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戲U23已成常態 國字號亂出牌俱樂部沒轍

中超聯賽已經戰罷五輪,隨著上海上港、廣州恆大的相繼落敗,北京中赫國安以五戰全勝的成績開始獨自領跑,這或許是京城球迷最為高興的事情,而國安隊新賽季之前的引援力度,也確實是“奔著冠軍去的”。不過,隨著中超聯賽的爭奪日趨激烈,中國足協所擬定的“U23政策”也越來越成為了“兒戲”,但根源不在於各傢俱樂部、各隊的主教練,而在於中國足協自身制定的這種政策存在著太多的“漏洞”。儘管“U23政策”從出臺至今,有識之士一再指出規定自身需要完善、且給出了眾多建議以完善規則,諸如規定一名球員的最少出場時間等,但作為政策與規定的擬定者們卻一再拒絕這些合理的建議,於是也就不能責怪各隊的主教練們“戲弄”這樣的政策與規定了。

“兒戲”U23政策已是家常便飯

這個賽季以來,儘管不少球員在使用U23球員們很堅決,而且也算是培養和鍛鍊了不少U23球員,但越來越多的球隊迫於成績的壓力,開始“遊戲”這樣的U23規定。譬如,在上週末第五輪角逐中,已經連續四場不勝的大連一方隊做客山東魯能,為了滿足每場比賽必須要有三名U23球員出場的要求,一方隊將U23球員楊芳志在比賽第90分鐘替補登場之後僅僅2分鐘,就用另一名U23球員何宇鵬將其換下。這與第三輪比賽中,重慶力帆隊在主場與深圳佳兆業隊的比賽中,最後時刻將U23球員尹聰耀替補上場之後,僅僅3分鐘,馬上又被另一名U23球員迪力穆拉提換下。不管如何應對,大連一方隊和重慶隊都取得了勝利,3分到手遠比鍛鍊U23球員更為重要。這就是職業聯賽的殘酷現實!

當然,這或許僅僅只是一個小插曲。更多的時候,中超各隊現在為了避免更多的爭議,採取了安排一名或兩名U23球員首發,然後在比賽進行到20多分鐘、30分鐘時,馬上採取換人的戰術。這樣的情況較之前兩個賽季中出場不到10分鐘馬上便換下U23球員的情況有所好轉,但整體上,今年中超聯賽中,上半時就出現換人的情況明顯較前幾個賽季要有增加,而且換下的基本全部都是U23球員。

整體而言,似乎各隊在U23政策的執行方面還是要較前幾個賽季更好一些。譬如,像剛剛過去的第五輪比賽中,U23球員先後有47人次出場,累計出場時間為1948分鐘,較上一輪亦即第四輪的40人次、累計1649分鐘有明顯好轉。而且,也還出現了像陶強龍這樣01年齡段球員進球的好情況。可即便如此,U23政策的整個執行情況依然不理想,這其中也有著複雜的原因。

 規定不時在變讓俱樂部疲於應付

從培養年輕球員的角度來說,未必各傢俱樂部就不願意用U23球員,可現實情況恐怕還是在於管理層的反覆與變化無常。就像上個賽季中,中國足協在某些方面的強行要求下,莫名其妙地成立了一個“U25集訓隊”,斷然不顧俱樂部的切身利益。從去年聯賽後半段起,將各隊中當打的U23球員直接抽調走,這一下讓中超各隊受到了太多的影響,尤其像以大連一方為代表的保級球隊,在隊內當打的U23球員被抽調之後,差一點保級未果。而對於這種情況下,有關方面即便是到新賽季之前“U25集訓隊”解散,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在這種情況下,哪一傢俱樂部堅持使用U23球員,明擺著就是最大的“吃虧者”。所謂“一朝被蛇咬”,設身處地想一下,誰還願意來培養年輕球員、堅決用好“U23球員”?

類似的情況是:各隊都有一些可以一用的“U23球員”,俱樂部和球隊主教練也希望能夠重點培養一些年輕球員,畢竟有利於本俱樂部、本球隊的長遠發展與建設。可是,中國足協又要組織長期集訓,就像今年中超聯賽前兩輪比賽中,所有國奧球員不參加國內聯賽,而是跟著國奧隊長期集訓。儘管中國足協對這些被抽調的俱樂部予以了相應的“補償”政策,即可以在聯賽中少出場U23球員,但這卻又引發了另一個“不公平”問題。這裡就不再展開敘述了。

