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嗎?

鍾勇180607335


現今,有太多的孩子不服父母的管教,父母讓孩子孩子怎樣,孩子偏不怎樣。難道是這些孩子存心要和父母對著幹?還是另有其因呢?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列舉兩個生活中的實例來探索一下問題的原因所在。

三歲的男孩,平時都會按時吃飯,為什麼這次媽媽提醒他多次,就是遲遲不肯動筷?

平日一向乖巧的孩子,近段孩子為什麼莫名其妙地大罵別的小朋友呢?


有這樣一位三歲的小男孩,平日吃飯都能做到按時按點,為此,經常不斷地被媽媽表揚。可是,男孩今天的表揚,令媽媽有些摸不著頭腦。今天是週末,媽媽邀請了好友來家中做客。小男孩看到媽媽的好友到家裡來,既好奇又興奮。不一會兒,小男孩和媽媽的好友聊得好開心,男孩也扯開了嗓子,給阿姨唱起了歌兒,阿姨誇讚男孩唱得好,這更激發男孩表演的慾望。

男孩的媽媽一直在廚房忙碌著,因為忙碌招待客人,媽媽忽視了小男孩的存在。


該吃午飯的時候,大人們都拿起了碗筷,媽媽也催促了男孩三四次,男孩怎麼都不肯動筷——更讓媽媽很納悶:男孩還在繼續唱著不著調的歌。平日這孩子不是這樣的啊?終於,媽媽著急了,大聲訓斥孩子,孩子就哇哇地大哭起來。氣氛瞬間陷入了尷尬和無奈之中,好友的話點醒了粗心的媽媽:孩子一直在唱歌,你為什麼不表揚他呢?他是在等你表揚他唱的歌吧?

這位媽媽頓時覺得自己確實忽視了這一點,對孩子的讚美,尤其在客人面前對孩子的讚美!接下來,這位媽媽的做法,立刻改變自己的態度和做法。對小男孩說:“孩子,剛才阿姨表揚了你唱歌好聽,我也覺得你唱得真好,媽媽剛才太忙了,忘記表揚你了,你能原諒媽媽嗎?”

誰知,這孩子一下子止住了哭聲,也沒有等媽媽再一次提醒吃飯,而是悄悄了洗了手,坐在了飯桌前安安靜靜地吃起了飯。男孩的媽媽的看到男孩的表現,心中感動萬千:原來孩子的心聲是:我的歌聲需要別人的讚美,更需要媽媽的讚美,我不需要媽媽無視我的存在,更討厭媽媽呵斥我。我得不到媽媽的表揚,我就不吃飯!

又有一位媽媽記錄和四歲兒子相處的經歷。

有一段時間,這孩子經常不斷地打兩歲的表弟。有一次,孩子把弟弟打得痛哭流涕,我批評了兒子,狠狠地揍了兒子一頓。兒子不但不改,反而變本加厲,對弟弟更兇了。我納悶,面對兒子的這種情況,不知所措……後來,我在一本育兒書上看到,孩子打人,很可能是因為心裡失衡。於是,我湊一個時機問兒子:兒子,你告訴媽媽為什麼打弟弟嗎?沒想到兒子說道:“因為你喜歡弟弟。每次有好吃好玩的,你就先給弟弟玩。你是不是不喜歡我了?就因為弟弟,你才不喜歡我,所以我要打弟弟。只有把弟弟打跑了,媽媽才愛我。這就是一個四歲兒子為什麼打比她小兩歲的表弟的心聲。瞬間感動了我,也讓思索了許多。


每一位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的表現如我所願,當孩子的表現不如自己所願的時候,我們通常採用的方式 : 大聲呵斥、批評。如此,不盡情意的處理方式讓孩子會更加覺得委屈,孩子大哭,孩子絕食,孩子打人都是因為父母沒有聽懂孩子的心聲。大人聽不到孩子的心聲,也就是無視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自然非大人所願。

只有做父母的懂得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在管教孩子方面更加得心應手。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何樂而不為呢?

作為一位合格的父母,一定要懂得傾聽孩子的心聲。如何才能做到更好地傾聽孩子的心聲呢?

1、當孩子出現不如自己所願的時候,把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對的想法,先放在一邊。靜靜地觀察孩子的做法,揣摩孩子的心思。

2、耐心而溫和地詢問孩子。就像那個四歲的男孩,經常不斷地打兩歲的表弟,媽媽也一直困惑不已:孩子為什麼這樣做?後來孩子能自己說出了心聲,也是在媽媽耐心、溫和的詢問中得知的。

父母知道孩子的心聲。聽到孩子的心聲,接下來應該怎麼做呢?

