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零售行業何去何從?

幻相世界我心真


  本人認為農資零售商不必擔心害怕,誰死也輪不到零售商死。不過你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守住一方靜土;

  不管農資行業如何變化,都是需要人來銷售的,最接地氣的就是零售商了。讓您守住一方淨土,並不是讓您守住一個村,而是要守住一個鄉。這是對零售商最起碼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擔負起農資銷售的職責,才能讓您的小店有足夠的利潤支撐下來。

  2、提升服務能力;

  農資零售商可不是往年的零售商了,農戶來了拿產品就走,說了個回頭給錢就完了。你若沒有一點點水平,想給農戶推廣點產品,也是難上加難。

  我在山西運城做肥料銷售的時候就磁到過,夏天時幾乎每個村都有電影看,先播農技再看電影,都是清一色的零售商在搞。去過一個村,見到一個大媽,大媽說你講的課能服了我,就開會,講不服我,原本都不要登臺,不然農戶會罵死你。

  可想,不提升自己的農技水平,你都別有機會賣出去東西。

  3、常下地,別等客上門。

  走出去,就會有機會,這一點不假。廣西有個朋友,搞經作,天天開個麵包車下鄉村,有事沒事跟農戶瞎聊,人家可是有那麼兩把刷子,聊完了用上了人家的藥,不出任何問題,你能做到嗎?這樣的零售商那叫寶貝。

  快手上有個零售商,天天到晚9點左右就直播,人問啥他都能答上來,主要是藥,而且給你擺出來,看搭配,主要是沒有擺錯的一回。這跟下地一樣,讓人服了,自然買賣興隆。這不下地,是因為人家在家就比你在地裡頭都懂,那是下地實戰出來的。

  簡單就說這些,農資零售商其實並不要那麼可怕,把自己的大腦充實了,多下地找客戶解決問題,你永遠也失業不了,不然嘛,問題可就大了去了。

  不管您願不願意,關注我多聊聊,也許會讓您更是豁然開朗。


農資人實錄


農資零售行業何去何從?

由於我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農民都以土地為本以種地為生。1983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公社改制解體,轉為連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分山到戶,農民有了土地,有了山林,就像剛解放分地一樣高興,。生產熱情很高,老婆孩子齊上陣,土地經營管理很好糧食連年豐收。為適應分散經營土地形式,產生了很多小農資零售行業,一般起名為種子站,經銷化肥,種孑,農藥地膜,除草劑噴霧器等農業用品!到1998年土地承包經營權(附代經營權),宅基地便用權,由國家確認,使用年為30年不變,2018年中央又決定第一輪土地承包結束時再延長30年,也就是到2057年未為止,明確人口生了不添,死了不去政策,保證土地長期穩定,國家發証以法律形式保障農民權益。便於搞.土地流轉開發,創建集約化經營,建農場,農業生產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在這段近二十年間這些個體農資零售行業老闆,都發了大財,幹二十年以上都掙百萬元以上,。那段物價,市埸,農業主管部門監管鬆散,。對化肥,種孑,農藥,除草劑等。出現的問題如質量,價格,假種,假農藥,視而不見!吃虧上當的還是農民,。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農資商品質次價高,是多方因素造成的。

一.化肥廠家太多,化肥原材料漲價,人工費堤高,電,水,氣,長價,環保,排汙處理等費用成本提高,導至化肥出廠價高,為了降成本,偷工減料,化肥氮磷鉀含量不達標!肥力下降,坑了農民,廠裡業務員走馬燈式到農資門店推銷!

二.農資經銷店,特別是鄉,村店老闆,黑心,化肥不問質量,只認標牌,進貨價越.低越好!和同類正品一樣出售。化肥農藥各店價格差別太大!經銷雞糞加工肥,利潤翻倍!老百姓不知情又是鄉里鄉親,大部分化肥種子農藥,除草劑都是賒帳,秋後還錢!所以也就無法和老闆討價還價。

三`農資商品,從出廠,到省,市,縣,鄉,層層加價,(加上化肥,種孑,農藥,本身生產成本就高,)所賣到農民手中價格很高,導致農資市場價位虛化。但也銷出去,農民是受害者!

隨著農村土地流轉土地經營權,開展集約化生產。對土地連片,面積在/一2千畝以上,適合建農場,農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這種生產模式的改變,也會代來農資零售業的變化。因為這些農埸主,要付出很高的土地流轉費(租金)還得購置大型農業機械,整修壞損水利工程,機井排灌設置,投入很大,但也能得到國家補貼。為節省開支降低成本,通過亙聯網,或大型農資專業公司洽談,供應大量化肥,種孑,農藥除草劑.塑料地膜等商品,價格會降低。

但分散偏遠山區農戶,目前只能等待國家農村合村並鎮,或扶貧搬遷規劃,暫時維持現有農資鏈條,農業生產還是單戶,或多戶協助搞好土地種植經營.而農資零售行業,只能在國.家規劃下,統一組建的大型農資公司統管下運營!!這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必.須配套,向大型鏈鎖店發展,撒小並大,還有你們的新市場!!


