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鑑賞——《敕勒歌》

品位詩情畫意,開啟智慧人生。

今天與大家共同欣賞《敕勒歌》。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是北齊一個民族的稱謂。而《敕勒歌》應該是這個民族或者家族,歌頌自己美好家園而創作的一首詩或者歌。

古詩詞鑑賞——《敕勒歌》

我們首先看“敕勒川,陰山下”,這是一種客觀的表達,就是說敕勒這個家族在陰山下的一個大草原上居住。川,山中的平地謂之川。“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上的穹廬就像我們今天講的鍋蓋。去過草原的朋友都知道,如果四周足夠空曠,站在草原上看,就會發現天越來越低,到最後天空和草原相接。而自己正好站在這個穹廬的下面,感到空間的彎曲,就是“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就是四面八方的天空把整個草原蓋住。這種形容除了是一種客觀表達之外,也說明敕勒人把整個川都當成家,叫天當房、地當床,是種對家的留戀和愛。

古詩詞鑑賞——《敕勒歌》

“天蒼蒼,野茫茫”。這裡的“蒼”,不是蒼老,是青色或藍色的意思,青天碧日。“茫茫”也不是迷茫,是形容草原的連綿起伏,不見蹤跡。上面是藍天像穹廬一樣籠蓋,下面是草原的茫茫無際,這是一種對家鄉博大富有的表現。但是如此博大、如此富有,除了天、除了草,還有什麼?作者說有牛有羊,那牛羊在哪裡呢?起初確實沒有看到,突然一陣風颳來,看到了牛羊。“風吹草低見牛羊”,牛羊正在草下戲耍、睡覺。草太茂盛了,牛羊早就吃飽了,你看他們長的如此肥碩。一句“風吹草低見牛羊”,更加表達了草原的肥美、物質的豐富,家鄉的美好。所以《敕勒歌》是敕勒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和愛,千百年來廣為流傳,蒼茫、浩瀚,而充滿張力。這首詩成為了描寫草原最典型的表達,流傳後世,樂此不彼。

古詩詞鑑賞——《敕勒歌》

文章節選於《清泉讀古詩詞——小學篇》

課程亮點:

1、囊括了教育部規定的75首古詩文;

2、解讀方式淺顯易懂、幽默深刻引人入勝;

3、把健康陽光的價值觀植入到靈魂深處;

博士、教授、文化學者,《百家講壇》當紅主講人。

回覆“古詩詞”獲取課程全套內容

或者點擊“瞭解更多”,掃碼查看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