1、家長要第一時間做心態和行為的調整。

就像本文中提到那個三歲的男孩兒。不管媽媽怎麼提醒該吃飯了,他就是自顧自地唱歌。因為朋友的提醒,當媽媽知道孩子的心聲時,第一時間做心態和行為的調整。媽媽在朋友面前不僅表揚誇讚了孩子,還在孩子面前真誠地道歉。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滿足。就很自然的在媽媽的要求下乖乖地吃飯。

2、家長一定不要有固執己見的態度。

如果家長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卻無視孩子的需要,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試想:孩子的媽媽看到兒子這次不聽話,不吃飯,不管別人怎麼點醒她,不管孩子有什麼樣的心聲,只是按照自己認為的去做,讓孩子服從自己的想法:如果向孩子屈服,否則孩子會更不好管。

於是大聲呵斥孩子:趕快吃飯!再不吃飯,媽媽就會打你的屁股!接下來孩子會乖乖地吃飯嗎?即便是孩子乖乖地吃飯,也是在心裡非常不情願的狀態下。家長這樣做很可能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和傷害。

我們培養孩子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盲目粗暴地對待孩子,而應該遵循孩子的心理和個性特點循循善誘,以發掘孩子潛在的品質!

只有懂得傾聽孩子的心聲,擅於傾聽孩子的心聲的父母,才能培養出真正了不起的孩子 !


靜若育兒說說


我的大寶五歲,是一個除了睡覺不停在說不停在問的問題寶寶,每天叫幾百次媽媽這媽媽那,媽媽為什麼😣我知道好奇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在我有時間的時候我也儘量的去聽他說,瞭解他的需求,可是很多時候我在忙,他依舊這樣,一天我脾氣上來了,打斷他一切想說的話,讓他閉嘴出去,我讓他一天到晚別這麼多話,我不想聽也不想回答,我是發洩了自己的情緒,可是他卻記在了心裡,從那天起他說話都小心翼翼的,一天老師跟我說,寶寶跟老師說媽媽都不聽我說話,我有事都不敢跟媽媽說了,媽媽要罵人,聽到這我很慚愧,小孩是愛你信任你,他想跟我分享他的世界,想讓我聽聽他的想法,可我卻阻止他,阻止他表達自己的方式,那天我回去好好跟他溝通,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我們兩個說好有話好好說,媽媽做事請等下,媽媽不要亂髮火,現在他有什麼開心與不開心很願意跟我溝通,我希望他長大後還是願意跟我傾訴他的心聲,我也很願意替他們解決問題。


楊敏9133


作為一名家長,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我都需要努力傾聽孩子的心聲。越瞭解孩子,越容易找到幫助孩子成長的方法。

當孩子表現得有些異常時,尤其需要設法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態,以期找到問題的源頭,設法改善孩子的某些不良習慣。比如課堂中,有些孩子顯得特別內向,從不主動和同學交流,同學找她聊天,她也三言兩語簡單回覆,不同於大多數孩子自來熟、喜歡和同學互動的狀態。我便試著問她哪位同學是她的好朋友啊?平時喜歡什麼活動等。再找機會和孩子的父母溝通一下,讓父母重視起來一起協助孩子逐漸培養養成良好的社交習慣,為將來踏上社會打下基礎。

當孩子取得某些良好的成績,也需要適時給予孩子表達和展示自己內心的機會。瞭解孩子是如何取得這樣的成績的?哪個部分是最為讓孩子高興的?諸如此類的溝通,讓孩子思考和總結經驗,為進一步的提升做好準備。

無論家長和教師,都需要時刻關注和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是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童小貝


作為母親,我不僅願意而且渴望傾聽孩子的心聲。

沒有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

只有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瞭解孩子的需要,滿足孩子在物質和精神方面合理的要求,進而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孩子獲取真正的快樂。

父母如果只有一顆“為了你好”的心,卻無視孩子的內心需求,就無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甚至會讓孩子的童年蒙上陰影,孩子的快樂更是無從談起。

愛他就陪伴他,傾聽他,理解他,包容他。


悅寶媽媽123


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方法多說閒你太煩,想和媽媽聊天話題多得很,我喜歡聽他講自己的夢想做個軍人有槍多威武,有訓練也不怕苦自己跑步很快,在工廠上班中指受傷了說媽我同學去部隊了,我的手受傷沒機會了看他很失望。


馬蓮花11


當然要傾聽孩子的心聲,那樣才能象朋友樣相處,共同進步!


楊柳的夢


當然願意啦,我是他的家長,“家”提現的是溫馨,不溝通哪裡溫馨的氛圍?“長”提現在我對他人生的指導,儘可能把我人生的閱歷對事物的感悟傳給他,希望他少走彎路,遇事豁達


鴻066


當然會了,我們做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哦!


曲陽隆順朝陽雕刻廠


孩子的心聲肯定要聽啊!而且要經常溝通才好!如果經常拒絕孩子的訴說,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她會不再像你傾訴!


桐寶玩具小劇場


雖說是孩子,但是在孩子心理有一種潛意識的認知,早期的學前教育普及也是為了孩子的以後做鋪墊,所以有些時候不能只把他們當孩子看,學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也是一種瞭解孩子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