關玉良


農資零售行業何去何從?

【思想改變命運,創新成就財富!】不要單單看到農資零售的危機,那些,都是別的商家“攻心為上”的手段而已。不要說沒有機會,而是大有機會——關鍵的關鍵,在於你怎麼幹,又怎麼去幹好!要獨闢蹊徑,要與眾不同,要鶴立雞群,這讓才更利於你在當地的“名利雙收”!

例1:你們當地農資經銷商都賣複合肥,價格高,或者偷含量,或者偽劣——於是,你的機會來了。

別人賣的複合肥是20-20-5的80斤賣110元【摺合一畝地36斤氮磷鉀110元】,而你採取磷酸二銨+尿素+氯化鉀“老三樣”配肥【30斤二銨+30尿素+40斤氯化鉀=57個氮磷鉀,100斤零售價125元】,如果一畝地80斤摺合氮磷鉀45.6斤才100元。

這樣,你掙錢不少,種植戶花同樣的錢則可以得到156%的肥料。你的信譽度越來越高,銷售額翻一番、翻兩番都不是問題。

例2:你們當地農資經銷商都賣“紅軸玉米”品種,美系紅軸品種不耐高溫容易空杆、花粒或禿尖。你怎麼辦?

你首先要排除你自己頭上頂著的“三顆雷”:要耐高溫強的,要抗倒伏性好的,要抗莖腐抗大斑抗鏽病。你可以去銷售耐高溫相對要強的“白軸品種”。也可以採取“玉米白加紅,增產好幾成”的2:2行紅軸白軸混播技術,這樣,既讓“種植戶無風險”,你的經營也無風險“高枕無憂”——別人賣種子出事了,他們好比向下進入地下室。而你賣種子不出事,好比你上了2樓或者3樓,如此,你比他們強了2-5倍,再下一年,你比他們強5-10倍!

請記住,一定要記住【要和別人不一樣】,只有這樣,你才有機會脫穎而出,一鳴驚人。如果你一直給在別人屁股後面人云亦云,你會越來越難的。

僅僅舉例兩個供參考,需要溝通交流請關注“十星科技”頭條號,作者在三農圈裡待了27年,可以給你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幫助。


十星科技


農資零售行業何去何從?

我是一生農資人。做基層農資快30年了,越來越感到農資零售行業的競爭殘酷性,由於耕地面積每年的客觀減少,種田面積向大戶型集中。未來2~3年,大批農資零售商會被淘汰。


絕大多數基層農資零售商把自己定位為"賣農資的",長期忽視服務,造成了客戶的流失。使自己的生存環境更加不好。

那麼,農資零售行業怎麼辦呢?只有努力拚服務!這要求農資零售商需掌握實用的農業技術,引導農民按照科學合理的栽培管理方式,用更低生產成本,讓客戶的產量更高,品質更好,經濟收益更多。

那麼,我們基層怎麼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三農?提供優質的服務呢?

1,提供全面優質的植保技術服務。只有把農業知識,病蟲防治知識及時告許農戶,農戶才覺得你值得信賴,可以依靠,他們才有敢買你商品的理由。(自己能力不足?可尋求與當地植保部門合作)。

2,可以採用示範田對比試驗。推廣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和成長……讓農民通過看得見,摸的著的對比中……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知名度或和影響力。


3,細節服務。用送貨上門,微信指導等方式,全方位提供商品的供應。特別是肥料類商品,全年送貨,方便農戶,爭取更多的潛在農戶。

4,保證農資商品質優價廉,為農戶儘可能降低生產成本。提供適合農作物生長的肥料和合理的病蟲防治農藥,優質的種子。並提供銷售憑據,用硬實力服務農戶。讓農戶覺得你的農資商品值得買,放心買。

農資零售,在危機中求生機。只有擺正位置,拚好服務,才有一席自己的生存之地。


一生農資人


隨著農村土地越來越集中,加上農業農村部施行新的農藥監管政策,提高了農資行業門檻,在可預見的未來,規模較小的農資經銷商日子會很難過。那該怎麼辦呢?

首先得學習新的經營方式,以前一直是用筆記賬,現在得改用進銷存軟件記賬。最近全國各地都在辦農藥經營許可證,辦證的前提條件就是得使用電子臺賬系統,以店管家為代表的電子臺賬系統,也在給全國各地的農資朋友提供辦證支持。隨著這項政策的深入,有些年紀較大不會使用電子臺賬的人可能不得不關門歇業。

其次得降低賒銷比例或提高催款技巧,就我瞭解的情況來看,降低賒銷很難,現在生意越來越難做,你家不賒銷別人賒銷,久而久之會導致客戶流失。那隻能提高自己的催款技巧,例如可以每個月月初給欠款客戶發一下對賬短信(其實就是催款短信,換一個說法而已),告訴客戶當前的賬款情況,如果對金額有疑問,請與聯繫店主。很多人還是好面子的,對賬這種溫和的方式可以幫助收回部分賬款。

