會兒我們還在家鄉桑壁,在一個飄雪的冬季,外面特別寒冷,因為家離醫院還有一段距離,路面積雪很厚,想想路上肯定不好走,父親準備起身上班,我拽著父親的衣角說:“爸爸,今天天氣這麼冷,就別去了。”但父親說:“有幾個病人,等著看病呢,村裡的人都不容易,有的病不能等啊!”記憶中,大山深處,父親總是拉著我的手,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身後留下了一串串的腳印。樸實的話語,堅實的行動,潛移默化,所以現在想想,也許現在我按時上班的習慣就是那會點點滴滴的影響。

父親在省醫科大上完學,本來完全可以留到省城,但父親總覺得在外面學下的本領,一定要服務家鄉的父老鄉親。父親常說:“找我看病的基本都是農村的,對他們來說,病都是不能再拖了才找我的。只要能夠憑藉自己的經驗診斷出來的,如果不需要做多餘的檢查,就給他們針對性地用價格低且療效好的藥,不讓患者多花一分錢。”記得那是一個夏天的晚上,有一個40歲左右的男子,捂著肚子找上門來,“快,段醫生,快疼死我了。”只見父親讓他平躺,拿出他的毫針,做了消毒後,迅速給扎針治療。說來也奇怪,那人面部表情突然轉變,笑著說:“呀,我裝的哩,怎麼突然就不疼了。”我們當時都驚呆了。那人感激得不知怎麼表達,說:”段醫生,多少錢?“父親說:”不要錢,以後要注意吃喝,你走吧。“事後,我問父親,究竟怎麼回事?父親專業的解釋,令我驚歎。

我的父親 (散文)

父親先後在西莊、交口、桑壁都待過,雖然在偏僻的山村,但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父親常說:”作為一名醫生,一定要終身學習。“如今,父親雖然65歲了,但仍然堅持學習,在治療腸胃病、布病、尿結石等方面都有他的治療方案。父親對待病人耐心、熱情,經常有隰縣、大寧的患者,跑到永和找他看病,家裡隔三差五就有老鄉送來的小米,玉米麵。有時候我在想,那些東西雖然不值什麼錢,但對於他們來說那是最珍貴的,而對於父親來說,那是一份信任、一份沉甸甸的情誼。

父親不善言辭,總是以自己的行動默默地告誡我們為人處世的一些原則。記得我實習結束,剛畢業那會,在家待著備考。我半開玩笑地說:“爸爸,你在省城上過學,不能給你們同學說一聲,告訴他們你女兒學的護理,可以去他們醫院工作。”只見父親表情嚴肅地說:“人一定要靠自己,不要想著走捷徑!無論以後做了什麼工作,都要靠自己的本事去努力。”我心裡想,爸爸我理解你,知道你不願意,也不希望憑藉別人的力量去給我找工作,你是要告訴我,凡事一定得靠自己。父親的性格就是這樣,從來自己能辦到的,堅決不麻煩別人,我知道那是父親骨子裡的倔強。

作為父親,他總是很節儉,吃穿用度也一貫是用最普通的。他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但卻告訴我說:“不管在哪裡,一定要吃好,穿暖。只要你上學,你考到哪兒,我們供到哪。”記得很小的時候,家裡條件一般,他總是記得我愛吃紅肉,愛吃魚罐頭,吃飯時總是把碗裡的肉粒夾到我碗裡。有時候在外面的食堂裡給我做的紅燒魚,端回來,他總說:“我喜歡吃魚頭。”我信以為真,長大了才知道,那是爸爸捨不得吃,把魚身上的好肉都讓我吃了。

時過境遷,現在雖然我有自己的小家庭,但父親總是記得我的生日,每當我過生日時,他總是第一個打電話給我祝福。

我的父親 (散文)

父親在為患者看病

記得自己在外求學回家,猛然抬頭,看見父親兩鬢斑白,一剎那,突然心裡一陣心酸。離家的日子,不能陪伴父母身邊,不知道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點點滴滴,就覺得那段日子是空白的。因為時光無法倒流,他們不再填充你的記憶,你有的就是每月開口告訴父親,學校需要交什麼費用了,生活費沒有了,得打錢了。就不知道這些年,父親為家裡操勞,付出了多少。也不知怎的,父親就這樣老了,而我,已到而立之年,卻不能為他做什麼。想到這裡,不由得臉上掛滿了淚水。

記得父親總是說:“等我們歲數大了,就去養老院。”以前他說這樣的話我會傷心,會難過,因為我覺得這是一種不信任,我不會表態什麼。也許作為一名80後,我有些含蓄,總覺得以後的日子,我肯定會擔負起作為兒女的責任,這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而如今,只要父親這樣說,我就會說:“爸爸不怕,未來有我,想想你撫養我時所付出的辛苦,也許學一個字,要教我十幾遍,我會以同樣的耐心,對待您。”

女兒要告訴您的是:歲月無情,我們有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