從球隊而言,主教練選擇用人需要考慮戰術,也需要考慮長遠,而且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並不是簡單地用和不用的問題。但是,我們的管理者自以為“聰明”,在抽調了國奧球員之後,以少用一名或多名U23球員作為補償,滿以為就解決了問題,可實際對球隊所造成的損失遠不是多用一人、少用一人的問題。而且,它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是:我們培養出一個人,你們就給我抽走一個,而且還沒有一個“說法”,既如此,那我培養人的意義何在?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今年中超聯賽U23球員前五輪出場方面,96年齡段的球員明顯增多。作為雙數年齡段球員,96年齡段在全國範圍內的數量就不多,優秀球員就更少。但是,在今年出場時間排名前30名的球員中,96年齡段球員多達8人,這本身是一個有些反常的情況。但之所以各隊願意用這一年齡段球員,很大程度上恐怕還是在於:作為97年齡段國奧隊球員,保不齊什麼時候就可能被國奧隊抽調走、去參加長期集訓了。95年齡段球員也一樣,說不定什麼時候國家隊就抽走了。而這些96年齡段球員肯定無需去國奧隊,而且也不在國家隊計劃之列,所以可以至少整年的聯賽不受影響。

換而言之,讓各隊在U23球員使用方面有所顧忌的,恐怕還是國家隊、國奧隊等這些國字號隊伍的人員抽調“不按常理”、“不按常規”的“出牌”,各俱樂部球隊只能從自身角度出發,選擇更為穩妥的辦法來解決。更進一步,現在中國的各方“利益”與“訴求”依然沒有形成一致,所以出現各種令常人無法理解的情況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兒戲U23已成常態 國字號亂出牌俱樂部沒轍


 打聯賽的球員沒機會進入國奧隊

從中國足協出臺“U23政策”的本意來說,肯定是希望多給年輕球員以機會,這個出發點和目的是無需質疑的。但現在的現實情況卻是:能夠在聯賽中有穩定出場機會、而且也表現出潛質的球員,很少能夠有機會進入到國奧隊之中。相反,那些打不上聯賽、能力和水平也很一般的球員,卻能夠堂而皇之地進入到國奧隊之中。這就是一個很值得注意和令人深思的問題了。

譬如說,就以前五輪中超聯賽中出場的U23球員為例。排名前三位的球員像楊帥、叢震、劉博洋等三名球員都是國奧適齡球員,在孫繼海執教U21選拔隊時,這幾名球員都是能夠不斷入選的“常客”。可是,到了希丁克時代,這些球員根本就沒有機會了。這幾名球員並不是因為在本賽季沒有入選了國奧隊、參加長期集訓而得以征戰中超聯賽的。上賽季,他們在國內聯賽中也基本能夠保證主力球員。


兒戲U23已成常態 國字號亂出牌俱樂部沒轍


再譬如,像天津泰達隊的謝維軍本賽季一直就是主力首發,而且也取得了進球。上賽季上半年,謝維軍因為報名資格問題,無緣在聯賽中出場,而下半年就一直不斷出現在聯賽中。孫繼海時代,他也是U21選拔隊中的常客,但希丁克到來之後,就再也沒有機會入選了。

相反,入選了今年初國奧隊並參加了長期集訓的球員,本身由於缺席了前兩輪聯賽,在奧運會預選賽結束之後才回到各自的俱樂部球隊中。一方面,由於他們缺席各自球隊的準備期,而且各隊在應對U23球員方面也都採取了相應的其他辦法;另一方面,畢竟這些球員本身水平相對不算很穩定,所以出場時間並不多。除了張玉寧因為參加了兩輪聯賽以及亞冠聯賽之後才趕到國奧隊,因而出場時間排名首位之外,只有楊立瑜、吳偉、朱辰傑等少數幾名球員開始逐步鎖定了主力位置,可以有更多的比賽可打,更多的球員,其實在第五輪比賽中才開始慢慢出場。

類似的情況還可以列舉出很多。那麼,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希丁克所執教的國奧隊征戰了那麼多球員,是否已經把國內最好的適齡球員全部都召集到一起了嗎?記得在今年3月份奧運會預選賽期間,希丁克每一次發佈會上始終會強調一點,即他並不擔心預選賽本身,而是擔心未來,即手下的這些國奧隊員能夠參加更多的聯賽。而且,希丁克一再強調:“中國的年輕球員如今最缺乏的就是比賽,而且是那種高質量的比賽。我知道,中國足協還有中國的俱樂部一直在想辦法,如何讓這些年輕球員多打比賽、讓更多的去年球員進入到一線隊中。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中國足球不應該害怕,即便是像英超聯賽也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所以我們不應該擔心。”

據說,在中國足協決定派遣國奧隊出戰6月份的土倫盃賽之後,希丁克對這樣的決定持有不同意見,理由就是:現在的中國國奧隊員在中超聯賽中的比賽機會就不多,然後突然去征戰像土倫盃賽這樣高水平的比賽,這對球員的信心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到時候很有可能無法跟上比賽節奏而導致慘敗。所以,希丁克迄今為止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

但是,希丁克言之有理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中超聯賽從3月底重新開戰之後,中國國奧隊教練組並未像外界所設想的那樣,奔赴各個賽區看比賽、選人,爭取把全中國最好的球員、打得上比賽的球員都召集起來。迄今為止,希丁克依然還在荷蘭休假,而他的荷蘭助理教練也同樣不在國內。於是,這又帶來另一個問題:到時候國奧隊展開集訓時,選擇球員的依據是什麼?選拔球員的標準是什麼?恐怕這又將會留下一系列的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