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編程緣何成了資本的“香餑餑”?

青少年培訓市場颳起了“編程熱”,一如當年的少兒英語和奧數培訓

少兒編程緣何成了資本的“香餑餑”?

“時代真的不一樣了,現在的孩子都開始學起了我在大學才開始接觸的編程。”在重慶一軟件開發公司上班的劉明看著手中剛剛拿到的宣傳單感嘆道,現在的培訓機構不做少兒英語和奧數培訓,竟改行做編程培訓了!

該傳單的內容是一家專門做少兒編程培訓的機構正在招生。傳單上有一串醒目的宣傳語:“編程語言將會是世界的下一個通用語言。不會編程,孩子的未來就少了一項生存技能。”

事實上,近兩年,青少年培訓領域迎來了繼少兒英語後的又一個爆發式增長風口——少兒編程。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少兒編程領域總共獲得50餘筆融資,其中行業的頭部玩家包括傲夢編程、編程貓等公司更是收穫了大額融資。更有業內人士指出,從市場規模來看,少兒編程市場目前預估有40億元,學員規模達到1500萬人。未來5年,預測可達300億元的市場規模。種種跡象表明,少兒編程市場已成為一個“香餑餑”。

勢頭火熱

“8歲學有點晚,6歲正好!”“您不再考慮考慮嗎?現在很多中小學已經把編程納入必學科目,初高中自主招生考試都會優先錄取會編程的孩子。”日前,重慶大渡口區的王芳帶孩子去上鋼琴培訓課時,一少兒編程培訓機構的推銷人員邀請她帶孩子去體驗編程課程,並不斷介紹學編程的好處。

王芳表示,想讓孩子正式上小學後再考慮學編程。對方卻說,在他們培訓機構裡,五六歲的孩子一大堆,若等到上小學後就晚了。“學點少兒編程,能提高孩子邏輯能力。”王芳在諮詢多家培訓機構後,得出這樣的答案。同時,王芳還發現,很多同事也都為孩子增加了編程培訓課程。

“現在是信息時代,讓孩子早點接觸也好。”出於“不能讓孩子輸在信息化起跑線上”的考慮,王芳也給孩子報了一個編程培訓班。

《工人日報》記者發現,與王芳想法相似的家長還有很多。有家長稱,智能AI技術不斷成熟,信息化社會逐漸形成,以往的世界通用語言是英語,下一個多半就是計算機語言了。“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學編程,這叫給未來投資。”

位於重慶渝中區的某少兒編程培訓機構內,不少父母都會在週末帶著孩子前來諮詢和試聽。據該培訓機構羅老師介紹,目前機構共開班10個,每班人數8到12人左右,到了寒暑假人數還會倍增。

其實,2017年《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發佈後,智能教育得到大力推進,教育培訓市場就颳起了“編程熱”,一如當年的少兒英語和奧數培訓。無數創業者因為發現了創業機會,紛紛入局少兒編程行業,目前已有幾十家兒童編程教育機構獲得了多則上億元、少則百萬元的融資。

例如,核桃編程曾對外宣佈,公司已完成千萬元級別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極客晨星獲新東方2000萬元 A 輪投資;ITBegin旗下青少兒編程培訓項目“小編程家”已完成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

處於發展初期

去年,少兒編程是非常火的賽道,融資事件頗多。“雖然炒得很熱,但冷靜地去看市場,實際上還是40億元規模的市場。”成人IT培訓機構達內與少兒編程品牌童程童美的創始人韓少雲說,從市場規模來看,少兒編程領域目前預估有40億元,學員規模達到1500萬。

在業界人士看來,少兒編程市場目前還處於初期發展的階段,但未來增速會很快,2019年市場規模將翻倍,可達100億元。未來5年,預測可達300億元的市場規模,將與成人IT培訓市場持平。

重慶資深金融從業者劉海坦言,對於少兒編程,資本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一邊看好少兒編程的未來趨勢,一邊又偏愛A輪之前的投資,少兒編程在B輪和C輪上的融資案例至今仍較為罕見。畢竟少兒編程市場才剛剛起步,資本也處於觀望狀態。

重慶一培訓機構的負責人董明也表示,今明兩年,從事少兒編程培訓的行業機構營業額肯定會大幅增長,但後年會如何暫時還無法預估,但可以肯定的是,增速會慢慢地降下來。

談及增速下降的原因時,董明認為主要來自於市場容量。“目前市場的覆蓋已經差不多,市場培育是需要過程的。少兒編程不同於語數外培訓,需求不夠剛需,所以獲客難度更大。”

同時,當下少兒編程市場面臨起步較晚,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和檢驗手段;運營歷史短,課程不成熟;師資力量匱乏等痛點。

“少兒編程行業雖然痛點多,但有痛點也意味著機會,且目前依舊沒有好的解決辦法。但這對所有從業者而言卻是一個機會,誰能解決這些痛點,勢必會佔領少兒編程領域的制高點。”董明說。

要有“中國玩法”

百億級的產業面臨的瓶頸問題頗多。照搬國外的課程體系是否奏效仍沒有定論,國內少兒編程的課程標準何時出臺也缺少準確的時間點……這讓少兒編程市場的玩家們“食不甘味”。

對此,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如何讓市場從“小風口”成長為“大風口”,除了創業者的不斷努力和投資者的搖旗吶喊,還需要一些中國式的玩法。

在GET2018教育科技大會上,網易卡搭編程負責人曹智清表示,少兒編程還處於幼年期,並直言少兒編程的發展離不開政府主導。“這是一個看起來不那麼商業化的答案,卻是個適合中國市場的辦法。”

“少兒編程的風口,幾乎是相關國家政策一手締造的,倘若大部分省市將編程納入必修課,並由相關部門統一制定評價標準和指標,少兒編程的‘黃金賽道’就不會有太多質疑。”劉海認為,編程教育從非剛需到剛需,改變的不只是家長花錢的態度,還有一整套的教育體制。簡言之,編程在公立學校下沉的速度,左右了少兒編程市場往前走的快慢。

“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我國少兒編程培訓市場才剛剛起步,離成熟還有比較長的距離,要將其發展成百億級市場,監督管理要跟上。”重慶教育界人士呼籲,有關部門要正視“少兒編程熱”的現實問題,果斷採取有效措施,主動靠前加強監管引導。

具體來說,一方面要主導制定“編程培訓教育”的行業標準,引導培訓機構在合理的空間向正規化發展,滿足家長和孩子們對於編程教育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提高編程培訓機構的違法違規成本,擠掉行業和機構的“水分”,剔除唯利是圖的不法培訓機構,防止“少兒編程熱”失去監管、肆意發展。

黃仕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