農資行業越來越難做,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

零零牛:“田管家”特聘農技專家


鮮農場


個人認為恰恰相反,農資零售商,將逐漸在農資銷售鏈條中佔據更多地位和話語權,進而取代大部分代理商。當然這需要大家努力求變和上進。

<strong>農資行業競爭逐漸進入白熱化,很多零售商面臨題主這樣的困惑,但我認為,只要方法得當,未來農資市場將是零售商唱主角。


首先,未來的農資銷售肯定是以技術指導和延伸服務來主導的。農民需要的不是種子農藥化肥,而是作物的高產高收。沒有技術指導和服務,再好的農資也不可能滿足農民的需求,反過來,技術和服務做到位,一些普通的農資產品也能組合出讓農戶驚喜的效果。

那麼技術和服務應該由誰來做?廠家?一個農藥廠幾十個人的銷售團隊,如何服務全國農民?及時精力上能做到,他廠家的產品有限,可能就只是幾種殺蟲劑,沒有好的種子,肥料,除草劑,他怎麼能讓農民作物豐收?廠家需要做的,是做好自己擅長的幾個類別產品。

代理商來做?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一個縣級代理商,小的是夫妻店,大的有十幾個人的團隊,面對縣城幾十萬畝耕地,幾十種作物,他很難服務好。而零售商有天然優勢,熟悉當地作物和情況,一個小店服務幾百或者更多農戶。同時,零售店可以自由選擇搭配產品,受限較小,尤其是現在有了互聯網,有了搶農資網這樣的農資採購平臺,零售商完全可以繞過代理商拿到更低價的任何產品,尤其是特效的進口農藥產品。很多價格比代理商進貨價還要低。再有零售商根據實際情況組合這樣好的產品,為農民提供全程的植保解決方案。

這就要求零售商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學植保技術,學產品知識,學習利用互聯網降低進貨成本,學習作物不同階段的植保需求。一旦零售商練就這樣一身本領,害怕市場競爭麼?

<strong>


農藥百事通


深有體會,我們家就是農村的,尤其幾年的天才人禍,陰雨天的影響,玉米一直放在地中無法收回,在玉米需要陽光照射的時候卻陰雨連綿。玉米收成收到了嚴重的影響,有的玉米更是可憐沒有授粉成功,直接玉米上就沒有玉米,收成收到影響,更別提今年賣個好價錢。

就算是豐收價格也是一直被市場剝奪,價格是一低再低,農民想通過互聯網新渠道開拓新的市場,希望農資產品可以走出新天地,希望轉型成功。

紙箱小妹的個人簡介,希望可以得到電商的眷顧而不是一味的壓低價格


紙箱街


適度規模是一個趨勢,但是也不是說小農就會消亡,最近中央領導也在調研支持小農生產。適度規模大了風險也大、單位產量和品質並不高於小農生產,而且像日本小農生產才有工匠精神出精品。

特別是設施蔬菜,適應家庭生產力,5-10畝上。最後是適度規模和小農生產達到一個平衡。還是需要有當地的農資服務商來提供服務。再大一些搞種植基地的,肯定會有自己的技術服務或者集中採購,但是這些人不好伺候:賒欠、賴賬太多。

從農業生產安全上來講,農資經營應該提高從業門檻。提高一批、淘汰一批。有技術的完全可以自己流轉土地去搞種植。也不比賣農資更累


農業技術服務號


農資零售商越來越不好乾,玉米價格低,農民買散籽種子,化肥嚴重供大於求,賣點肥料送到家裡,甚至送到地裡,成了搬運工,還賒賬,農藥品牌太多,村村都有代銷點,互相比著降價,雖說農資行業不好乾,但農民的地還是要種,農資必須要用,所以農資店還能幹,有的幹了多年,場地,固定客戶,供貨渠道,銷售經驗,這些都是強項,不幹也太可惜,再說還有不少農戶欠你的錢,不幹就不好要賬了,所以要堅持幹,要刻苦學習栽培和植保技術,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幫農戶解決問題,人人都說農資行業步入冷冬了,熬吧,留下來的是贏家。


半工又半農


農資零售行業何去何從?

我是做大農業方面兒的。農業有幾大方面從農資的生產到銷售,土地的種植,管理,收穫。

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國家對農業土地政策的改革。適度的讓土地規模化經營。就隨是出現了土地承包大戶。農村土地經營合作社,每個大戶經營200畝300畝500畝的土地。土地面積過大使用的種子,化肥,農藥。量一定要大所以說很多種植大戶不願意選擇村級,鄉鎮級代理。進行農資方面兒的這種買賣,有些大戶,甚至直接和廠家進行聯繫。可以得到更優惠的價格。因為土地面積大需要的量大一定要控制投入成本。


農資零售業的轉型我還是有一定性的建議。從傳統農資零售店轉型到農業綜合服務。

農業綜合服務包括以下幾點。

1.農資直供必不可少,2.土地託管業務,3.農業技術服務4.農機配套設施5.農村金融貸款服務等。



以上內容就是我對問題的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更多內容可關注或私聊,分享和轉發。

今日頭條周兵自媒體人,互聯網創業者大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